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蚕丝纤维或其织物的抗菌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434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的抗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的含水率至0%~80%;(2)将步骤(1)所得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低温冷冻1h以上,温度为-40℃~-196℃;(3)将步骤(2)所得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于绝对真空度为900kPa以下,温度为60~150℃条件下真空干燥复温1~5小时;提高蚕丝纤维或其织物的广谱抗菌性能的同时,避免对人体的危害,也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蚕丝纤维或其织物的抗菌处理,尤其涉及采用低温冷冻法对 天然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以及天然蚕丝的织物,包括 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织物,进行抗菌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抗菌处理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种(l)先制得抗菌纤维, 然后再制成各类抗菌织物;(2)将织物用各种抗菌剂进行后处理加工以获得抗菌 性能。比较而言,第一种方法所得的织物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性好,但技术含量 髙、难度大、涉及领域广、抗菌纤维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对抗菌剂要求髙。而 第二种方法的加工处理过程比较简单,但生产中三废多,其耐洗性及抗菌效果 持久性较差。但由于第二种方法加工方便,并且可供选择的抗菌剂范围广。纺 织品不管是原料纤维,还是纱线或织物,甚至成衣均可通过后整理方法获得抗 菌功效,因此在目前上市的各类抗菌织物中,以后整理加工的居多。现有技术中,后整理加工的方法包括(1) 利用反应性树脂将抗菌剂热固着于纤维表面,如日本敷纺的Nonstack、 郡是的sanityze等二苯醚类抗菌防臭整理剂。它本身对纤维素无亲和力,需与 2D树脂或氰醛树脂拼用,可提髙其耐久性,它的防臭抗菌机理是抑制微生物的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机能。(2) 抗菌剂吸附固定于纤维表面。代表商品如内外棉的Odoyte。(3) 利用有机硅季铵盐的三甲氧基与纤维表面的羟基脱甲醇反应使抗菌剂固 着。此法由于抗菌剂完全固定,抗菌作用通过抗菌剂的活性部分与细菌细胞表 面的接触状态而定。如日本东洋纺的Viosil,仓纺的Cransil,美国道康宁公司 的DC5700等。(4) 利用纳米银整理及载银锌纳米SK)2整理、壳聚糖整理等对丝绸进行的抗菌后整理。一般后纺织品整理所使用的抗菌剂主要有季铵盐类、有机硅季铵盐、甲壳 素、壳聚糖、无机盐类和天然物的萃取物等,但目前市售的抗菌剂大多存在抗 菌广谱性差、耐洗涤性欠佳、安全性不可靠等问题并且抗菌整理的方法得到 的抗菌纤维或织物,其抗菌方式多为溶出型,由于某些抗菌金属、抗菌剂的溶 出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并且也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既可以大大地提髙了蚕丝纤维或其织物的广谱抗菌性 能,又不会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危害的处理蚕丝纤维或其织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的抗菌处理方法,提髙蚕丝 纤维或其织物的广谱抗菌性能的同时,避免对人体的危害,也避免对环境的污 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的 抗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调节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的含水率,使含水率值小于等于80%;(2) 将步骤(1)所得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低温冷冻lh以上,温度为-40'C -196t:;(3) 将步骤(2)所得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于绝对真空度为900kPa以下,温度为 60 150"条件下真空干燥复温1 5小时;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l)中调节蚕丝纤维的含水率至50% 8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将步骤(1)所得蚕丝纤维低温冷冻24h以上, 冷冻温度越低效果越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桑蚕丝选自桑蚕丝、柞蚕丝或蓖麻蚕丝中的一种; 所述蚕丝包括生丝或脱胶丝;所述纺织物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织物;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含水率的方法为现有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l)测定蚕丝纤维的干燥质量将蚕丝纤维放入IOO"C的烘箱中干燥,干燥4h, 然后每间隔30min称量一次,直到重量之差与后一次重量之比小于0.05%时, 则后一次重量即为干燥重量G1;(2) 将蚕丝纤维放在烧杯中浸泡,并用玻璃棒搅动,使之完全浸湿,待半小时 后取出,凉至不滴水为止,然后放入称量瓶中,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并记下数 据为G2;(3) 再将蚕丝纤维放入100'C的烘箱中干燥,干燥30min,取出,迅速放入干 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量,记录数据为G3;(4) 重复(3)的步骤,每隔30miii称量一次,分别记录数据为G4、 G5......Gn;(5) 应用公式R= (Gn-G》/Gn其中R为蚕丝纤维的含水率,Gn为蚕丝纤维 每次称量的湿重(Gn=G2、 G3......Gn); G,为蚕丝纤维烘干后的干重,计算蚕丝纤维含水率大小,直到得到所需要的含水率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为蚕丝纤维膨松多孔,具有产生吸附、吸湿性能的空 间结构,具备优越的吸湿、放湿性能,因此,丝纤维在低温处理后大分子之间 的部分氢键和分子间的作用力可能被破坏,由于这种破坏作用,使纤维大分子 内部结构变得松弛,同时由于单纤维或原纤间的弱结构被破坏而产生分纤、原 纤化,并在纤维内部形成微孔隙;另外,蚕丝纤维经低温冷冻时,丝纤维内部 水分子极易形成微结晶,而这些微晶在真空干燥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挥发,从而在纤维表面及内部也形成许多的微孔。因此,对蚕丝纤维或其织物 进行低温冷冻处理,并真空复温后,所得蚕丝纤维表面会形成大量微孔及原纤 化结构,从而使纤维抗菌性能提髙。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 本专利技术的抗菌处理方法没有使用抗菌剂,对人体没有危害,对环境不会造 成污染;(2) 本专利技术的抗菌处理方法工艺简单,抗菌效果明显,并且具有广谱抗菌功能。附图说明图l.实施例四中未经处理的桑蚕丝纤维(生丝)的透射电镜(TEM)图像; 图2.实施例四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生丝)的透射电镜(TEM)图像; 图3.实施例四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生丝)的透射电镜(TEM)图像; 图4.实施例五中未经处理的桑蚕丝纤维(脱胶丝)透射电镜(TEM)图像; 图5.实施例五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脱胶丝)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图6.实施例五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脱胶丝)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图7.实施例四中未处理的桑蚕丝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图8.实施例四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图9.实施例四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图IO.实施例四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图ll.实施例四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图12.实施例四中处理后的桑蚕丝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中使用的真空烘箱信息如下上海贺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DZF-1B真空干燥箱、2XZ-1型旋片真空泵,该真空泵的极限压力为6Xl(T2Pa; 实施例一取桑蚕丝纤维10g,调节桑蚕丝纤维的含水率至50%,然后立即把试样置 于温度为-196'C的液氮罐中冷冻72h,之后将试样取出,立即放入真空干燥箱 内,在绝对真空度为10kPa,温度为100'C条件下复温3h,之后打开真空箱, 待温度回复至室温取出试样,保存备用。试样放置15天进行抗菌测试。实施例二取桑蚕丝纤维10g,调节桑蚕丝纤维的含水率至80V。,在冷冻温度为-80'C, 冷冻时间为24h,之后将试样取出,立即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在绝对真空度为6xi(r2pa,温度为ioox:条件下复温3h,之后打开真空箱,待温度回复至室温取出试样,保存备用。试样放置35天进行抗菌测试。 实施例三抗菌测试采用中华人们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一抗菌针织品(FZ/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的抗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的含水率,使含水率值小于等于80%; (2)将步骤(1)所得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低温冷冻1h以上,温度为-40℃~-196℃;  (3)将步骤(2)所得蚕丝纤维或其纺织物于绝对真空度为900kPa以下,温度为60~150℃条件下真空干燥复温1~5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香芬左保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