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327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固定件和一连接棒;每一组固定件均包括锁定钢板、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和连接座;锁定钢板为弧形板状结构,锁定钢板的板面周沿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每一固定通孔安装一枚固定针;锁定钢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另一端开设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均倾斜设置;第一固定钉为空心钉结构,其通过第一螺纹孔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上;第二固定钉通过第二螺纹孔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上;连接座通过万向接头安装在锁定钢板的一侧板面上;两组固定件通过连接棒可拆卸连接。本装置通过采用连接棒与双侧固定件形成骨盆前环的固定装置,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效果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盆外固定治疗是骨盆骨折急救损伤控制的重要内容,成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复苏的重要工具,可有效恢复骨盆的容积,显著减少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外,骨盆前环外固定架亦可作为开书型骨盆损伤的最终固定。髂前下棘置钉外固定架术是常用的固定方式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优点,但对于髂骨翼存在骨折的类型,传统认为是外固定禁忌。
[0003]传统的骨盆前环损伤治疗,采取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虽然可获得较高的骨折复位质量,但是创伤较大,切口长、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术后疼痛明显。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微创治疗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得到实现,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受到学者们的推崇。骨盆微创治疗代表性技术为通道螺钉固定,包括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通道螺钉(LC

II)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近年来,骨盆前环皮下内支架(INFIX)的应用避免了外固定的钉道感染风险、护理困难、外观不佳、影响日常生活等缺点。中国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指南明确指出INFIX是骨盆前环损伤的微创术式之一。采用以往LC

11螺钉置钉容易压迫股神经、血管,直接原因为INFIX安装中连接棒过低压迫股神经所致,表现为股四头肌力降低、伸膝受限等,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学者们通过改良置钉方式,以期减少INFIX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如拧钉过程中保留钉尾与骨面的安全距离,亦有通过调整置钉方向,自髂前下棘至髂后下棘、坐骨大切迹上方,但目前尚无理想的内支架置入方式。与此同时,传统的骨盆前环内支架系统为单独一枚螺钉的“线性”固定,控制骨盆旋转较弱,如申请号为202123436199.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出的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可拆卸螺钉及内固定装置中所给出的内固定装置,就采用一枚螺钉进行固定。
[0004]因此,为了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平面”固定,有效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以通过采用两枚成角锁定螺钉进行固定的方式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其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固定件和一连接棒;每一组固定件均包括锁定钢板、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和连接座;所述锁定钢板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锁定钢板的板面周沿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每一固定通孔安装一枚固定针;所述锁定钢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另一端开设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钉为空心钉结构,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上,所述第一固定钉的针尖位于锁定钢板弧形的弧心所在侧,并倾斜至所述第二螺纹孔所在侧;所述第二固定钉为实心钉结构,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钉的直径,所述第
二固定钉通过第二螺纹孔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上,所述第二固定钉的针尖也位于锁定钢板弧形的弧心所在侧,其针尖倾斜至所述第一螺纹孔所在侧,所述第二固定钉延伸至第一螺纹孔所在端的部分位于第一固定钉的下方;所述连接座通过万向接头安装在锁定钢板的一侧板面上,该一侧板面与所述锁定钢板弧形的弧心所在侧相对,所述连接座位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所述连接座背离锁定钢板的一端端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相对两侧无侧壁,所述卡槽具有内螺纹结构,并通过该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有锁定尾帽,所述锁定尾帽与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0007]两组固定件通过连接棒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棒的两端通过卡槽卡接固定件的连接座,并通过所述锁定尾帽抵接的方式锁定在固定件上,此时,两组固定件上的第二螺纹孔位于两第一螺纹孔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卡槽靠近连接座端部的一段设置内螺纹结构,所述卡槽靠近槽底的部分未设置有内螺纹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棒为弧形杆状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钉的直径为6.5毫米,所述第二固定钉的直径为5.5毫米。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钉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钉的长度。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针为1.5毫米的克氏针。
[0013]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和连接棒的材料为钛合金材料。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基于髂骨骨折存在禁忌、临床微创理念需求、现内支架设计的不足,提出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通过两组固定件和一连接棒构成髂前下棘钉板系统,其中,两组固定件分设固定在骨盆的两侧,每一组固定件通过弧形板状结构的锁定钢板贴合人体骨盆髂前下棘的前外侧骨表面,通过锁定钢板上螺纹连接的两个固定钉进行固定,其中,第一固定钉从下斜向上固定髂骨翼骨折处,具体是从髂前下棘的外侧钉入髂后上棘,第二固定钉从上斜向下进行固定,具体是从髂前下棘经髋臼钉入坐骨大切迹前方,每一组固定件的两枚固定钉形成一定角度,从而增加了髋骨抗旋转、移位的作用,两组固定件通过置入皮下的连接棒桥接,连接棒通过固定件将骨盆的两侧连接起来,这样骨盆就不会张开,达到了固定的目的。
[0016]2、本技术所设计的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其可用于骨盆前环骨折的固定,也可以用于耻骨联合分离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固定在骨盆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对应的透视图;
[0019]图3是图1的主视图;
[0020]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1]图5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锁定尾帽、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和固定针均未示。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图中:锁定钢板1、固定通孔2、第一螺纹孔3、第二螺纹孔4、第一固定钉5、第二固定
钉6、万向接头7、连接座8、卡槽9、内螺纹结构10、锁定尾帽11、连接棒12、骨盆1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

5,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固定件和一连接棒12。每一组固定件均包括锁定钢板1、第一固定钉5、第二固定钉6和连接座8;其中,所述锁定钢板1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锁定钢板1的板面周沿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2,每一固定通孔2安装一枚固定针;所述锁定钢板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另一端开设第二螺纹孔4,所述第一螺纹孔3和第二螺纹孔4的中心轴线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钉5为空心钉结构,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3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1上,所述第一固定钉5的针尖位于锁定钢板1弧形的弧心所在侧,并倾斜至所述第二螺纹孔4所在侧;所述第二固定钉6为实心钉结构,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钉5的直径,所述第二固定钉6通过第二螺纹孔4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1上,所述第二固定钉6的针尖也位于锁定钢板1弧形的弧心所在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盆前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固定件和一连接棒;每一组固定件均包括锁定钢板、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和连接座;所述锁定钢板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锁定钢板的板面周沿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每一固定通孔安装一枚固定针;所述锁定钢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另一端开设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钉为空心钉结构,其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上,所述第一固定钉的针尖位于锁定钢板弧形的弧心所在侧,并倾斜至所述第二螺纹孔所在侧;所述第二固定钉为实心钉结构,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钉的直径,所述第二固定钉通过第二螺纹孔贯穿插设在锁定钢板上,所述第二固定钉的针尖也位于锁定钢板弧形的弧心所在侧,其针尖倾斜至所述第一螺纹孔所在侧,所述第二固定钉延伸至第一螺纹孔所在端的部分位于第一固定钉的下方;所述连接座通过万向接头安装在锁定钢板的一侧板面上,该一侧板面与所述锁定钢板弧形的弧心所在侧相对,所述连接座位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所述连接座背离锁定钢板的一端端部开设有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胡峰石小荣覃春海李育泉蒋捷潘钟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