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21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衣本体,内衣本体包括前胸片、后背片、肩带和侧比,前胸片内设有两个型腔,型腔内设有罩杯,前胸片和后背片的两侧之间连接有侧比,肩带为两条且对称设置,肩带的一端与前胸片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后背片相连接,前胸片内表面上于与型腔下边缘相对的位置处设有承托带,承托带呈弧形状且其两端向上延伸至肩带上靠近后背片处,承托带通过若干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内衣本体上,承托带与内衣本体之间设有多道间隔设置的承托加压弹性胶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能够给胸部足够的承托力与支撑度,且不容易阻碍血液循环,使得该内衣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强度运动。使得该内衣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强度运动。使得该内衣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强度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无缝内衣


[0001]本技术涉及内衣
,具体的涉及一种立体无缝内衣。

技术介绍

[0002]无缝内衣是一种采用针织机对面料一体针织成型后,进行裁切而成的内衣,由于是一体针织面料裁切,相比传统的多片面料缝合成型的产品,其缝合缝更少,更加贴身舒适,尤其是运动出汗后,无缝内衣的少缝特性可以明显减少不适感,因此,一体针织裁切成型的无缝内衣尤其适合作为运动内衣,且由于年轻一代已经越来越注重运动健身,当女性在运动时,若不穿着合适的运动内衣,很容易造成对胸部的运动伤害,且为了避免因增设钢圈而容易出现阻碍血液循环的问题,现有的女性运动内衣往往没有设置钢圈,但这样一来便不足以给胸部提供足够的承托力与支撑度,从而会影响运动内衣对高强度运动的适应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能够给胸部足够的承托力与支撑度,且不容易阻碍血液循环,使得该内衣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强度运动的一种立体无缝内衣。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包括内衣本体,内衣本体包括一体针织裁切成型的前胸片、后背片、肩带和侧比,前胸片内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型腔,型腔内固定设有呈立体结构的罩杯,前胸片和后背片的两侧之间连接有侧比,肩带为两条且对称设置,肩带的一端与前胸片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后背片相连接,前胸片内表面上于与型腔下边缘相对的位置处设有承托带,承托带呈弧形状且其两端向上延伸至肩带上靠近后背片处,承托带通过若干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内衣本体上,承托带与内衣本体之间设有多道间隔设置并与承托带形状相适配的承托加压弹性胶条。
[0005]进一步的,内衣本体还包括环形底围,环形底围设于前胸片、后背片及侧比的底部,环形底围内表面设有呈环形状的收紧带,收紧带通过若干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内衣本体上。
[0006]进一步的,环形底围与内衣本体之间设有多道间隔设置并呈环形状的收紧加压弹性胶条。
[0007]进一步的,承托加压弹性胶条的数量为2

4个,收紧加压弹性胶条的数量为2

3个。
[0008]进一步的,承托加压弹性胶条及收紧加压弹性胶条的截面均呈椭圆状。
[0009]进一步的,承托带的形状呈渐变式的中间宽两边窄。
[0010]进一步的,前胸片内表面上于两个型腔之间设有收束带,收束带通过若干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内衣本体上。
[0011]进一步的,肩带的宽度为40

50mm。
[0012]进一步的,侧比的高度为65

95mm。
[0013]进一步的,罩杯为太空记忆棉杯。
[001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无缝内衣整体结构简单,通过承托带的设置,在提升与型腔下边缘相对位置处的厚实度的同时,可起到双层加压的作用,同时配合多道承托加压弹性胶条的使用,其柔软且具有一点点的弹力,可再次增加该内衣在该处的压力,并增加摩擦阻力,以更好的贴合人体的乳房,同时配合呈立体结构的罩杯的使用,从而能够给胸部足够的承托力与支撑度,且不容易阻碍血液循环,有利于女性乳房健康,且使得该内衣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强度运动;通过使得承托带的两端向上延伸至肩带上靠近后背片处,从而使得承托带与内衣本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同时也使得承托带和肩带共同搭在肩膀并承担所需的承托力,以增强受力,且受力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起到更好的承托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立体无缝内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立体无缝内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承托带与内衣本体连接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收紧带与内衣本体连接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内衣本体;11

前胸片;12

后背片;13

肩带;14

侧比;15

环形底围;2

罩杯;3

承托带;31

承托加压弹性胶条;4

收紧带;41

收紧加压弹性胶条;5

收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包括内衣本体1,所述内衣本体1包括一体针织裁切成型的前胸片11、后背片12、肩带13和侧比14,所述前胸片11内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型腔,所述型腔内固定设有呈立体结构的罩杯2,所述前胸片11和所述后背片12的两侧之间连接有所述侧比14,所述肩带13为两条且对称设置,所述肩带13的一端与所述前胸片11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后背片12相连接,所述前胸片11内表面上于与所述型腔下边缘相对的位置处设有承托带3,所述承托带3呈弧形状且其两端向上延伸至所述肩带13上靠近所述后背片12处,所述承托带3通过若干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所述内衣本体1上,所述承托带3与所述内衣本体1之间设有多道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承托带3形状相适配的承托加压弹性胶条31。
[0023]通过所述承托带3的设置,在提升与所述型腔下边缘相对位置处的厚实度的同时,可起到双层加压的作用,同时配合多道所述承托加压弹性胶条31的使用,其柔软且具有一点点的弹力,可再次增加该内衣在该处的压力,并增加摩擦阻力,以更好的贴合人体的乳房,同时配合呈立体结构的所述罩杯2的使用,从而能够给胸部足够的承托力与支撑度,且不容易阻碍血液循环,有利于女性乳房健康,且使得该内衣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强度运动;通过使得所述承托带3的两端向上延伸至所述肩带13上靠近所述后背片12处,从而使得所述承托带3与所述内衣本体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同时也使得所述承托带3和所述肩带13共同搭在肩膀并承担所需的承托力,以增强受力,且受力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起到更好的承
托效果。
[0024]此外,所述内衣本体1还包括环形底围15,所述环形底围15设于所述前胸片11、所述后背片12及所述侧比14的底部,所述环形底围15内表面设有呈环形状的收紧带4,所述收紧带4通过若干所述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所述内衣本体1上,所述环形底围15与所述内衣本体1之间设有多道间隔设置并呈环形状的收紧加压弹性胶条41,通过所述收紧带4的设置,在提升所述环形底围15处厚实度的同时,可起到双层加压收紧的作用,同时配合多道所述收紧加压弹性胶条41的使用,其柔软且具有一点点的弹力,可再次增加该内衣在所述环形底围15处的压力,并增加摩擦阻力,从而使得该内衣在穿着时不易上窜滑动,能更好的承托胸部,进一步使得该内衣能够更好的适应高强度的运动。
[0025]此外,所述承托加压弹性胶条31及所述收紧加压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包括一体针织裁切成型的前胸片、后背片、肩带和侧比,所述前胸片内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型腔,所述型腔内固定设有呈立体结构的罩杯,所述前胸片和所述后背片的两侧之间连接有所述侧比,所述肩带为两条且对称设置,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前胸片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后背片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片内表面上于与所述型腔下边缘相对的位置处设有承托带,所述承托带呈弧形状且其两端向上延伸至所述肩带上靠近所述后背片处,所述承托带通过若干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所述内衣本体上,所述承托带与所述内衣本体之间设有多道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承托带形状相适配的承托加压弹性胶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本体还包括环形底围,所述环形底围设于所述前胸片、所述后背片及所述侧比的底部,所述环形底围内表面设有呈环形状的收紧带,所述收紧带通过若干所述点状胶体加压粘合于所述内衣本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无缝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底围与所述内衣本体之间设有多道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文奇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