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454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设置有膨胀开路气囊,通过操作丝能够将膨胀开路气囊右端顶起,在使用时利用充气气囊向膨胀开路气囊内充气,每次充入少量气体,充气到患者感觉食管微微胀痛,此时食管被涨开,此时能够更轻松的插入胃管,降低胃管进管过程中划伤食管粘膜的概率,增加了进管的通畅度,降低了拔管重新插入的概率,同时降低了对医务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节省了医务人员给病人插管时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提高了插管成功率。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胃肠外科护理
,具体为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肠内营养依赖于置管技术的发展,肠内营养可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造瘘管实施,其中鼻胃管与鼻空肠管置入最为普遍,统称为鼻饲管。插胃管是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胃管插入过程中,插管动作要轻稳,避免插入胃管时胃管损伤粘膜,特别是在通过咽喉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更要小心谨慎,以避免损伤食管粘膜。
[0003]目前插胃管所用的装置需要医务人员谨慎小心操作,常常因为技术问题或患者紧张而出现插入不畅,此时为了避免伤及食管粘膜,医务人员需要将胃管拔出少许后再插入,多次这样操作,既会增加损伤食管黏膜的概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又会浪费医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能够涨开食管,降低胃管进管过程中划伤食管粘膜的概率,增加了进管的通畅度,降低了拔管重新插入的概率,同时降低了对医务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节省了医务人员给病人插管时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的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包括胃管,所述胃管右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管,且锥形管右端为较小端,所述锥形管右端卡接有膨胀开路气囊,所述胃管中部插接有导丝管,所述胃管左端螺接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左端密封包裹于导丝管外壁上,所述导丝管内插接有操作丝,所述操作丝右端与膨胀开路气囊内壁之间位置装配有转动连接结构。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膨胀开路气囊包括硅胶气囊,所述锥形管右端一体成型有限位环,所述硅胶气囊左端穿过限位环插接于锥形管内,所述硅胶气囊左端粘贴固定有卡接环,且卡接环卡接于限位环处。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粘贴固定于膨胀开路气囊内壁右侧中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左端中部开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内转动卡接有球体,所述球体左端与操作丝右端固定连接。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充气气囊包括设于胃管左端的螺接头,所述螺接头左端螺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端固定连通有气囊,所述气囊左端固定装配有套环,所述套环内壁粘贴固定有密闭橡胶圈,所述密闭橡胶圈包裹于导丝管外壁上,所述气囊外壁固定连通有单向进气管,且单向进气管从外至内单向导通。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胃管外壁左端设有麻纹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设置有膨胀开路气囊,通过操作丝能够将膨胀开路气囊右端顶起,在使用时利用充气气囊向膨胀开路气囊内充气,每次充入少量气体,充气到患者感觉食管微微胀痛,此时食管被涨开,此时能够更轻松的插入胃管,降低胃管进管过程中划伤食管粘膜的概率,增加了进管的通畅度,降低了拔管重新插入的概率,同时降低了对医务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节省了医务人员给病人插管时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0012](2)本技术,设置有膨胀开路气囊,硅胶气囊表面柔软,减少对食管内壁的损伤,硅胶气囊左端通过卡接环卡在锥形管右端的限位环处,在胃管完成插入后,通过抽出操作丝的方式,能够沿胃管内部抽出导丝管和膨胀开路气囊,便于胃管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充气气囊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胃管、2

锥形管、3

膨胀开路气囊、31

硅胶气囊、32

限位环、33

卡接环、4

导丝管、5

充气气囊、51

螺接头、52

连接管、53

气囊、54

套环、55

密闭橡胶圈、56

单向进气管、6

转动连接结构、61

连接块、62

球形凹槽、63

球体、7

操作丝、8

麻纹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包括胃管1,胃管1右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管2,且锥形管2右端为较小端,锥形管2右端卡接有膨胀开路气囊3,胃管1中部插接有导丝管4,胃管1左端螺接有充气气囊5,充气气囊5左端密封包裹于导丝管4外壁上,导丝管4内插接有操作丝7,操作丝7右端与膨胀开路气囊3内壁之间位置装配有转动连接结构6。
[0022]设置有膨胀开路气囊3,通过操作丝7能够将膨胀开路气囊3右端顶起,在使用时利用充气气囊5向膨胀开路气囊3内充气,每次充入少量气体,充气到患者感觉食管微微胀痛,此时食管被涨开,此时能够更轻松的插入胃管1,降低胃管1进管过程中划伤食管粘膜的概率,增加了进管的通畅度,降低了拔管重新插入的概率,同时降低了对医务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节省了医务人员给病人插管时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0023]具体而言,膨胀开路气囊3包括硅胶气囊31,锥形管2右端一体成型有限位环32,硅胶气囊31左端穿过限位环32插接于锥形管2内,硅胶气囊31左端粘贴固定有卡接环33,且卡
接环33卡接于限位环32处;硅胶气囊31表面柔软,减少对食管内壁的损伤,硅胶气囊31左端通过卡接环33卡在锥形管2右端的限位环32处,在胃管1完成插入后,通过抽出操作丝7的方式,能够沿胃管1内部抽出导丝管4和膨胀开路气囊3,便于胃管1的使用。
[0024]具体而言,转动连接结构6包括粘贴固定于膨胀开路气囊3内壁右侧中部的连接块61,连接块61左端中部开设有球形凹槽62,球形凹槽62内转动卡接有球体63,球体63左端与操作丝7右端固定连接;操作丝7右端的球体63与球形凹槽62转动卡接,能够小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右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管(2),且锥形管(2)右端为较小端,所述锥形管(2)右端卡接有膨胀开路气囊(3),所述胃管(1)中部插接有导丝管(4),所述胃管(1)左端螺接有充气气囊(5),所述充气气囊(5)左端密封包裹于导丝管(4)外壁上,所述导丝管(4)内插接有操作丝(7),所述操作丝(7)右端与膨胀开路气囊(3)内壁之间位置装配有转动连接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开路气囊(3)包括硅胶气囊(31),所述锥形管(2)右端一体成型有限位环(32),所述硅胶气囊(31)左端穿过限位环(32)插接于锥形管(2)内,所述硅胶气囊(31)左端粘贴固定有卡接环(33),且卡接环(33)卡接于限位环(32)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婷婷李诗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