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数据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454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力数据检测系统,功耗检测单元、功耗调节触发单元检测微处理器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模拟相乘得出功率信号,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单片机发热信号叠加耦合后,与正常功耗信号进行比较,高于正常功耗信号时,输出正差值信号到功耗调节触发单元中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2控制VCC分压作为调谐电压加到时钟芯片MAX2620的谐振回路,输出改变震荡频率的震荡脉冲作单片机的时钟,进而调节单片机的功耗,将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单片机发热信号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高于温度设定值时输出高电平,时钟芯片MAX2620输出的震荡脉冲与谐振回路输出的震荡脉冲转换为频率差对应的电压,与分压后电压耦合作调谐电压,使时钟芯片输出的震荡脉冲频率稳定。时钟芯片输出的震荡脉冲频率稳定。时钟芯片输出的震荡脉冲频率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数据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
,特别是电力数据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系统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发、输、变、配、用、调度、协调等环节,在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电力数据,通常在现场设置数据采集器、工业数据采集端(例如WD240)等对电力数据检测、采集,大体包括现场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机构进行检测、采集,再通过通讯模块传送到远端,对整个微网的全面监控和数据分析,微处理器是控制的核心,微处理器通常有额度功率,设计师会根据额度功率配置外设的时钟频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处硬件环境以及运行的软件程序的不同,会影响微处理器的功耗,功耗高不仅浪费电能,还会造成死机、硬件烧毁,因此,需提供电力数据检测系统,对所采用的微处理器运行过程中的功耗实时检测、调节,使其安全稳定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电力数据检测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对微处理器功耗实时检测、调节,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采集端设置功耗检测单元、功耗调节触发单元,功耗检测单元连接功耗调节触发单元,功耗调节触发单元调节采集端的时钟。
[0005]优选的,所述功耗调节触发单元包括电阻R11、运算放大器AR1,电阻R11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R3的输出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1,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2通过电阻R13连接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3通过电阻R16连接地,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4分别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时钟芯片MAX2620的引脚2,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6的一端、时钟芯片MAX2620的引脚3,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连接温度设定值,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采集端的微处理器温度信号,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晶闸管VTL1的控制极,晶闸管VTL1的阳极连接时钟芯片MAX2620的引脚8,晶闸管VTL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解电容E1的负极,电解电容E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检测微处理器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也即测量电流、测量电压,由模拟相乘得出功率信号,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单片机发热信号叠加耦合后,与正常功耗信号进行比较,高于正常功耗信号时,输出正差值信号,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产生电
压差,VCC经电阻R14、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4

引脚1、电阻R16分压,分压后电压作为调谐电压加到时钟芯片MAX2620的谐振回路,谐振回路配合时钟芯片MAX2620构成VCO电路,时钟芯片MAX2620的引脚8输出改变震荡频率的震荡脉冲作单片机的时钟,进而调节单片机的功耗;
[0007]将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单片机发热信号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高于温度设定值时输出高电平,触发晶闸管VTL1导通,时钟芯片MAX2620的引脚8输出的震荡脉冲与谐振回路输出的震荡脉冲由频率差转电压电路转换为频率差对应的电压,与分压后电压耦合作调谐电压,使时钟芯片输出的震荡脉冲频率稳定,实现对微处理器功耗实时检测、调节,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0]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1]实施例一,电力数据检测系统,所述采集端设置功耗检测单元、功耗调节触发单元,功耗检测单元采用检测微处理器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也即测量电流、测量电压,测量电流经电流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电压,测量电压经滤波,模拟乘法器IC1模拟相乘得出功率信号,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单片机发热信号叠加耦合后,与正常功耗信号进行比较,高于正常功耗信号时,输出正差值信号到功耗调节触发单元的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1,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产生电压差,VCC经电阻R14、光电耦合器U2的引脚4

引脚1、电阻R16分压,分压后电压作为调谐电压加到时钟芯片MAX2620的谐振回路,谐振回路配合时钟芯片MAX2620构成VCO电路,时钟芯片MAX2620的引脚8输出改变震荡频率的震荡脉冲作单片机的时钟,进而调节单片机的功耗,将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单片机发热信号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高于温度设定值时输出高电平,触发晶闸管VTL1导通,时钟芯片MAX2620的引脚8输出的震荡脉冲与谐振回路输出的震荡脉冲由频率差转电压电路转换为频率差对应的电压,与分压后电压耦合作调谐电压,使时钟芯片输出的震荡脉冲频率稳定,实现对微处理器功耗实时检测、调节,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001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功耗检测单元采用检测微处理器(单片机、采用时钟芯片MAX2620作工作时钟)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也即测量电流、测量电压(具体可通过在单片机供电电源上外界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检测芯片如MAX40010F进行,或采用申请号为201510980225 .2的芯片功耗实时检测方法中公开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测单片机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测量电流将运算放大器AR2、电阻R2、电阻R3、电容C2组成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为电压,加到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1,测量电压经电感L1、电容C1滤波后加到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6,模拟乘法器IC1模拟相乘得出功率信号,通过电阻R8加到运算放大器AR3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
阻R3还接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单片机发热信号,两者叠加耦合后,与运算放大器AR3反相输入端接入的正常功耗信号进行比较,高于正常功耗信号时输出正差值信号到功耗调节触发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1的一端连接采集端的微处理器测量电压,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1的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6,电阻R2的一端连接采集端的微处理器测量电流,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数据检测系统,包括采集端、通讯模块、远端,所述采集端对电力数据检测、采集,再通过通讯模块传送到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端设置功耗检测单元、功耗调节触发单元,功耗检测单元连接功耗调节触发单元,功耗调节触发单元调节采集端的时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数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耗检测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1的一端连接采集端的微处理器测量电压,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1的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6,电阻R2的一端连接采集端的微处理器测量电流,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8连接地,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3连接电位器RW的可调端,电位器RW的下端连接地,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2连接电源+15V,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5连接电源

15V,模拟乘法器IC1的引脚4分别连接电位器RW的上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3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采集端的微处理器温度信号,运算放大器AR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0连接正常功耗信号,运算放大器AR3的输出端和电阻R9的另一端为功耗检测单元输出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数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为单片机;所述微处理器采用时钟芯片MAX2620作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泰宏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