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孝顺专利>正文

一种钓鳊鱼的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609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钓鳊鱼的饵,是由:九里香花茎粉、香花槐花茎粉、结香花茎粉、麝香粉、桂皮粉、丁香粉、香叶子茎粉、仙人掌茎粉、青虾粉、鱼粉、牛奶粉、动物蛋白粉、草莓蛋白粉、甜玉米蛋白粉、拉丝粉、食用粘合剂、鱼用促饿剂、鱼用扩散剂、鱼用激素兴奋剂、玉米膨化粉组成。按比例取上述粉剂全部组合到一起,放入搅拌机中搅拌150分钟,取出后放入烘干机中,控制烘干机的温度50℃-60℃之间,烘制时间为120分钟,控制被烘干物质的干燥度为75%-85%,取出凉后再次放入搅拌机中搅拌60分钟,取出后放入膨化机中膨化,控制膨化机的温度在60℃-75℃之间,膨化时间为60分钟,控制被膨化物质干燥度为80%-90%,取出后待凉后即可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鳊鱼的饵,特别是一种钓鳊鱼的饵。属于钓饵
技术背景 鳊鱼属鲤科,又名长身鳊、鳊花、草鳊、油鳊、边鱼、方鱼、黄尖、川枪、莲子鱼。体高 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头尖小。口小裂斜,上颂比下颂稍长。无须,有咽头齿3 行。侧线位于体侧中微下弯。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背鳍高大于头长,刺粗 壮而光滑。臀鳍长,不分枝鳍条3,分枝鳍条28 34。尾柄短。尾鳍深叉形。整个身体呈 银白色。作背及头背部青灰色,带有浅绿色泽,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各鳍分别为灰色 或灰白色,边缘呈灰黑色。目前,人们在钓捕鳊鱼时,大部分的钓鱼者都是采用较为传统的钓饵,如蚯蚓、红 虫、青虾等,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鱼,由于大部分钓鳊鱼的爱好者都是采用传统的钓饵,加之 钓鱼者经验不足及对打窝,钓饵的合理配制缺少一定的配制经验,又对鳊鱼的生理生活习 性、活动规律、采食习性及条件反射等方面了解较少,加之配制的打窝饵与钓饵又缺少一定 的特殊香味,所以在钓捕鳊鱼时效果不佳。特别是在江、海、大湖、水库、大河或流水域钓捕 鳊鱼时,钓饵就失去了真正钓捕鱼的作用,造成钓捕鳊鱼少、鳊鱼吞钩慢、钓捕鳊鱼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鳊鱼的饵,其特征是:由九里香花茎粉1%-3%、香花槐花茎粉2%-4%、结香花茎粉3%-5%、麝香粉1%-3%、桂皮粉2%-4%、丁香粉3%-5%、香叶子茎粉1%-3%、仙人掌茎粉2%-4%、青虾粉9%-13%、鱼粉4%-6%、牛奶粉3%-5%、动物蛋白粉9%-13%、草莓蛋白粉6%-10%、甜玉米蛋白粉7%-11%、拉丝粉4%-6%、食用粘合剂4%-8%、鱼用促饿剂3%-5%、鱼用扩散剂4%-8%、鱼用激素兴奋剂2%-4%、玉米膨化粉4%-6%组成,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孝顺
申请(专利权)人:吴孝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