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47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涉及电梯轿厢处理领域,包括轿厢主体,轿厢主体的内部下方设有踩踏板,踩踏板的下方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缓冲腔,缓冲腔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的顶部固定有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冲组件配合稳定组件,缓冲组件包括顶板、底板、行程杆、弹簧和缓冲腔,稳定组件包括支撑座、断裂座、支撑杆和行程槽,断裂座的设计强度保持轿厢主体的最高负载重量即可,当轿厢主体坠落后,在高速坠落的加速度下,轿厢主体的冲击力会大于其最高负载重量,将断裂座冲击断裂,然后通过缓冲组件对踩踏板进行缓冲,断裂座可以缓冲一部分踩踏板从下坠冲击力,缓冲组件可以缓冲一部分踩踏板从下坠冲击力,有利于提高安全性。于提高安全性。于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0002]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吊顶通常为镜面不锈钢材料;轿底为2mm厚PVC大理石纹地或20mm厚大理石拼花。
[0003]现有的电梯轿厢,事故层出不穷,均是零部件损坏、设备老化所致,因此,需要对电梯轿厢设计坠落安全保护结构,对电梯失去控制后坠落过程中的人员进行保护。
[0004]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提供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以期达到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以解决电梯事故后无安全防护结构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包括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的内部下方设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的下方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中间固定有行程杆,且行程杆位于弹簧的内部,所述轿厢主体的内壁下方安装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有断裂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贯穿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部固定于踩踏板的底部,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有行程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组件可以对踩踏板进行支撑,保持踩踏板的正常使用,缓冲组件可以在轿厢主体坠落后缓冲其落地的冲击力,有利于保护人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断裂座位于支撑座的下方,且断裂座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于轿厢主体的底部,所述断裂座与轿厢主体之间有焊缝,所述支撑杆贯穿支撑座并与断裂座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断裂座的设计强度保持轿厢主体的最高负载重量即可,当轿厢主体坠落后,在高速坠落的加速度下,轿厢主体的冲击力会大于其最高负载重量,将断裂座冲击断裂,然后通过缓冲组件对踩踏板进行缓冲,断裂座可以缓冲一部分踩踏板从下坠冲击力,缓冲组件可以缓冲一部分踩踏板从下坠冲击力,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踩踏板通过行程槽与支撑座滑动设置,所述踩踏板通过支撑杆与断裂座固定连接。
[0011]所述缓冲组件设有多组,且多组缓冲组件呈矩形阵列状均匀排布。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轿厢主体的内部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手扶杆,所述手扶杆设有三个,三个手扶杆安装于轿厢主体的三个周向侧壁上,所述轿厢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扶杆可以在轿厢主体出现事故时对人体进行支撑,降
低双腿对身体的支撑力,有利于保护人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轿厢主体的顶部安装有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的末端连接有出风罩,且出风罩的开口和轿厢主体的内部上方共同安装有过滤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可以为轿厢主体提供微风,避免轿厢主体密闭,提高了轿厢主体的通透性。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组件配合稳定组件,缓冲组件包括顶板、底板、行程杆、弹簧和缓冲腔,稳定组件包括支撑座、断裂座、支撑杆和行程槽,当轿厢主体发生意外坠落时,位于轿厢主体内部的人员先按下报警器,并双腿微区,然后双手抓住手扶杆,做好地面防坠落缓冲准备,当轿厢主体与地面接触后,强大的冲击力会使踩踏板将压力传导至支撑杆,支撑杆在重压的作用下对断裂座进行冲击,使断裂座断裂,接着踩踏板的压力会传导至缓冲组件,使得踩踏板下移,此时位于轿厢主体内部的人员尽量保持手臂对身体的支撑,减少双脚对身体的支撑,当踩踏板下移时,人员双腿跟随下移,对坠落的冲击力进行缓冲,有利于保护人体,提高安全性,避免人员直接刚性坠落,减小人体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轿厢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轿厢主体;2、踩踏板;3、缓冲组件;301、顶板;302、行程杆;303、弹簧;304、底板;305、缓冲腔;4、底座;5、安装座;501、手扶杆;6、通气组件;601、风机;602、风管;603、出风罩;604、过滤板;7、稳定组件;701、支撑座;702、断裂座;703、支撑杆;704、行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4]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如图1、2、3所示,包括轿厢主体1,轿厢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有踩踏板2,踩踏板2的下方设有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设有多组,且多组缓冲组件3呈矩形阵列状均匀排布,缓冲组件3包括缓冲腔305,缓冲腔305的内部设有弹簧303,弹簧303的顶部固定有顶板301,弹簧303的底部固定有底板304,顶板301的底部中间固定有行程杆302,且行程杆302位于弹簧303的内部,轿厢主体1的内壁下方安装有稳定组件7,稳定组件7包括支撑座701,支撑座701的底部固定有断裂座702,支撑座701的内部贯穿有支撑杆703,且支撑杆703的顶部固定于踩踏板2的底部,支撑座701的上方设有行程槽704,稳定组件7可以对踩踏板2进行支撑,保持踩踏板2的正常使用,缓冲组件3可以在轿厢主体1坠落后缓冲其落地的冲击力,有利于保护人体。
[0025]请参阅图1、2、3,断裂座702位于支撑座701的下方,且断裂座702通过点焊的方式
固定于轿厢主体1的底部,断裂座702与轿厢主体1之间有焊缝,支撑杆703贯穿支撑座701并与断裂座702连接,踩踏板2通过行程槽704与支撑座701滑动设置,踩踏板2通过支撑杆703与断裂座702固定连接,断裂座702的设计强度保持轿厢主体1的最高负载重量即可,当轿厢主体1坠落后,在高速坠落的加速度下,轿厢主体1的冲击力会大于其最高负载重量,将断裂座702冲击断裂,然后通过缓冲组件3对踩踏板2进行缓冲,断裂座702可以缓冲一部分踩踏板2从下坠冲击力,缓冲组件3可以缓冲一部分踩踏板2从下坠冲击力,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0026]请参阅图1、2,轿厢主体1的内部通过安装座5安装有手扶杆501,手扶杆501设有三个,三个手扶杆501安装于轿厢主体1的三个周向侧壁上,轿厢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4,手扶杆501可以在轿厢主体1出现事故时对人体进行支撑,降低双腿对身体的支撑力,有利于保护人体。
[0027]请参阅图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主体(1),所述轿厢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有踩踏板(2),所述踩踏板(2)的下方设有缓冲组件(3),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缓冲腔(305),所述缓冲腔(305)的内部设有弹簧(303),所述弹簧(303)的顶部固定有顶板(301),所述弹簧(303)的底部固定有底板(304),所述顶板(301)的底部中间固定有行程杆(302),且行程杆(302)位于弹簧(303)的内部,所述轿厢主体(1)的内壁下方安装有稳定组件(7),所述稳定组件(7)包括支撑座(701),所述支撑座(701)的底部固定有断裂座(702),所述支撑座(701)的内部贯穿有支撑杆(703),且支撑杆(703)的顶部固定于踩踏板(2)的底部,所述支撑座(701)的上方设有行程槽(7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裂座(702)位于支撑座(701)的下方,且断裂座(702)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于轿厢主体(1)的底部,所述断裂座(702)与轿厢主体(1)之间有焊缝,所述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绍春周芳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迅捷电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