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智能水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43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防冻智能水表,属于智能水表技术领域;包括进水管、控制器、保温套、水压传感器、加热元件、水温传感器、水表主体、保温间隙、出流支管、数据接收处理器;保温套固定套于水表主体上,且保温套与水表主体之间设置有保温间隙;水表主体一侧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连通有出流支管;保温套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保温套外壁设置有控制器、数据接收处理器;水表主体内设置有水温传感器;水表主体外壁设置有水压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保温套,在保温间隙内注水并加热,从而与水表主体产生热交换防止水表结冰,并且设置传感器与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可以解决现有防冻智能水表需要人力抽水费时费力的问题。能水表需要人力抽水费时费力的问题。能水表需要人力抽水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冻智能水表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冻智能水表,属于智能水表


技术介绍

[0002]水表,是测量水流量的仪表,大多是水的累计流量测量,一般分为容积式水表和速度式水表两类。而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与传统水表一般只具有流量采集和机械指针显示用水量的功能相比,是很大的进步。
[0003]无论是普通机械指针水表还是智能水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经过暴露于室外,在寒冷的天气,水表内的水很容易冻结,一方面水被冻结后影响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水冻结后体积膨胀,很容易使水表破裂,造成损失。
[0004]公开号CN210293352U公开了一种防冻的智能水表,包括智能水表和积水抽取器,所述智能水表的外部包裹有防冻套,且防冻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积水抽取器安装在智能水表的上端。
[0005]上述技术能够通过设置积水抽取器将水抽出防止结冰,但在实际寒冷环境下使用非常不便,每次使用完毕为防结冰都要人力将水表内的水抽出,非常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冻智能水表,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保温套,在保温间隙内注水并加热,从而与水表主体产生热交换防止水表结冰,并且设置传感器与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可以解决现有防冻智能水表需要人力抽水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冻智能水表,包括进水管、控制器、保温套、水压传感器、加热元件、水温传感器、水表主体、保温间隙、出水管、出流支管、数据接收处理器、加热模块;保温套套于水表主体上,且与水表主体固定连接;保温套与水表主体之间设置有保温间隙;水表主体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与水表主体内部连通;水表主体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与水表主体内部连通;进水管上连通有出流支管,且出流支管位于保温间隙内;保温套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且保温套外壁设置有与加热元件相连通的加热模块;保温套外壁设置有控制器、数据接收处理器,且数据接收处理器与控制器电路连接;水表主体内设置有水温传感器,且水温传感器同时与加热模块、数据接收处理器电路连接;水表主体外壁设置有水压传感器,且水压传感器与数据接收处理器电路连接;
[0008]所述出流支管端部设置有电控阀,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控阀电路连接;
[0009]所述水压传感器位于所述保温间隙内,且所述水压传感器位于所述保温间隙内靠近所述保温套顶部的位置,能够保证在水逐渐注满保温间隙的时候才会对水压传感器产生影响,从而使注水过程结束;
[0010]所述保温套上端开设有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保温间隙连通,通气孔的设
置能够使保温间隙不封闭,从而在注水的过程中,保温间隙内的气体可以从通气孔逃逸;
[0011]所述保温套内嵌入有保温层,且所述保温层的材料为超细玻璃棉,保温套及保温层能够对水表主体起到保温的作用,能够初步隔绝外界寒气,同时也能够防止保温间隙内的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保温套套于水表主体上,且保温套内嵌入有保温层;通过设置保温套与保温层,能够对水表主体起到初步保温的作用;进水管上连通有出流支管,且出流支管位于保温间隙内,保温套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通过设置加热元件,能够对保温间隙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与水表主体产生热交换,防止水表主体结冰。
[0014]2、水表主体内设置有水温传感器,且水温传感器同时与加热模块、数据接收处理器电路连接,数据接收处理器与控制器电路连接,控制器与电控阀电路连接;通过设置水温传感器,能够根据水表主体内部的温度来自动实现出水、加热防冻,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实现智能自动控制,无需人为操作,简单方便。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温套,在保温间隙内注水并加热,从而与水表主体产生热交换防止水表结冰,并且设置传感器与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可以解决现有防冻智能水表需要人力抽水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冻智能水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冻智能水表的保温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冻智能水表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1、进水管;2、控制器;3、保温套;4、水压传感器;5、加热元件;6、水温传感器;7、水表主体;8、通气孔;9、保温间隙;10、出水管;11、电控阀;12、出流支管;13、数据接收处理器;14、加热模块;15、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根据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冻智能水表:包括进水管1、控制器2、保温套3、水压传感器4、加热元件5、水温传感器6、水表主体7、保温间隙9、出水管10、出流支管12、数据接收处理器13、加热模块14;保温套3套于水表主体7上,且与水表主体7固定连接;保温套3与水表主体7之间设置有保温间隙9;水表主体7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且进水管1与水表主体7内部连通;水表主体7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0,且出水管10与水表主体7内部连通;进水管1上连通有出流支管12,且出流支管12位于保温间隙9内;保温套3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5,且保温套3外壁设置有与加热元件5相连通的加热模块14;保温套3外壁设置有控制器2、数据接收处理器13,且数据接收处理器13与控制器2电路连接;水表主体7内设置有水温传感器6,且水温传感器6同时与加热模块14、数据接收处理器13电路连接;水表主体7外壁设置有水压传感器4,且水压传感器4与数据接收处理器13电路连接;出流支管12端部设置有电控阀11,且控制器2与电控阀11电路连接;水压传感器4位于保温间隙9内,且水压传感器4位于保温间隙9内靠近保温套3顶部的位置,能够保证在水逐渐注满保温间隙9的时
候才会对水压传感器4产生影响,从而使注水过程结束;保温套3上端开设有通气孔8,且通气孔8与保温间隙9连通,通气孔8的设置能够使保温间隙9不封闭,从而在注水的过程中,保温间隙9内的气体可以从通气孔8逃逸;保温套3内嵌入有保温层15,且保温层15的材料为超细玻璃棉,保温套3及保温层15能够对水表主体7起到保温的作用,能够初步隔绝外界寒气,同时也能够防止保温间隙9内的加热元件5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
[0022]本技术的原理
[0023]使用本技术,当水表主体7内的温度降低至水温传感器6的设定值时,水温传感器6向数据接收处理器13和加热模块14输出信号;数据接收处理器13使控制器2控制电控阀11打开,进水管1内的水从出流支管12流进保温间隙9内;水逐渐填满保温间隙9,直至没过水压传感器4;水压传感器4感受到水压后,向数据接收处理器13输出信号,数据接收处理器13使控制器2控制电控阀11关闭,从而使进水管1不再向保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冻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控制器(2)、保温套(3)、水压传感器(4)、加热元件(5)、水温传感器(6)、水表主体(7)、保温间隙(9)、出水管(10)、出流支管(12)、数据接收处理器(13)、加热模块(14);保温套(3)套于水表主体(7)上,且与水表主体(7)固定连接;保温套(3)与水表主体(7)之间设置有保温间隙(9);水表主体(7)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且进水管(1)与水表主体(7)内部连通;水表主体(7)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0),且出水管(10)与水表主体(7)内部连通;进水管(1)上连通有出流支管(12),且出流支管(12)位于保温间隙(9)内;保温套(3)内壁设置有加热元件(5),且保温套(3)外壁设置有与加热元件(5)相连通的加热模块(14);保温套(3)外壁设置有控制器(2)、数据接收处理器(13),且数据接收处理器(13)与控制器(2)电路连接;水表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记聆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优静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