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33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包括电容充放电单元、电池充放电单元、升压单元;所述电容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也与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根据所述电容充放电单元及电池充放电单元并联后作为升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升压单元采用升压电路的设计达到稳压的目的,解决传统后备电源体积大、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不间断电源
,尤其是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后备电源广泛应用于集中器I型、能源控制器、专变采集I型终端等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在国内普及率比较高,用户用电实现自动抄表;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设备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定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建立全面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建设系统主站、传输信道、采集设备以及电子式电能表。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覆盖率为100%。
[0003]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在市电断电后不能立即工作,不具备断电信息上报功能,不具备断电前信息上报功能。因此,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年技术提出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包括电容充放电单元、电池充放电单元、升压单元;
[0007]所述电容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也与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根据所述电容充放电单元及电池充放电单元并联后作为升压单元的输入端。
[0008]电容充放电单元包括电容充电电路、电容放电开关电路;
[0009]电池充放电单元包括电池充电电路、电池放电开关电路;
[0010]升压单元包括升压电路、后备电源开关;
[0011]电容充电电路包括:防反二极管V817、二极管V16、限流电阻R23、限流电阻R24、电阻R35、电阻R40、电阻R25、电阻R34、电阻R36、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9、电阻R28、电阻R37、电阻R801、电阻R802、电阻R803、电阻R30、电阻R38、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9、电压检测芯片U5、电压检测芯片U6、电压检测芯片U7、电压检测芯片U8、超级电容C7、电容C11、电容C20、电容C21;
[0012]所述防反二极管V817的正极接输入信号,所述V16的正极接输入信号,所述二极管V817的负极、二极管V16的负极和电阻限流R24的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24的一端与限流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限流R23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4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电阻R40、电阻R25、电阻R34、电阻R23、
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803的一端、超级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检测芯片U5的第1引脚、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5的第2引脚与电阻R26的另一端,所述超级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5的第3引脚分别与电阻R37、电阻R29连接,所述电容C11分别与电阻R801、电阻R2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8分别与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电压检测芯片U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6的引脚2与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6的引脚1电阻与R2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6的引脚3与电阻R80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0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80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01的另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30、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压检测芯片U7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1的一端、电压检测芯片U7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7的第3引脚与电阻R39的一端,所述C2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3的一端、电压检测芯片U8的第1引脚连接,电压检测芯片的第2引脚与R39的另一端连接,电压检测芯片的第3引脚与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
[0013]电容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235、电阻R330、电阻R331、电阻R233、二极管V62、电容放电开关芯片D18、电容C226;
[0014]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1、电容C226的一端接输出信号,所述电容C226的另一端与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2连接,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2接地,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3分别与电阻R235的一端、电阻R3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5的另一端接输出信号,所述电阻R3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5分别与电阻R233的一端、电阻R3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3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3的另一端接3.3V电源正端,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6与二极管V6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62的负极接5V电压。
[0015]电池充电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200、电阻R201、电阻R213、电阻R55、电阻R60、电阻R62、电阻R217、防反二极管V13、双向击穿二极管F7、电容C291、电容C76、电池充电芯片X2;
[0016]所述防反二极管V13的正极与5.7V电源端连接,防反二极管V13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00、电阻R201、电阻R2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0、电阻R201、电阻R213的另一端与电池工作模式的专用引脚连接,所述电池工作模式的专用引脚与双向击穿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双向击穿二极管的一端分别与R55的一端、电池充电芯片引脚2连接,所述双向击穿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0的一端、电容C7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电容C7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双向击穿二极管的另一端、电池充电芯片接地,所述电池充电芯片引脚4分别与R62的一端、R217的一端连接,所述R62的另一端与3.3V电源端连接,所述R217的另一端与电容C29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91的另一端接地。
[0017]电池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329、电阻R328、电阻R326、电阻R327、电阻R325、三极管V60、三极管V59、防倒灌二极管V56、MOS管V10;
[0018]电池输出低电平经过MOS管V10的第4引脚,所述MOS管V10的第4引脚与电阻R325连接,所述电阻R325的另一端分别与MOS管V10的第3引脚、三极管V5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59的基极与电阻R327的一端连接,所述R3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26的一端、三极管V6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326的另一端连接电池放电芯片的5V电压,所述三极管V60的基极与电阻R32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28的另一端与电阻R32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
R3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充放电单元、电池充放电单元和升压单元;所述电容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单元的输出端也与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根据所述电容充放电单元及电池充放电单元并联后作为升压单元的输入端;电容充放电单元包括电容充电电路、电容放电开关电路;电池充放电单元包括电池充电电路、电池放电开关电路;升压单元包括升压电路、后备电源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防反二极管V817、二极管V16、限流电阻R23、限流电阻R24、电阻R35、电阻R40、电阻R25、电阻R34、电阻R36、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9、电阻R28、电阻R37、电阻R801、电阻R802、电阻R803、电阻R30、电阻R38、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9、电压检测芯片U5、电压检测芯片U6、电压检测芯片U7、电压检测芯片U8、超级电容C7、电容C11、电容C20、电容C21;所述防反二极管V817的正极接输入信号,所述V16的正极接输入信号,所述二极管V817的负极、二极管V16的负极和电阻限流R24的一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24的一端与限流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限流R23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4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电阻R40、电阻R25、电阻R34、电阻R23、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803的一端、超级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检测芯片U5的第1引脚、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5的第2引脚与电阻R26的另一端,所述超级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5的第3引脚分别与电阻R37、电阻R29连接,所述电容C11分别与电阻R801、电阻R28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8分别与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电压检测芯片U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6的引脚2与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6的引脚1电阻与R2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6的引脚3与电阻R80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0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80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01的另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30、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压检测芯片U7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1的一端、电压检测芯片U7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U7的第3引脚与电阻R39的一端,所述C2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3的一端、电压检测芯片U8的第1引脚连接,电压检测芯片的第2引脚与R39的另一端连接,电压检测芯片的第3引脚与电阻R33 的另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级电容C7经过防反二极管、限流电阻、电压监测芯片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后备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放电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235、电阻R330、电阻R331、电阻R233、二极管V62、电容放电开关芯片D18、电容C226;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1、电容C226的一端接输出信号,所述电容C226的另一端与
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2连接,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2接地,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3分别与电阻R235的一端、电阻R3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5的另一端接输出信号,所述电阻R3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5分别与电阻R233的一端、电阻R3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3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3的另一端接3.3V电源正端,所述电容放电开关芯片引脚6与二极管V6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62的负极接5V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种后备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有王艳喜卜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