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51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包括交叉铰接在一起的第一钳部与第二钳部。当掌骨骨折患者的骨块移位方向为上下移位时,将第二弯臂的尖刺端从掌骨骨折患者手背处的手术切口插入,第二弯臂的尖刺端紧贴患者的骨折处的掌骨向掌骨下侧刺入,第二弯臂从下侧勾住移位的骨块。通过手指带动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相互靠近,从而带动第一弯臂的尖刺端从上侧抵紧未移位的骨块,进而将移位的骨块复位,操作简单并且手术创口较小。该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掌骨骨折患者的移位骨块复位,解决掌骨骨折患者的骨头块上下两侧移位不便复位的问题。两侧移位不便复位的问题。两侧移位不便复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在对掌骨骨折移位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常常会将患者的手背朝上,从手背向下切开患者的皮肤,分离软组织,暴露骨折处,当患者的骨头移位方向为手掌的左右两侧时,采用大号的直止血钳将移位的骨块与正常位置的骨块同时夹住,逐渐施力夹紧,从而将移位的骨块复位。但部分患者的骨折处的骨块移位方向为手掌的上下两侧,由于相邻掌骨之间的间距较小,手术操作空间有限,止血钳不便夹住上下两侧的骨块来进行复位,这给医生和患者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解决掌骨骨折患者的骨头块上下两侧移位不便复位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包括第一钳部、第二钳部,所述第一钳部与第二钳部呈X形交叉铰接,所述第一钳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弯臂,所述第二钳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弯臂,所述第一弯臂与第二弯臂的一端均为尖刺状,所述第一弯臂的尖刺端与第二弯臂中心处的切线垂直,所述第一钳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二钳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环。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医生通过把持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将第二弯臂的尖刺端从掌骨骨折患者手背处的手术切口插入,第二弯臂的尖刺端紧贴患者的骨折处的掌骨刺入,第二弯臂从下侧勾住移位的骨块。通过手指带动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相互靠近,从而带动第一弯臂的尖刺端从上侧抵紧未移位的骨块,进而将移位的骨块复位,达到移位的骨块向上移位或者向下移位时能够方便复位的效果。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钳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二套环一端的弧形齿条,所述第一钳部设有位于第二套环一端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第一钳部与弧形齿条之间相互固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弯臂的尖刺端与第二弯臂共同将移位的骨块与未移位的骨块相互抵紧时,通过限位组件将第一钳部与弧形齿条相互固定住,从而将第一钳部与第二钳部相互固定住,进而使得第一弯臂的尖刺端与第二弯臂保持将移位的骨块与未移位的骨块相互抵紧的状态,达到无需医生持续紧握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也能临时固定移位骨块的效果,便于医生进行后续的骨块固定手术操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钳部的矩形凹槽、圆形凹槽和供弧形齿条滑动的弧形孔,所述矩形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圆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圆形凹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滚轮与限位销的侧面相抵,所述
限位销的自由端插入弧形齿条的齿槽内。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时,医生的拇指插入第二套环中,中指插入第一套环中。弧形齿条受到限位销的阻挡,使得弧形齿条只能从第二套环朝向第一套环一侧移动,从而代替医生持续握紧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来保持对移动骨块的临时固定。当需要撤销对移动骨块的临时固定时,通过医生的食指拨动滚轮,滚轮带动限位销向圆形凹槽内移动,弹簧被压缩。限位销从弧形齿条的齿槽中抽出,从而解除了对弧形齿条的限制。医生通过手指带动第一套环远离第二套环,从而带动第一弯臂远离第二弯臂。第一弯臂与第二弯臂远离到一定距离后,医生的中指松开滚轮,限位销收到弹簧的弹力作用复位,限位销插入弧形齿条的齿槽中,从而将弧形齿条与第一钳部固定在一起。达到既能代替医生持续握紧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来固定第一钳部与第二钳部,又能单手操作的效果。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弯臂的内侧设有防滑齿。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齿使得第二弯臂将掌骨的骨头夹持得更稳定。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销靠近滚轮的一侧与滚轮的弧形面均设有波纹状凸起。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状凸起增加了限位销与滚轮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增加限位销与滚轮至之间传动效果。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需在骨折处向掌骨的两侧切开更宽的切口就能将上下移位的骨块复位,并且临时固定住。取消对骨块的固定时,通过单手即可进行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6]图2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18]图中:第一钳部1、第二钳部2、第一弯臂3、第二弯臂4、第一套环5、第二套环6、弧形齿条7、矩形凹槽8、滚轮9、限位销10、弹簧11、防滑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如图1

2所示,包括第一钳部1、第二钳部2,第一钳部1与第二钳部2呈X形交叉铰接。第一钳部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弯臂3,第二钳部2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弯臂4,第二弯臂4为契合患者掌骨弧度的弧形,第二弯臂4的内侧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有防滑齿12,第一弯臂3与第二弯臂4的上端均为尖刺状。第一弯臂3的尖刺端与第二弯臂4中心处的切线垂直,第一钳部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5。第二钳部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环6,第一套环5与第二套环6的圆心距离第一钳部1与第二钳部2铰接点的距离相等。第二钳部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7,弧形齿条7为圆弧状且圆弧中心与第一钳部1与第二钳部2的铰接点重合。第一钳部1的下端设有位于第一套环5上侧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第一钳部1与弧形齿条7之间相互固定。
[0021]如图3所示,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钳部1的矩形凹槽8、圆形凹槽和供弧形齿条
7滑动的弧形孔。弧形孔贯穿第一钳部1的左右两侧,弧形孔的大小契合弧形齿条7的大小。矩形凹槽8的开口朝向第一钳部1的左侧,矩形凹槽8的下侧与弧形孔连通,矩形凹槽8内转动连接有滚轮9,滚轮9的左侧位于矩形凹槽8外。矩形凹槽8的开口朝向第一钳部1的下端,矩形凹槽8的开口与矩形凹槽8连通。圆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销10,限位销10与圆形凹槽之间设有弹簧11,滚轮9的右侧与限位销10的左侧相抵,限位销10的下端插入弧形齿条7的齿槽内。限位销10的左侧与滚轮9的弧形面均设有波纹状凸起。
[0022]工作原理:进行手术操作时,医生的拇指插入第二套环6中,中指插入第一套环5中。医生通过把持第一套环5与第二套环6,将第二弯臂4的尖刺端从掌骨骨折患者手背处的手术切口插入,第二弯臂4的尖刺端紧贴患者的骨折处的掌骨刺入,第二弯臂4从下侧勾住移位的骨块。通过手指带动第一套环5与第二套环6相互靠近,从而带动第一弯臂3的尖刺端从上侧抵紧未移位的骨块,进而将移位的骨块复位。当第一弯臂3的尖刺端与第二弯臂4共同将移位的骨块与未移位的骨块相互抵紧时,弧形齿条7受到限位销10的阻挡,使得弧形齿条7只能从第二套环6朝向第一套环5一侧移动,从而代替医生持续握紧第一套环5和第二套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齿组合掌骨骨折复位钳,包括第一钳部(1)、第二钳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部(1)与第二钳部(2)呈X形交叉铰接,所述第一钳部(1)的一端设有第一弯臂(3),所述第二钳部(2)的一端设有第二弯臂(4),所述第一弯臂(3)与第二弯臂(4)的一端均为尖刺状,所述第一弯臂(3)的尖刺端与第二弯臂(4)中心处的切线垂直,所述第一钳部(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5),所述第二钳部(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环(6);所述第二钳部(2)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二套环(6)一端的弧形齿条(7),所述第一钳部(1)设有位于第二套环(6)一端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第一钳部(1)与弧形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国陈奇鸣李澜萱景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