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船外机及船舶。该船外机包括:动力机构;电控机构;第一冷却源;第一管组件,分别与第一冷却源及动力机构连接,用于将第一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动力机构,以对动力机构进行散热;第二冷却源;第二管组件,分别与第二冷却源及电控机构连接,用于将第二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输送至电控机构,以对电控机构进行散热;第三管组件,与第一管组件连接,且靠近第二冷却源设置,用于将第一冷却源中的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外机及船舶
[0001]本申请涉及船舶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外机及船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船外机的电机通常采用自然风冷或者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将电机内部的热源通过层层材料传递到外部,再被外界的风或水带走,存在温度梯度,因此这两种方式的冷却效率较低,导致内部热量聚集,形成局部热点,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船外机及船舶,以提高其散热效率。
[0004]本申请提出一种船外机。该船外机包括:动力机构;电控机构;第一冷却源;第一管组件,分别与第一冷却源及动力机构连接,用于将第一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动力机构,以对动力机构进行散热;第二冷却源;第二管组件,分别与第二冷却源及电控机构连接,用于将第二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输送至电控机构,以对电控机构进行散热;第三管组件,与第一管组件连接,且靠近第二冷却源设置,用于将第一冷却源中的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0005]本申请提出一种船舶。该船舶包括上述的船外机。
[0006]本申请船外机的动力机构通过第一管组件与第一冷却源连接,以使得第一管组件将第一冷却源中的冷却源输送至动力机构,能够对动力机构散热;且电控机构通过第二管组件与第二冷却源连接,以使得第二管组件将第二冷却源中冷却液输送至电控机构,能够对电控机构进行散热;且第一管组件与靠近第二冷却源设置的第三管组件连接,能够将从第一冷却源经第三管组件输送的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源进行热交换,即将第一冷却源作为第二冷却源中冷却液的热交换源。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将第一冷却源作为整个船外机的热交换源,通过上述各个管组及冷却源直接为动力机构及电控机构进行散热,能够提高船外机散热的效率,改善热量聚集,增加动力机构及电控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08]图1是本申请船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申请船外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申请船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2]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1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15]船外机,顾名思义是指安装在船体(船舷)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又称舷外机。目前船外机电动化越来越广泛,在面对船外机的散热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一般较多的船外机上会设置一套水冷系统,该水冷系统需要设置水泵、传输水管、储存水箱和散热器,水泵将水箱的水经传输水管泵入至船外机各个待散热器件,利用水与船外机的各个待散热器件进行吸热后,吸收热量的水再流动至散热器,与散热器发生热交换,散热器在将水的热量传导至船外机的环境空气或环境水域中,实现对船外机的冷却散热。可以理解的是,该水冷系统结构复杂,占用体积,且冷却效率不高。
[0016]为提高船外机的散热效率,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船外机,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船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船外机10包括:动力机构11、电控机构12、第一冷却源13、第一管组件14、第二冷却源15、第二管组件16及第三管组件17;其中,第一管组件14分别与第一冷却源13及动力机构11连接,用于将第一冷却源13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动力机构11,以对动力机构11进行散热;第二管组件16分别与第二冷却源15及电控机构12连接,用于将第二冷却源15中的冷却液输送至电控机构12,以对电控机构12进行散热;第三管组件17与第一管组件14连接,且靠近第二冷却源15设置,用于将第一冷却源13中的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源15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0017]本实施例的船外机10的动力机构11通过第一管组件14与第一冷却源13连接,以使得第一管组件14将第一冷却源13中的冷却源输送至动力机构11,能够对动力机构11散热;
且电控机构12通过第二管组件16与第二冷却源15连接,以使得第二管组件16将第二冷却源15中冷却液输送至电控机构12,能够对电控机构12进行散热;且第一管组件14与靠近第二冷却源15设置的第三管组件17连接,能够将从第一冷却源13经第三管组件17输送的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源15进行热交换,即将第一冷却源13作为第二冷却源15中冷却液的热交换源。通过这种方式,实施例将第一冷却源13作为整个船外机10的热交换源,通过上述各个管组及冷却源直接为动力机构11及电控机构12进行散热,能够提高船外机10散热的效率,改善热量聚集,增加动力机构11及电控机构12的使用寿命。
[0018]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冷却源13为整个船外机10的冷却液源头,直接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第二冷却源15虽然也存储有冷却液,但是该冷却液的热量是通过第三管组件17与第一冷却源13进行热交换的,即通过第三管组件17及第一冷却源13间接与外界(水流)进行热交换的。
[0019]本实施例的第一冷却源13可以位于水下,以与外界的水流进行热交换。
[0020]可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外机包括:动力机构;电控机构;第一冷却源;第一管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源及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动力机构,以对所述动力机构进行散热;第二冷却源;第二管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源及所述电控机构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控机构,以对所述电控机构进行散热;第三管组件,与所述第一管组件连接,且靠近所述第二冷却源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源中的冷却液与所述第二冷却源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源包括:第一储液腔体,存储有冷却液;第一泵体;所述第一管组件包括:第一回流管,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储液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体内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第一泵体;第一输出管,具有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泵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回流管内的冷却液抽至所述第一输出管,所述第一输出管用于将从所述第一泵体抽出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动力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回流管位于所述第一储液腔体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源还包括:第一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用于对从所述第一泵体抽出的冷却液进行过滤后输送至所述动力机构;和/或第二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用于对从所述第一回流管输出的冷却液进行过滤后输送至所述第一泵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变速组件,与所述电机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下方;壳体,所述第一储液腔体、所述电机及所述变速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输液管路,具有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液腔体连通,以通过所述输液管路中的冷却液对所述电机及所述变速组件进行散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组件包括:第二输出管,具有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源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电控机构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万小康,屈晓峰,王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