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检采样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29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核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检采样试管,包括管体和端盖;在所述管体内腔侧壁还设有环形分布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设置高度为管体竖直高度的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检采样试管


[0001]本技术涉及病毒核酸采样
,具体涉及一种混检采样试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核酸采样试剂管都是柱状的,采样管包括管体和端盖,而管体的管口也是平的,常规的核酸检测作业时,当核酸检测人员对待检人员进行口腔黏膜采样后,需要将采样拭子的采样部折断,而常规的手段就是工作人员一手通过端盖进行按压,一手折断采样拭子。这样采样拭子棉折断时费时费力,是由于管体的放置也需要稳定,传统的管体又缺少稳定性,而工作人员稍有不慎,按压折断时用力不稳就会造成管体倾倒,继而污染采样样本,样本不可用就形成了浪费,待检人员还需要重新再做。进一步讲,常规的采样拭子折断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工作人员在防护齐全,再戴着手套时操作非常不方便,如果不依靠端盖的定点,工作人员一手扶管体、一手折断拭子,不仅存在空气污染风险,也会使已采样的棉签头在折断时易弹出管体,造成样本不必要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核酸采样管结构简单不稳定、无着力点不容易折断采样拭子、存在弹出和污染风险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混检采样试管。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混检采样试管,包括管体和端盖;在所述管体内腔侧壁还设有环形分布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设置高度为管体竖直高度的1/2

4/5处;在所述管体的顶端还设有卡台,卡台上设有环形均匀分布且贯通的多个折断槽,所述折断槽为矩形、弧形、V型结构的任意一种;在所述管体上端内腔侧壁还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为环形,且挡块一侧还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折断槽数量相匹配,且位置对应,定位槽与折断槽的连接处保持平滑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深度为0.5

1.5mm。
[000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设置高度为管体竖直高度的3/5

3/4。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为弧形、方形、V型结构的任一种。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挡块下端还设有扇形垫,多个所述扇形垫环形均匀分布组成一个封闭圆。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管体下端还设有环形分布的支撑台,支撑台与管体一体成型;在支撑台的内腔还卡嵌安装有配重块。
[0011]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该采样试管通过设置预设高度的卡槽,用于定位采样拭子的采样端,形成卡点;对应的在管体的顶端设置折断槽和定位槽的配合,形成采样拭子手柄部的折断点,如此,非常容易折断拭子手柄部,且不会造成拭子采样部的弹出,大大提高了采样拭子折断的便捷性,更加实用和安全;同时进一步设置扇形垫,在采样拭子非折断状态下,保持封闭圆,进一步对折断后的拭子采样部和病毒保存液形成一层阻挡保护,减小细菌的混入,同时还进一步阻挡拭子采样部的弹出;进一步设置配重块,用于
增强管体竖直放置的稳定性,同时还起到合理利用空间的目的,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市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混检采样试管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混检采样试管的管体的剖面图。
[0016]图4为技术的一种混检采样试管的扇形垫的分布图。
[0017]图中:1、管体;2、端盖;3、卡槽;4、卡台;5、折断槽;6、挡块;7、定位槽;8、扇形垫;9、支撑台;10、配重块。。
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
[0020]一种混检采样试管,包括管体1和端盖2。其中,管体1采用10ml的病毒采样管。管体和端盖的整体高度为98mm(端盖安装状态下),直径为16mm,壁厚大约2

3mm。在管体1内腔侧壁还设有环形分布的卡槽3,卡槽3的深度为0.5

1.5mm,优选深度1mm。如此,是在不影响采样试管整体外观的前提下,提供采样拭子采样端的着力点和支撑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管体整体壁厚一致,在管体对应卡槽的位置处形成外凸的结构,如此可增大卡槽的深度要求,卡槽的深度可以做到2

4mm,优选深度为3mm。
[0021]其中,如图3所示:卡槽3为弧形、方形、V型结构的任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卡槽3为V型结构。如此设置的目的是,采样拭子采样端卡合支撑效果更加稳定,更有利于折断槽的拭子手柄部的折断操作。且卡槽3的设置高度为管体1竖直高度的1/2

4/5处;如此设置的目的是,考虑到拭子采样部折断的长度要求,并不是越长越好,因此,采用管体中上部的位置设置卡槽,保证拭子采样端折断的预设长度需求。
[0022]如图2所示:在管体1的顶端还设有卡台4,卡台4上设有环形均匀分布且贯通的多个折断槽5,其中,卡条与管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折断槽5为矩形、弧形、V型结构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折断槽为V型结构,便于卡合拭子手柄部,更容易折断采样拭子。如图2所示:在管体1上端内腔侧壁还设有挡块6,挡块6为环形,且挡块6一侧还设有定位槽7,定位槽7与折断槽5数量相匹配,且位置对应。定位槽7与折断槽5的连接处保持平滑连接。
[0023]该采样试管通过设置预设高度的卡槽,用于定位采样拭子的采样端,形成卡点。对应的在管体的顶端设置折断槽和定位槽的配合,形成采样拭子手柄部的折断点,如此,非常
容易折断拭子手柄部,且不会造成拭子采样部的弹出。同时环形的卡槽与多个分布的折断槽配合,不仅保证了采样拭子从任何角度、任何位置插入管体,都能快速形成卡槽定位、折断槽支撑点折断的操作,大大提高了采样拭子折断的便捷性,更加实用和安全。
[00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挡块6下端还设有扇形垫8,多个扇形垫8环形均匀分布组成一个封闭圆。其中,扇形垫8采用无菌橡胶垫。折断后的拭子采样部会掉落到管体内盛放的病毒保存液内,设置扇形垫,不仅形成一层阻挡保护,同时在非折断插入拭子的情况下,形成封闭,起到了减小细菌混入的作用,同时还进一步阻挡了折断后拭子采样部的弹出,更加安全和实用。
[002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检采样试管,包括管体(1)和端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1)内腔侧壁还设有环形分布的卡槽(3),且所述卡槽(3)的设置高度为管体(1)竖直高度的1/2

4/5处;在所述管体(1)的顶端还设有卡台(4),卡台(4)上设有环形均匀分布且贯通的多个折断槽(5),所述折断槽(5)为矩形、弧形、V型结构的任意一种;在所述管体(1)上端内腔侧壁还设有挡块(6),所述挡块(6)为环形,且挡块(6)一侧还设有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与折断槽(5)数量相匹配,且位置对应;定位槽(7)与折断槽(5)的连接处保持平滑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检采样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巍欧阳艳红李龙鹤陈世强邹永平林智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