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点火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9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点火器件,包括点火器件主体单元和点火单元;所述点火器件主体单元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偏前端设置有两个沿基板中线左右对称分布的电极,所述基板的前端铺设有阻隔层,两个所述电极的中心设置有贯穿槽孔,所述基板的中部设置有阶梯型通孔,其优点在于:将发火材料设置在贯穿槽孔和阶梯型通孔内部,同时其表面通过导电薄膜桥覆盖,其底部使用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可实现发火材料完全与外部隔离,提高了点火器件的抗震性和抗冲击能力,有效提高了点火器件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将发火材料设置在贯穿槽孔和阶梯型通孔内部,使其结构特征致使发火材料燃烧时具有指向性,不仅可提高点火效率,而且可减少发火材料的使用量。的使用量。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点火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雷管点火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点火器件。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雷管点火功能主要由贴片桥丝点火器件实现;贴片桥丝点火器件由于点火特性及结构特点,导致其需要经过多道特殊工艺将点火药蘸取在桥丝外表面上,该种结构的桥丝点火器件生产方式繁琐,而点火药外露使电子雷管的生产、运输、存储、装配存在着安全隐患,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点火性能,生产中往往选用直径较细的桥丝,而此类桥丝在电子雷管的生产、运输、存储、装配的过程中易出现断裂,造成电子雷管拒爆;
[0003]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点火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点火器件,具有易加工、安全性高、节约发火材料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点火器件,包括点火器件主体单元和点火单元;
[0007]所述点火器件主体单元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偏前端设置有两个沿基板中线左右对称分布的电极,所述基板的前端铺设有阻隔层,两个所述电极的中心设置有贯穿槽孔,所述基板的中部设置有阶梯型通孔,所述基板的偏上端设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极耳,所述极耳的下端均设置有焊盘;
[0008]所述点火单元位于点火器件主体单元的内部,所述点火单元包括换能元、发火材料和封堵材料,所述换能元为布置在暴露电极表面的导电薄膜桥,所述发火材料和封堵材料呈前后排列布置于阶梯型通孔内部且均位于电极的后端。
[0009]作为优选,所述电极采用铜箔制成,所述电极的厚度为30

120μm,所述电极的表面镀镍或镀金处理,所述镀层厚度为1

3μm。
[0010]作为优选,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0.01

0.5

,所述阻隔层上设有与电极对应管的电极暴露区域,电极暴露区域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凸字形等。
[0011]作为优选,所述贯穿槽孔的厚度为0.1
‑1㎜
,所述贯穿槽孔的长度为0.5
‑3㎜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阶梯型通孔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圆锥形、圆台形、长方体等。
[0013]作为优选,所述阶梯型通孔和电极的间距为0.1
‑1㎜

[0014]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薄膜桥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高分子膜、碳基导电膜、ITO膜、金属纳米线膜等。
[0015]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薄膜桥的厚度为0.01

5μm。
[0016]有益效果在于:
[0017]将发火材料设置在贯穿槽孔和阶梯型通孔内部,同时其表面通过导电薄膜桥覆盖,其底部使用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可实现发火材料完全与外部隔离,提高了点火器件的抗
震性和抗冲击能力,有效提高了点火器件结构的安全性;
[0018]通过将发火材料设置在贯穿槽孔和阶梯型通孔内部,使其结构特征致使发火材料燃烧时具有指向性,不仅可提高点火效率,而且可减少发火材料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图1的发火单元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点火器件主体单元;101、基板;102、电极;103、阻隔层;104、贯穿槽孔;105、阶梯型通孔;106、极耳;107、焊盘;2、点火单元;201、换能元;202、发火材料;203、封堵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6]参见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点火器件,包括点火器件主体单元1和点火单元2;点火器件主体单元1包括基板101,基板101的偏前端设置有两个沿基板101中线左右对称分布的电极102,电极102采用铜箔制成,电极102的厚度为30

120μm,电极102的表面镀镍或镀金处理,镀层厚度为1

3μm,基板101的前端铺设有阻隔层103,阻隔层103的厚度为0.01

0.5

,优选0.05

0.3

,阻隔层103上设有与电极102对应管的电极暴露区域,电极暴露区域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凸字形等,两个电极102的中心设置有贯穿槽孔104,贯穿槽孔104的厚度为0.1
‑1㎜
,优选0.2

0.5

,贯穿槽孔104的长度为0.5
‑3㎜
,优选0.5
‑2㎜
,基板101的中部设置有阶梯型通孔105,阶梯型通孔105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圆锥形、圆台形、长方体等,阶梯型通孔105和电极102的间距为0.1
‑1㎜
,优选0.1

0.5

,基板101的偏上端设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极耳106,极耳106的下端均设置有焊盘107;点火单元2位于点火器件主体单元1的内部,点火单元2包括换能元201、发火材料202和封堵材料203,换能元201为布置在暴露电极102表面的导电薄膜桥,导电薄膜桥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高分子膜、碳基导电膜、ITO膜、金属纳米线膜等,导电薄膜桥的厚度为0.01

5μm,优选0.1

3μm,发火材料202和封堵材料203呈前后排列布置于阶梯型通孔105内部且均位于电极102的后端。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新型点火器件,其正面设有一对沿基板101中线对称的电极102,电极102间相互电气隔离;电极102表面铺设阻隔层103,对电极102表面进行局部遮蔽;电极102中部设有贯穿槽孔104,后端设阶梯型通孔105;沿基板
101两侧设置极耳106,极耳106下端设置有焊盘107,分别与两个电极102导通,电极102的裸露表面设置有导电薄膜桥作为换能元201,实现对电极102相互导通,贯穿槽孔104和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点火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器件主体单元(1)和点火单元(2);所述点火器件主体单元(1)包括基板(101),所述基板(101)的偏前端设置有两个沿基板(101)中线左右对称分布的电极(102),所述基板(101)的前端铺设有阻隔层(103),两个所述电极(102)的中心设置有贯穿槽孔(104),所述基板(101)的中部设置有阶梯型通孔(105),所述基板(101)的偏上端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极耳(106),所述极耳(106)的下端均设置有焊盘(107);所述点火单元(2)位于点火器件主体单元(1)的内部,所述点火单元(2)包括换能元(201)、发火材料(202)和封堵材料(203),所述换能元(201)为布置在暴露电极(102)表面的导电薄膜桥,所述发火材料(202)和封堵材料(203)呈前后排列布置于阶梯型通孔(105)内部且均位于电极(102)的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点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102)采用铜箔制成,所述电极(102)的厚度为30

120μm,所述电极(102)的表面镀镍或镀金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陈龙飞霍涛杨昌德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云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