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雾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95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烟雾报警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烟雾报警器本体,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盖,所述进风盖的内腔开设有进风孔,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的表面安装有清洁机构。该烟雾报警器,通过固定圈向上移动,而固定圈带动防尘网移动,此时固定圈伸入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内部,通过固定圈的移动带动第一磁铁移动,直至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性连接,即可将固定圈安装于进风盖的表面,能够对外界灰尘起到阻隔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烟雾报警器都是裸露在外使用的,而空气中会有灰尘,此时灰尘容易进入烟雾报警器内部,这样影响烟雾报警器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响烟雾报警器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响烟雾报警器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雾报警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烟雾报警器
,具体是一种烟雾报警器。

技术介绍

[0002]烟雾报警器,别称火灾烟雾报警器、烟雾感测器、烟雾感应器等,由汇流排供电,汇流排上可以连线有多个,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联网、通讯组成一个报警系统,报警时现场无声音,主机有声光提示,这类感烟报警装置一般称之为感烟探测器。
[0003]烟雾报警器在各场所中都经常使用,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烟雾报警器(授权公告号CN217386469U),该专利技术能够将第一光源与第一光电接收器集成在底板上,且利用顶盖上的锥形反射面改变光路,无烟状态下使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线经光学偏转栅格导出,同时又可以阻止外部光线进入,降低环境光的干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烟雾报警器而言,无需设置复杂的迷宫结构,结构更精简,体积更小,可以适用小型化的应用场景,在较小的空间下,满足对烟雾探测快速响应,产品的适用性更高,但是烟雾报警器都是裸露在外使用的,而空气中会有灰尘,此时灰尘容易进入烟雾报警器内部,这样影响烟雾报警器内部元件使用寿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烟雾报警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雾报警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烟雾报警器本体,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盖,所述进风盖的内腔开设有进风孔,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的表面安装有清洁机构,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底部安装有防尘机构;
[0007]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导向轨板,所述导向轨板的表面安装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顶部安装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背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垫,所述清洁垫的背侧与烟雾报警器本体的表面紧密接触,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固定圈的顶部贯穿至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内腔并与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内部呈插接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盖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腔的前侧和背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安装板的顶部通过锁紧螺栓与墙面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轨板的内腔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侧与推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凹
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固定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磁铁为南极,所述第二磁铁为北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磁性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孔的数量为多个,且进风孔呈环绕分布于进风盖的内部,所述固定圈位于进风盖的表面,且防尘网位于进风孔的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固定圈向上移动,而固定圈带动防尘网移动,此时固定圈伸入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内部,通过固定圈的移动带动第一磁铁移动,直至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性连接,即可将固定圈安装于进风盖的表面,能够对外界灰尘起到阻隔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烟雾报警器都是裸露在外使用的,而空气中会有灰尘,此时灰尘容易进入烟雾报警器内部,这样影响烟雾报警器内部元件使用寿命的问题。
[0016]2、本技术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设置,能够将固定圈连接于烟雾报警器本体的内部,继而提高了固定圈的稳定性,反之可方便对固定圈拆除更换,通过导向槽的设置,使滑动杆能够顺利的在导向轨板内部滑动,继而对滑动杆滑动位置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烟雾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烟雾报警器中烟雾报警器本体和固定圈结构的分解连接示意图;
[0019]图3为一种烟雾报警器中导向轨板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4为一种烟雾报警器中烟雾报警器本体和固定圈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5为一种烟雾报警器中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顶盖;2、清洁机构;201、导向轨板;202、导向槽;203、滑动杆;204、推动板;205、移动座;206、连接块;207、清洁垫;3、烟雾报警器本体;4、防尘机构;401、固定圈;402、防尘网;403、第一磁铁;404、凹槽;405、第二磁铁;5、安装板;6、锁紧螺栓;7、进风盖;8、进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

5,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顶盖1,顶盖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烟雾报警器本体3,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盖7,进风盖7的内腔开设有进风孔8,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表面安装有清洁机构2,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底部安装有防尘机构4;
[0024]清洁机构2包括导向轨板201,导向轨板201的表面安装有推动板204,推动板204的顶部安装有移动座205,移动座205的背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垫207,清洁垫207的背侧与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表面紧密接触,防尘机构4包括固定圈401,固定圈4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402,固定圈401的顶部贯穿至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内腔并与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内部呈插接连接。
[0025]具体的,顶盖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内腔的前侧和背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栓6,安装板5的顶部通过锁紧螺栓6与墙面连接。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5和锁紧螺栓6的设置,方便将顶盖1安装于墙面,继而提高了顶盖1的稳定性。
[0027]具体的,导向轨板201的内腔开设有导向槽202,导向槽20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动杆203,滑动杆203的外侧与推动板204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槽202的设置,使滑动杆203能够顺利的在导向轨板201内部滑动,继而对滑动杆203滑动位置进行导向。
[0029]具体的,推动板2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06,连接块206的顶部与移动座205的底部固定连接。
[00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块206的设置,提高了推动板204和移动座205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防止移动座205和推动板204之间会断裂。
[0031]具体的,烟雾报警器本体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04,凹槽4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405,固定圈4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403。
[00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404的设置,能够方便将第二磁铁405安装于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内部,继而对第二磁铁405进行限位。
[0033]具体的,第一磁铁4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顶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烟雾报警器本体(3),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盖(7),所述进风盖(7)的内腔开设有进风孔(8),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表面安装有清洁机构(2),所述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底部安装有防尘机构(4);所述清洁机构(2)包括导向轨板(201),所述导向轨板(201)的表面安装有推动板(204),所述推动板(204)的顶部安装有移动座(205),所述移动座(205)的背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垫(207),所述清洁垫(207)的背侧与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表面紧密接触,所述防尘机构(4)包括固定圈(401),所述固定圈(4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402),所述固定圈(401)的顶部贯穿至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内腔并与烟雾报警器本体(3)的内部呈插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内腔的前侧和背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栓(6),所述安装板(5)的顶部通过锁紧螺栓(6)与墙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涛陈良伟杨勇蹇木蓬魏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八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