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红勋专利>正文

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339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4
一种烟气脱硫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脱硫效率低以及设备故障率高的问题;包括水池,水池中部上方设有喷淋房,喷淋房内底部设有过滤房,过滤房上设有伸出喷淋房外部的进气口,过滤房底部开口处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上均布有多个多孔管,多孔管端部开设有多个风孔,喷淋房内设有位于过滤房上方的第一喷淋管和位于第一喷淋管上方的第二喷淋管,喷淋房顶部设有废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巧妙,通过过滤房内多风孔结构的多孔管作用,能够将通入吸收液内的废气分散成多股小量废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提高脱硫效果;通过过滤房的废气必然会进入到喷淋房内经过双重脱硫作用,二者任一环节出故障后仍能保证脱硫的正常进行,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低设备故障率。低设备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脱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
,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大气污染,产生酸雨等不良现象,破坏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脱硫塔来进行处理,脱硫塔是采用喷淋法来脱硫的,而喷淋脱硫时存在以下弊端:主要采用喷淋方式,而吸收液为碱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结垢,会堵塞喷淋管,从而降低脱硫效率,且容易造成设备故障,影响脱硫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硫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脱硫效率低以及设备故障率高的问题。
[0005]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包括水池,水池(2)中部上方设有喷淋房,喷淋房内底部设有过滤房,过滤房上设有伸出喷淋房外部的进气口,过滤房为底部开口倒扣在水池上的结构,过滤房底部开口处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上均布有多个多孔管,多孔管伸出过滤板下方的端部外部开设有多个风孔,水池内吸收液的液面高于风孔位置,喷淋房内设有位于过滤房上方的第一喷淋管和位于第一喷淋管上方的第二喷淋管,喷淋房顶部设有废气出口。
[0006]优选的,所述的水池上设有溢流口,水池底部设有排污口。
[0007]优选的,所述的水池底部设有沉淀坡道,沉淀坡道用于使脱硫后的产物滑向水池边缘。
[0008]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孔管固定在安装孔内。
[0009]优选的,所述的多孔管为薄壁圆筒状结构,多孔管底部密封,多孔管底部侧边均布风孔。
[0010]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板长15160mm,宽2680mm,厚150mm。
[0011]优选的,所述的多孔管的外径为108mm,多孔管长度为400mm。
[0012]优选的,所述的风孔在多孔管上的长度为100mm,风孔直径为2mm。
[0013]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通过过滤房内多风孔结构的多孔管作用,能够将通入吸收液内的废气分散成多股小量废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从而使废气充分脱硫,提高烟气的脱硫效果;通过过滤房的废气必然会进入到喷淋房内经过双重脱硫作用,二者任一环节出故障后仍能保证脱硫的正常进行,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过滤板和多孔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中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中多孔管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由图1至图6可知,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包括水池2,水池2中部上方设有喷淋房1,喷淋房1内底部设有过滤房3,过滤房3上设有伸出喷淋房1外部的进气口4,过滤房3为底部开口倒扣在水池2上的结构,过滤房3底部开口处设有过滤板5,过滤板5上均布有多个多孔管6,多孔管6伸出过滤板5下方的端部外部开设有多个风孔7,水池2内吸收液的液面高于风孔7位置,喷淋房1内设有位于过滤房3上方的第一喷淋管8和位于第一喷淋管8上方的第二喷淋管9,喷淋房1顶部设有废气出口10。
[0022]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
[0023]将烟气出口连通进气口4,含硫废气从进气口4进入到过滤房3内部,然后含硫废气从过滤板5的多孔管6内向下流通,从风孔7进入水池2内的吸收液中,由于风孔7密集且直径小,因此废气被分散成多股小量废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从而更好的进行脱硫处理,提高废气净化率,废气从水池2中经过净化后会再次经过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的二重净化,再进一步的提高废气中脱硫效果,最后废气充上方的废气出口10排出。
[0024]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的作用是为了进行脱硫,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上设有多个雾化喷嘴,能够与过滤房3分别作用于废气,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并实现对水池2的补液,以保持吸收液的脱硫效率。
[0025]水池2上方为敞口结构,喷淋房1底部与水池2之间的间隙小于过滤房3与水池2之间的间隙,从过滤房3内进入水池2内的废气不会通过喷淋房1底部与水池2之间的间隙从喷淋房1外部的水池2上方排出,而是会在喷淋房1内向上进入到喷淋房1内,从而能够经过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的二次脱硫作用。
[0026]水池2上设有溢流口11,水池2底部设有排污口12,排污口12设有阀门,溢流口11用于控制水池2内液面高度,避免吸收液过多,及时将吸收液排出;排污口12用于将脱硫时的产物排出,避免堆积在水池2底部影响脱硫的顺利进行。
[0027]水池2底部设有沉淀坡道13,沉淀坡道13用于使脱硫后的产物滑向水池2边缘,水池2边缘位于喷淋管1外部,能够从外部对其进行清理,且能够对水池2内的吸收液进行控制,以保证其脱硫效果。
[0028]为了将废气分散,过滤板5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4,多孔管6固定在安装孔14内,多孔管6为薄壁圆筒状结构,多孔管6底部密封,多孔管6底部侧边均布风孔7;过滤板5长15160mm,宽2680mm,厚150mm,多孔管6的外径为108mm,多孔管6长度为400mm,风孔7在多孔管6上的长度为100mm,风孔7直径为2mm。
[0029]废气持续进入过滤房3内,使得过滤房3内压力增大,废气会被压入多孔管6内,多孔管6下端伸入吸收液中,废气从风孔7被排出后能够进入吸收液中进行脱硫处理,风孔7直径选择2mm,能够使得废气被分散成极小的量与吸收液接触从而更充分的完成脱硫;风孔7
长度100mm,多孔管6圆周均布风孔7,使得废气能够快速的被分散后进入吸收液中;过滤板5长15160mm,宽2680mm,过滤板5上能够布置大量的多孔管6,使得废气得以快速脱硫。
[0030]喷淋管和过滤房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相对与现有的不锈钢或者玻璃钢结构,成本更低。而且玻璃钢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火灾,而采用本装置进行脱硫时能够大幅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且高温废气进入水池内能够快速的降低温度,消除安全隐患。
[003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过滤房内多孔管的结构,使得废气能够最大化的被分散成多股小量废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极大的提高了脱硫的效率与净化程度,从而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不会造成大气污染,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喷淋房与过滤房起到共同脱硫作用,即使在其中任意一个堵塞后也不会影响设备的脱硫效率,消除设备故障率,保证脱硫的正常进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喷淋塔,本装置采用混凝土建造而成,投入成本低,结构稳定安全,不易发生火灾,适于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2),水池(2)中部上方设有喷淋房(1),喷淋房(1)内底部设有过滤房(3),过滤房(3)上设有伸出喷淋房(1)外部的进气口(4),过滤房(3)为底部开口倒扣在水池(2)上的结构,过滤房(3)底部开口处设有过滤板(5),过滤板(5)上均布有多个多孔管(6),多孔管(6)伸出过滤板(5)下方的端部外部开设有多个风孔(7),水池(2)内吸收液的液面高于风孔(7)位置,喷淋房(1)内设有位于过滤房(3)上方的第一喷淋管(8)和位于第一喷淋管(8)上方的第二喷淋管(9),喷淋房(1)顶部设有废气出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池(2)上设有溢流口(11),水池(2)底部设有排污口(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池(2)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勋
申请(专利权)人:马红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