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38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包括立柱、横梁、斜撑、电机和吊绳,横梁的一端通过套筒固定在立柱的上部,斜撑的下端通过套筒固定在立柱的下部,斜撑的上端通过套筒固定在横梁的中部,电机安装在立柱下端的底板上,横梁的两端各安装有一定滑轮,吊绳的一端缠绕在电机的转动轴上,吊绳的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连接有用于钩挂重物的吊钩;立柱具有可伸缩结构,且立柱的上端套装有用于卡箍在窗框上沿墙壁的上支撑座,立柱的下端套装有用于卡箍在窗框下沿墙壁下支撑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打开待救援居民住宅的窗户,即可在短时间内将小型起重机安装在该居民住宅的上下窗沿之间,快速建立起紧急运送人员以及各种救援物质的通道。通道。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救援设施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是利用电力或压力系统通过卷扬机和绞绳完成对重物进行取放的专用设备,无论是在建筑行业还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0003]由于大型起重机过于笨重,且对使用空间有着较高要求,在需要救援应急的时候往往会来不及,尤其是在与居民住宅楼相关的消防救援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紧急运送人员以及各种救援物质的情形,因此对于小型起重机的需求就会很大。
[0004]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消防队并没有配备专门用于住宅楼救援运输的小型起重机,难以快速建立紧急运送人员以及各种救援物质的通道;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救援设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可在消防救援中快速建立紧急运送人员以及各种救援物质的通道。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由立柱、横梁、斜撑、电机和吊绳组成,横梁的一端通过套筒固定在立柱的上部,斜撑的下端通过套筒固定在立柱的下部,斜撑的上端通过套筒固定在横梁的中部,电机安装在立柱下端的底板上,横梁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定滑轮,吊绳的一端缠绕在电机的转动轴上,吊绳的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连接有用于钩挂重物的吊钩;其中:立柱具有可伸缩结构,立柱的上端套装有用于卡箍在窗框上沿墙壁内外两侧面的上支撑座,且立柱的下端套装有用于卡箍在窗框下沿墙壁内外两侧面的下支撑座。
[0007]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上支撑座由平底U形钢和轴套组成;轴套的顶端焊接在平底U形钢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轴套在安装时用于插入立柱的顶端并可转动;平底U形钢的内宽大于窗框上沿墙壁的厚度,平底U形钢的两侧面上均布有多颗用于夹紧窗框上沿墙壁的螺栓。
[0008]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平底U形钢的高度为400mm、长度为300mm、内宽为300mm;所述轴套的长度为200mm。
[0009]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螺栓的前端连接有圆柱状且厚度为10~20mm的优力胶垫。
[0010]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下支撑座由平底U形钢和轴套组成;轴套的底端焊接在平底U形钢顶面的中心位置处,轴套在安装时用于插入立柱的底端并可转动,且平底U形钢的顶面与底板的底面相接触;平底U形钢的内宽大于窗框下沿墙壁的厚度,平底U形钢的两侧面上均布有多颗用于夹紧窗框下沿墙壁的螺栓。
[0011]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平底U形钢的高度为400mm、长度为300mm、内宽为300mm;所述轴套的长度为200mm。
[0012]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螺栓的前端连接有圆柱状且厚度为10~20mm的优力胶垫。
[0013]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立柱由上柱、中柱和下柱组成,上柱的下端与中柱的顶端采用左旋螺纹连接,下柱的上端与中柱的底端采用右旋螺纹连接,且中柱中部的侧壁上均布有一圈多个通孔,用于插入螺丝刀转动中柱以调节立柱总长,使得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分别顶紧在窗框上沿和窗框下沿。
[0014]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上柱和下柱的长度均为450mm,所述中柱的长度为500~1000mm。
[0015]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中:所述横梁的长度为900~1200mm。
[0016]与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相比,本技术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的有益效果是:仅需打开待救援居民住宅的窗户,即可在短时间内将小型起重机安装在该居民住宅的上下窗沿之间,快速建立起紧急运送人员以及各种救援物质的通道。
附图说明
[0017]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非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非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
[0018]图1是本技术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所用上支撑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号汇总:立柱100、上柱110、中柱120、通孔121、下柱130、横梁200、套筒(210、220和230)、斜撑300、电机400、底板410、吊绳500、吊钩510、定滑轮(610和620)、上支撑座700、平底U形钢710、轴套720、螺栓730、下支撑座800、窗框900、窗框上沿墙壁910、窗框下沿墙壁9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一般居民住宅楼的楼层高度在2800~3500mm之间(即2.8~3.5米),窗台高度(即窗户下沿到楼层地板的距离)在800~900mm之间,窗户高度(即窗户下沿到窗户上沿的距离)在1400~1900mm之间,承重梁高度(即窗户上沿到楼层天花板的距离)在600~700mm之间。
[0023]本技术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包括立柱100、横梁200、斜撑300、电机400和吊绳500;横梁200的一端通过套筒210固定在立柱100的上部,斜撑300的下端通过套筒220固定在立柱100的下部,斜撑300的上端通过套筒230固定在横梁200的中部,电机400安装在立柱100下端的底板410上,横梁200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定滑轮(610和620),吊绳500的一端缠绕在电机400的转动轴上,吊绳500的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610和620)连接有用于钩
挂重物的吊钩510。
[0024]本技术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的改进点在于,立柱100具有可伸缩结构;立柱100的上端套装或插入有上支撑座700,用于卡箍在窗框上沿墙壁910内外两侧面;且立柱100的下端套装或插入有下支撑座800,用于卡箍在窗框下沿墙壁920内外两侧面,可方便快速地安装和固定起重机,以快速建立起紧急运送人员以及各种救援物质的通道。
[0025]较好的是,下支撑座800与上支撑座700的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以方便快速组装。
[0026]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以上支撑座700为例,上支撑座700由平底U形钢710和轴套720组成;轴套720的顶端焊接在平底U形钢710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轴套720在安装时用于插入图1立柱100的顶端并可转动;平底U形钢710的内宽大于窗框上沿墙壁910的厚度,平底U形钢710的两侧面上均布有多颗用于夹紧窗框上沿墙壁910的螺栓730。
[0027]具体的,平底U形钢710的高度为4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由立柱、横梁、斜撑、电机和吊绳组成,横梁的一端通过套筒固定在立柱的上部,斜撑的下端通过套筒固定在立柱的下部,斜撑的上端通过套筒固定在横梁的中部,电机安装在立柱下端的底板上,横梁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定滑轮,吊绳的一端缠绕在电机的转动轴上,吊绳的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连接有用于钩挂重物的吊钩;其特征在于:立柱具有可伸缩结构,立柱的上端套装有用于卡箍在窗框上沿墙壁内外两侧面的上支撑座,且立柱的下端套装有用于卡箍在窗框下沿墙壁内外两侧面的下支撑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由平底U形钢和轴套组成;轴套的顶端焊接在平底U形钢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轴套在安装时用于插入立柱的顶端并可转动;平底U形钢的内宽大于窗框上沿墙壁的厚度,平底U形钢的两侧面上均布有多颗用于夹紧窗框上沿墙壁的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U形钢的高度为400mm、长度为300mm、内宽为300mm;所述轴套的长度为2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前端连接有圆柱状且厚度为10~20mm的优力胶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救援运输用起重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