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28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涉及起重机械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转轴、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其中转轴杆体的外侧转动连接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包括第一轮体和斜面托台,第一轮体两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两个斜面托台,第一轮体的轮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且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开口定位环,开口定位环的外侧面粘接有胶垫;第二滑轮包括第二轮体和转动连接在斜面托台内部的转接台,第二轮体面向第一轮体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有转接台,转接台内壁的内部固定有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轴、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解决了滑轮组结构缺少与钢丝绳的隔离结构和滑轮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载能力不足的问题。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起重机械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可通过起重吊钩或其它取物装置起升或起升加移动重物。工作过程一般包括起升、运行、下降及返回原位等步骤。起升机构通过取物装置从取物地点把重物提起,经运行、回转或变幅机构把重物移位,在指定地点下放重物后返回到原位。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目前的起重机械在对货物进行吊运时,一般需要用到滑轮组结构配合钢丝绳来实现,使用了滑轮组结构的起重机械,能够对货物进行更加平稳且省力的吊运,但目前常规的起重机滑轮组结构与钢丝绳之间一般是直接接触的,其之间不具有减少摩擦的缓冲隔离结构,在长时间的吊运工作后,比较容易出现因磨损而造成的钢丝绳绷断问题,会大大影响到货物吊运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会影响到起重机械的使用,拖延工程的工期,且目前的滑轮组结构一般是间隔设置在同一转轴上,其之间并无其他连接或者加强的结构,因此起重机械起吊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均受滑轮组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通过设置转轴、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解决了滑轮组结构缺少与钢丝绳的隔离结构和滑轮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为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包括转轴、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转轴杆体的外侧转动连接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滑轮组的使用时,首先将胶垫通过开口定位环缠绕固定在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侧面开设的凹槽内,然后进行滑轮组的安装即可,在安装后,可根据连接顺序将钢丝绳缠绕在滑轮组侧面的胶垫上,然后即可进行货物的吊运,在对货物起吊过程中,其货物的重力以及钢丝绳的拉力会作用在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上,而此时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会通过斜面托台和转接台对作用力进行均分,维持滑轮组受力的平衡,以此加强滑轮组的稳定性;
[0006]所述第一滑轮包括第一轮体和斜面托台,所述第一轮体两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斜面托台,所述第一轮体的轮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且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开口定位环,所述开口定位环的外侧面粘接有胶垫;
[0007]所述第二滑轮包括第二轮体和转动连接在斜面托台内部的转接台,所述第二轮体面向第一轮体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接台,所述转接台内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通过在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的侧面连接胶垫和开口定位环,可对钢丝绳与滑轮的连接
位置进行隔离和缓冲,不仅能避免钢丝绳与滑轮之间的磨损,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延长钢丝绳与滑轮的使用寿命,保证吊运过程的安全性;通过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之间利用斜面托台和转接台连接的设置,可对起吊过程中的作用力进行均匀的分散,避免了滑轮组局部受力不均,大大提升了滑轮组使用过程的稳定性以及最大承载能力。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的结构构造相同。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轮体的侧面同样活动连接有胶垫和开口定位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斜面托台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接台的内部;这样设置是为了使斜面托台和转接台之间具有可转动能力,以满足滑轮组的起吊条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台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斜面托台相同的斜度;这样设置是为了斜面托台和转接台之间能更好的连接贴合,减少斜面托台和转接台之间的间隙,避免灰尘等物质对连接位置的影响。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台根据斜面托台对称分布在第一轮体的两端。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的侧面连接胶垫和开口定位环,可对钢丝绳与滑轮的连接位置进行隔离和缓冲,不仅能避免钢丝绳与滑轮之间的磨损,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延长钢丝绳与滑轮的使用寿命,保证吊运过程的安全性。
[0015]2、本技术通过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之间利用斜面托台和转接台连接的设置,可对起吊过程中的作用力进行均匀的分散,避免了滑轮组局部受力不均,大大提升了滑轮组使用过程的稳定性以及最大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拆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一滑轮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二滑轮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转轴;2、第一滑轮;201、第一轮体;202、斜面托台;2011、胶垫;2012、开口定位环;3、第二滑轮;301、第二轮体;302、转接台;302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包括转轴1、第一滑轮2和第二滑轮3,转轴1杆体的外侧转动连接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3、第一滑轮2和第二滑轮3,其中第一轮体201和第二轮体301的结构构造相同;
[0025]第一滑轮2包括第一轮体201和斜面托台202,第一轮体201两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斜面托台202,第一轮体201的轮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且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开口定位环2012,开口定位环2012的外侧面粘接有胶垫2011;
[0026]第二滑轮3包括第二轮体301和转动连接在斜面托台202内部的转接台302,第二轮体301的侧面同样活动连接有胶垫2011和开口定位环2012,且在面向第一轮体201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接台302,转接台302内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3021;
[0027]在滑轮组的使用时,首先将胶垫2011通过开口定位环2012缠绕固定在第一轮体201和第二轮体301侧面开设的凹槽内,然后进行滑轮组的安装即可,在安装后,可根据连接顺序将钢丝绳缠绕在滑轮组侧面的胶垫2011上,然后即可进行货物的吊运,在对货物起吊过程中,其货物的重力以及钢丝绳的拉力会作用在第一轮体201和第二轮体301上,而此时第一轮体201和第二轮体301会通过斜面托台202和转接台302对作用力进行均分,维持滑轮组受力的平衡,以此加强滑轮组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轮体201和第二轮体301的侧面连接胶垫2011和开口定位环2012,可对钢丝绳与滑轮的连接位置进行隔离和缓冲,不仅能避免钢丝绳与滑轮之间的磨损,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延长钢丝绳与滑轮的使用寿命,保证吊运过程的安全性;通过第一轮体201和第二轮体301之间利用斜面托台202和转接台302连接的设置,可对起吊过程中的作用力进行均匀的分散,避免了滑轮组局部受力不均,大大提升了滑轮组使用过程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械的滑轮组结构,包括转轴(1)、第一滑轮(2)和第二滑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杆体的外侧转动连接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3)、第一滑轮(2)和第二滑轮(3);所述第一滑轮(2)包括第一轮体(201)和斜面托台(202),所述第一轮体(201)两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斜面托台(202),所述第一轮体(201)的轮侧面开设有环形的凹槽,且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开口定位环(2012),所述开口定位环(2012)的外侧面粘接有胶垫(2011);所述第二滑轮(3)包括第二轮体(301)和转动连接在斜面托台(202)内部的转接台(302),所述第二轮体(301)面向第一轮体(201)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接台(302),所述转接台(302)内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蒿景磊朱敬献田广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通用矿山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