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55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包括第一静脉壶和第二静脉壶,第一静脉壶的一端设有进液管,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液管,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均与第一静脉壶相连通,第二静脉壶设于第一静脉壶的一侧,第二静脉壶的一端设有连通管,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液管,连通管和第二出液管均与第二静脉壶连通,连通管的一端设有穿刺针,穿刺针能够插入到进液管上,与进液管相连通,穿刺针与连通管相连通,第二静脉壶的长度小于第一静脉壶的长度。当第一静脉壶在出现阻塞现象时,通过穿刺针穿刺第一静脉壶的进液管,使得血液改道流入第二静脉壶,最终流回人体,保证了体外血管路的流畅性,避免造成血液浪费,同时具备护士操作方便、耗材成本少的优势。的优势。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血液透析用具的重要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血液透析治疗时,患者血液经过穿刺针或导管引流出体内后,经过血路管与透析器连接;血液通过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后,经由血路管(含静脉壶)引流回体内。
[0003]临床上对于存在潜在出血风险以及合并有低氧血症或肝功能异常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既无法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进行全身抗凝,也不能使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只能采用无抗凝的血液透析治疗,此种情况下血路管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当管路中大量或大块血栓形成严重者会造成体外血路管完全阻塞,继而导致体外血路管内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血液浪费,进一步加重尿毒症患者的贫血症状。而这种严重的管路阻塞常发生于静脉壶。
[0004]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路管只有单静脉壶,一旦大块或大量血栓形成造成静脉壶阻塞,将导致体外血路管及透析器内血液不能回输入患者体内,管路内的血液只能随血路管一同弃去,造成血液浪费,进一步加重尿毒症患者的贫血。另外,目前已公开的技术专利
‑‑‑
申请号为202123024979.0公开了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转换型专用血路管,此血路管包括两个静脉壶,此种设计有两个弊端:第一,两个静脉壶并联在整个管路上并各自有阀门需要控制的设计造成管路繁冗,显著增加护士的操作复杂程度;第二,无法实现按需使用,因为无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只有部分可能会发生管路完全堵塞,使用此种管路时,若患者未发生管路阻塞,将造成耗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包括第一静脉壶和第二静脉壶,第一静脉壶的一端设有进液管,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液管,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均与第一静脉壶相连通,第二静脉壶设于第一静脉壶的一侧,第二静脉壶的一端设有连通管,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液管,连通管和第二出液管均与第二静脉壶连通,连通管的一端设有穿刺针,穿刺针能够插入到进液管上,与进液管相连通,穿刺针与连通管相连通,第二静脉壶的长度小于第一静脉壶的长度。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第二静脉壶,因此,当第一静脉壶在出现阻塞现象时,通过穿刺针穿刺进液管,使得血液可以通过穿刺针进入到连通管,再经第二静脉壶和第二出液管流出,最终流回人体,保证了体外血管路的流畅性。由此,血液可以及时经由第二静脉壶进行流动,保证了血液回路的流畅性,避免造成血液浪费,整个管路简单,且操
作方便;另外,第二静脉壶长度较第一静脉壶短,节省耗材,成本低。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还包括进液管上设有穿刺部,穿刺针能够刺穿穿刺部,并插入到进液管内。由此,通过设有穿刺部,可以方便操作者快速准确的进行穿刺,操作方便。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还包括固定头,穿刺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固定头能够固定在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穿刺针设于固定头上,固定头与连通管连接。由此,通过设有固定头,可以方便将第二静脉壶通过固定头与穿刺部两侧侧翼的配合,使得穿刺针进行固定,能够与进液管保持连通状态,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固定,操作方便。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头包括第一卡边和第二卡边,第一卡边和第二卡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边卡设在第一侧翼上,所述第二卡边卡设在第二侧翼上。由此,通过第一卡边和第二卡边,便于穿刺针在刺穿进液管后,通过两个卡边卡紧在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上,便于固定头与进液管的固定。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边的顶端设有第一翻折边,第二卡边的顶端设有第二翻折边,第一翻折边与第二翻折边的距离小于第一侧翼外侧边缘与第二侧翼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由此,通过设有两个翻折边,可以避免受到第二静脉壶的重力作用时,防止固定头脱离进液管。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通管与固定头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便于固定头的成型加工。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头上设有连通孔,穿刺针的一端固定在连通孔内,另一端与进液管相对应,穿刺针通过连通孔与连通管相连通。由此,通过设有连通孔,便于穿刺针的安装固定。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还包括密封盖,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出液管的底端均盖设有密封盖。由此,设有密封盖,可以与注射器连接使用,使得当需要启用第二静脉壶时,方便从第二出液管的底端预充生理盐水,实现管内排气;然后再将穿刺针进行穿刺动作,实施第二静脉壶的连通使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头还包括按压部,按压部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卡边和第二卡边的下方。由此,设有按压部,可以方便操作者作用在固定头上,方便操作。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还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第一滤网设于第一静脉壶内,第二滤网设于第二静脉壶内。由此,通过设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可以对血路管内的血栓进行过滤,防止血栓回流至患者体内,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结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中第二静脉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中第一静脉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参照图1~图3。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包括第一静脉壶1和第二静脉壶2,第一静脉壶1的一端设有进液管3,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液管4,进液管3和第一出液管4均与第一静脉壶1相连通,第二静脉壶2设于第一静脉壶1的一侧,第二静脉壶2的一端设有连通管5,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液管6,连通管5和第二出液管6均与第二静脉壶2连通,连通管5的一端设有穿刺针7,穿刺针7能够插入到进液管3上,与进液管3相连通,穿刺针7与连通管5相连通。其中,第二静脉壶2的长度小于第一静脉壶1的长度,由此,可以减少第二静脉壶2的耗材,利于降低成本;同时,当第二静脉壶2在连通进液管3之前,需要在第二静脉壶2内注入生理盐水,将空气排出,将第二静脉壶2体积缩小,可以减少生理盐水的量,从而使得进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减少,更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
[0022]在使用过程中,在进液管3的外侧套设有开关夹20,该开关夹为现有输液管上常用的开关夹;当第一静脉壶1发生阻塞时,医护人员可以关闭开关夹,再通过穿刺针7穿刺在进液管3内,使得进液管3内的血液改道经由穿刺针7和连通管5流出到第二静脉壶2内,再经由第二出液管6回流至患者体内,保证了血管路的流通性,保证血液正常回流,避免造成血液浪费。在实际操作时,第一出液管4和第二出液管6的底端均能与连接人体血管的穿刺针末端连通,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静脉壶(1)和第二静脉壶(2),所述第一静脉壶(1)的一端设有进液管(3),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3)和第一出液管(4)均与第一静脉壶(1)相连通,所述第二静脉壶(2)设于第一静脉壶(1)的一侧,所述第二静脉壶(2)的一端设有连通管(5),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液管(6),所述连通管(5)和第二出液管(6)均与第二静脉壶(2)连通,所述连通管(5)的一端设有穿刺针(7),所述穿刺针(7)能够插入到进液管(3)上,与进液管(3)相连通,所述穿刺针(7)与连通管(5)相连通,所述第二静脉壶(2)的长度小于第一静脉壶(1)的长度;还包括进液管(3)上设有穿刺部(31),所述穿刺针(7)能够刺穿穿刺部(31),并插入到进液管(3)内;还包括固定头(8),所述穿刺部(3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翼(32)和第二侧翼(33),所述固定头(8)能够固定在第一侧翼(32)和第二侧翼(33)上,所述穿刺针(7)设于固定头(8)上,所述固定头(8)与连通管(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8)包括第一卡边(81)和第二卡边(82),所述第一卡边(81)和第二卡边(8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边(81)卡设在第一侧翼(32)上,所述第二卡边(82)卡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