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550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包括:设置有孔的第一盛放装置,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用于盛放培养基质;套设在所述第一盛放装置外部的、无孔的第二盛放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上的溢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设计为多孔内层装置和无孔外层装置的结构,浇水冲刷时,基质和水通过内层装置的孔进入外层装置中,使根部逐渐裸露,对其进行造型处理,获得老根等造型,该过程无需换盆,将提根培养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分之二。分之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枸骨,属于冬青科冬青属中的一种,又被叫做老虎刺、猫儿刺,到了秋冬时节,枸骨上挂着红彤彤的果子,非常耐观赏。枸骨也是制作盆景的好素材,是一种可以观形观叶观果的观赏树种。
[0003]枸骨盆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浅表露根式,其特点为“露”,主要表现侧根、浅根显露,或似钢爪般的侧根四面放射,或为侧向伸展的侧向“拖根”牵拉稳定树体,或似群龙盘踞起伏重合的盘龙根,该类型多为天长日久、风雨侵蚀而成,表现古朴苍劲、老当益壮的艺术风格。另一种是悬根露爪式,其特点为“悬”,即近主干一大部分根系完全悬露在外,这类露根,在自然界多因暴雨冲刷造成地面径流或水土流失,使树木的根部不断显露而成,集中表现古雅奇特、轻盈飘逸之美感。而在枸骨盆栽培养过程中,为了获得美观的盆景,需要对其进行换盆提根,目前一般采用逐步换盆的方式,逐年适应的育根驯化方法。但是,该方法时间长、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枸骨盆景的快速提根培养。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包括:
[0006]设置有孔的第一盛放装置,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用于盛放培养基质;
[0007]套设在所述第一盛放装置外部的、无孔的第二盛放装置;
[0008]设置在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上的溢流管。
[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的孔隙率为30~60%;所述孔的孔径为3~8mm。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为弹性装置。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盛放装置外壁和第二盛放装置内壁的距离为5~15mm。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溢流装置相连通的储水装置。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包括:设置有孔的第一盛放装置,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用于盛放培养基质;套设在所述第一盛放装置外部的无孔的、第二盛放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上的溢流管。本技术将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设计为多孔内层装置和无孔外层装置的结构,浇水冲刷时,基质和水通过内层装置的孔进入外层装置中,使根部逐渐裸露,对其进行造型处理,获得老根等造型,该过程无需换盆,将提根培养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附图说明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本技术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根培养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包括:
[0018]设置有孔的第一盛放装置,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用于盛放培养基质;
[0019]套设在所述第一盛放装置外部的、无孔的第二盛放装置;
[0020]设置在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上的溢流管。
[0021]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根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盛放装置,2为第二盛放装置,3为溢流装置,4为储水装置。
[002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盛放装置1可以是培养盆,用于盛放基质,实现枸骨的提根培养。第二盛放装置2套设在第一盛放装置1外部,用于盛放从第一盛放装置1流出的水和基质。第二盛放装置2上设置有溢流装置3,用于将多余的水排出。溢流装置3可以为溢流管。
[002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的孔隙率为30~60%、孔径为3~8mm。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的孔隙率为40~50%、孔径为4~7mm。
[002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为弹性装置。
[002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盛放装置外壁和第二盛放装置内壁的距离为5~15mm,优选为7~12cm。第一盛放装置和第二盛放装置的高度比为1:0.5

0.7,优选为1:0.618。
[002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溢流装置3相连通的储水装置4,例如接水盆。
[002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培养枸骨苗,5~7个月后将得到的枸骨植株移植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装置进行提根培养,所述装置中包括第一基质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质层上的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为培养枸骨苗的基质;
[0029]提根培养过程中对所述枸骨植株进行浇水冲刷,使根部逐渐裸露,对所述裸露的根部进行造型。
[0030]本技术首先按照常规方法培养枸骨苗,5~7个月后将得到的枸骨植株移植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装置进行提根培养。本技术对所述枸骨苗的培养没有特殊限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培养,以枸骨苗发出新叶为移栽标准。
[003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培养枸骨苗过程中,将枸骨苗进行提根露爪处理。例如,将枸骨主干基部安排在作品迎面部位显露,疏去纤细根毛,只露粗壮而盘回屈曲的大根,且避免附近植草遮挡,使枸骨,株酷似苍老树桩,平添奇特的韵味。
[0032]培养5~7个月,将得到的枸骨植株移植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装置进行提根培养,所述装置中包括第一基质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质层上的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为培养枸骨苗的基质。移植在春季进行,将上述方案所述的装置底部铺设第一基质层,将枸骨原株移植入所述装置中,原株基质形成第二基质层,压紧填实,用于提根培养。
[0033]提根培养过程中,对所述枸骨植株进行浇水冲刷,使根部逐渐裸露,对所述裸露的根部进行造型。具体而言,本申请可以对所述枸骨植株进行浇水冲刷或者雨水冲刷,使根部逐渐裸露出来,便于对其进行造型处理。
[0034]具体而言,对所述裸露的根部进行造型具体为:在枸骨植株根部形成新鲜伤疤,喷施细胞分裂素,愈合后形成疤痕。例如,在枸骨植株根部刻出深度刚及髓表的疏密、大小的疤痕,然后采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以塑料布松松地包好主干,使主干刻处不透风,以便伤处保持湿度,有利快速愈伤。待愈伤白疤周围突起时可除去塑料布,枸骨主干上的疙瘩会变为黄褐色,再变为老树粗皮模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分裂素处理时,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为1~5ppm。
[0035]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枸骨盆景的提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孔的第一盛放装置,所述第一盛放装置用于盛放培养基质;套设在所述第一盛放装置外部的、无孔的第二盛放装置,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为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盛放装置上的溢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笛进李青峰李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育景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