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44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包括:管主体。本申请使用棱柱形管替代圆管,因为在有限的空间内,管主体的径向最大长度固定,如果选用圆管,那么管的外轮廓与有限空间的内边缘相切,管壁的壁厚为管主体的外径与内径之差。如果选用棱柱形管,那么本申请的若干侧面与有限空间的内轮廓相抵接,这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本申请的管壁相较于圆管的管壁有所增厚。自然增强了本申请的抗拉抗压抗弯能力。通孔的作用是方便液压组件内的液压液进入到容置腔内,本申请的工作环境为高温高压。当受到外部高压时需要通过容置腔内的液压液配合压力平衡组件一起对容置腔内进行增压。使得本申请的内外压力相同,避免本申请被过大的外部压力损坏。外部压力损坏。外部压力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测井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阻率测井是最早使用的测井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的电极结构可以实现不同探测深度和不同纵向分辨率的测量,在地层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阻率测井仪也成了本领域内常用的测井仪器之一。然而,作为测井仪,仪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遇到类似于井道空腔或坍塌的情况会导致仪器或电极板遇阻,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的推拉仪器就会由于外管结构的损坏导致仪器测量的数据不准确,甚至导致仪器损坏。外管结构受限于井道的大小以及仪器自身的结构限制,导致外管结构所处的空间有限。目前本领域外管结构为圆管结构。
[0003]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强外管结构的强度便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包括:管主体。管主体为棱柱结构,且棱数不少于6,管主体的轴线至外周轮廓的最短距离处能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适用于安装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主体;所述管主体为棱柱结构,且棱数不少于6,所述管主体的轴线至外周轮廓的最短距离处能够与连接组件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管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适用于与液压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适用于与压力平衡组件相连接;所述管主体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一端敞口,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适用于安装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为沿所述第一安装部周向设置的通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销;所述销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管主体还具有销孔,所述销孔垂直于所述管主体的侧面,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销固定设置在所述销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具有变径段,所述变径段将所述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且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均为圆柱形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直径,且所述第一容置腔在所述变径段具有倒角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双层圆柱形结构,上层直径小于下层直径,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管主体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上层两边具有切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种芳芳刘佳程邓方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远华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