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降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73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压降压电路,包括市电电源、总线电源、电池电源、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充电电感、快恢复二极管、第一PWM控制电路、第二PWM控制电路以及第一蓄电电容、第二蓄电电容和第三蓄电电容。当电池电源对总线电源放电提供电源时,电池电源、充电电感、快恢复二极管、第一蓄电电容、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共同构成BOOST升压电路,使电池电源输出的电压能符合总线电源BUSV的额定电压。当总线电源对电池电源进行充电时,第一场效应管、充电电感、快恢复二极管以及第二蓄电电容构成BUCK降压电路,使总线电源输出至电池电源的电压与其充电电压适配。电电压适配。电电压适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压降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压降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光伏逆变器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需要进行降压处理,相应地进行逆变时需要将电压提高。因此光伏逆变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同时兼有升压和降压的功能。如公开号为CN112039357A的中国专利在2020

12

04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提灌离网升压降压传输控制系统,包括:前端逆变模块,所述前端逆变模块用于将光伏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用于优化输出的交流电波形;变压模块,所述变压模块用于实现长距离高压输电;高低频滤波模块,所述高低频滤波模块用于优化高压输电降压后的波形;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整流呈直流电;直流滤波模块,所述直流滤波模块用于输出干净的直流电至水泵控制端。然而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点:降压电路和升压电路相互独立,电子元件不共用不流于降低光伏逆变器的成本和重量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电池降压充电以及升压放电两种模式并且仅依靠一个充电电感L3,减少充电电感L3的数量有利于压缩电路体积的升压降压电路。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压降压电路,包括市电电源、总线电源、电池电源、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充电电感、快恢复二极管、第一PWM控制电路、第二PWM控制电路以及第一蓄电电容、第二蓄电电容和第三蓄电电容;所述市电电源连接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该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总线电源;所述第一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同时该第二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连接充电电感,同时该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连接总线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连接电池电源,同时该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接地;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充电电感以及第三蓄电电容,该快恢复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总线电源以及第一蓄电电容;所述第二蓄电电容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电源和接地。
[0005]优选地,所述的第一PWM控制电路和第二PWM控制电路均包括有型号为UC3843的PWM控制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型号均为 HGTG20N60A4D。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升压降压电路,其仅有一个充电电感。当电池电源对总线电源放电提供电源时,电池电源、充电电感、快恢复二极管、第一蓄电电容、 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共同构成BOOST升压电路,使电池电源输出的电压能符合总
线电源BUSV的额定电压。当总线电源对电池电源进行充电时,第一场效应管、充电电感、快恢复二极管以及第二蓄电电容构成BUCK降压电路,使总线电源输出至电池电源的电压与其充电电压适配。两种模式并且仅依靠一个充电电感,减少充电电感的数量有利于压缩电路体积。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0010]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图(未包含电源转换电路)。
[0011]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PWM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12]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PWM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13]图6为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14]其中,1

第一PWM控制电路,2

第二PWM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升压降压电路,包括市电电源、总线电源BUSV、电池电源BATV、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场效应管Q23、第二场效应管Q31、第三场效应管Q33、充电电感L3、快恢复二极管D5、第一PWM控制电路、第二PWM控制电路以及第一蓄电电容C22、第二蓄电电容C38和第三蓄电电容C42。
[0018]所述市电电源通过P1和P5的P850端子连接电源转换电路然后通过型号为RC2840B4的耦合电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至总线即总线电源BUSV。在本实施例中电池输出电池电源BATV。
[0019]所述第一PWM控制电路以及第二PWM控制电路均包括有型号为UC3843的PWM控制器。
[00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PWM控制电路包括有型号为UC3843的PWM控制器U3,还包括有电阻R78、R66、R61、R56、R67、R60、R63、R55、R79、R63、R77、R84、R83、R85、R68、R69、R70、R71、R72、R73、R65、R86、R59、R57、R52、R53、R54、R55、R65、R75、R81、R87、R86,电容C35、C32、C36、C37、C30、C28、C34、C31、C23,三极管Q24、Q22、Q25、Q27、Q20、Q21,型号为nec2561的光耦U4、U7。其中PWM控制器U3的O/P(OUT PUT)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23的G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23的型号为HGTG20N60A4D。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23的S极连接充电电感L3,同时该第一场效应管Q23的D极连接总线电源BUSV。
[00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PWM控制电路包括有型号为UC3843的PWM控制器U9,还包括有电阻R112、R107、R118、R96、R97、R98、R100、R101、R102、R114、R110、R105、R115、R111、R106、R121、R122、R123、R125、R126、R117、R109、R95、R90、R89、R113、R104、R103,电容C56、C48、C44、C45、C46、C47、C49、C41、C43、C50,三极管Q32、Q30、Q34、Q29、Q28,型号为ICTL072的信号放大器U8,二极管D10、D9。其中PWM控制器U9的O/P(OUT PUT)引脚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31和第三场效应管Q33的G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31和第三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市电电源、总线电源、电池电源、电源转换电路、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充电电感、快恢复二极管、第一PWM控制电路、第二PWM控制电路以及第一蓄电电容、第二蓄电电容和第三蓄电电容;所述市电电源连接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该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总线电源;所述第一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同时该第二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连接充电电感,同时该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连接总线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宗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欧亚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