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95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4
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是石化、石油、煤化企业的工业高架火炬燃烧器的点火技术,它解决了当前同类技术中的难题,其结构关系是,仪表风连接管的端口由仪表风进口法兰连接在配风管上,仪表风连接管上顺序安装有仪表风开闭阀、仪表风连接头、仪表风调压阀,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与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内为仪表风风压转换腔,其仪表风风压转换腔的两侧安装有仪表风一次孔板、仪表风二次孔板;仪表风风压转换腔的上面安装有仪表风仪表显示器,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的外侧连接有仪表风导管;仪表风导管与火球引燃室连接。仪表风导管与火球引燃室连接。仪表风导管与火球引燃室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石化、石油、煤化企业的工业高架火炬燃烧器的点火技术,尤其是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

技术介绍

[0002] 地面点火装置是各种工业高架燃烧器设施的重要部件之一,尾气排放系统(高架火炬装置)靠其“点火装置”的火焰点燃火炬燃烧器,点火装置在中石化、石油、煤化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石化、石油、煤化企业设置了炬气回收装置,同时采用了高架火炬、远程和就地自动点火系统。用点火系统直接点燃火炬长明灯或火炬燃烧器,燃烧器正常运转后,排放装置正常排放。根据设计标准,每只高架火炬都需设计一套地面点火装置,原有地面点火装置由于燃料气和空气配比利用浮子金属流量计调节控制,由于浮子流量计自身设计的原因,在调节气体流量配比的精度上,浮动比较大,精细调节控制难度非常大,几乎无法实现仪表风与燃料气压力反差的精密调节控制 、等,无法达到自动点火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度较高,调节准确的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它解决了当前同类技术中的难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仪表风进口法兰、燃料气进口法兰、燃料气连接管、仪表风连接管、仪表风开闭阀、燃料气开闭阀、燃料气连接头、仪表风连接头、仪表风调压阀、燃料气减压阀、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燃料气一次孔板、燃料气流量转换腔、燃料气二次孔板、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燃料气仪表显示器、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仪表风一次孔板、仪表风风压转换腔、仪表风二次孔板、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仪表风仪表显示器、仪表风导管、火球引燃室、火球观察孔、高压点火电极、高压防护帽、火球导管、出口法兰、高压点火控制箱、高压发生器、高压电缆,所述仪表风连接管的端口由仪表风进口法兰连接在配风管上,仪表风连接管上顺序安装有仪表风开闭阀、仪表风连接头、仪表风调压阀,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所述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与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内为仪表风风压转换腔,其仪表风风压转换腔的两侧安装有仪表风一次孔板、仪表风二次孔板;仪表风风压转换腔的上面安装有仪表风仪表显示器,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的外侧连接有仪表风导管;仪表风导管与火球引燃室连接;
[0004]所述燃料气连接管由燃料气进口法兰连接在燃料气管道上;燃料气连接管上顺序连接有燃料气开闭阀、燃料气连接头、燃料气减压阀;在燃料气减压阀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其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的中间为燃料气流量转换腔,燃料气流量转换腔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燃料气一次孔板、燃料气二次孔板;所述燃料气流量转换腔的中间安装有燃料气仪表显示器;燃料气流量转换腔的一侧引出燃料气连接管,其燃料气连接管与火球引燃室连接;
[0005]所述火球引燃室的中端连接有高压点火电极,其高压点火电极的外面安装有高压防护帽;高压点火电极由高压电缆与高压点火控制箱连接,高压点火控制箱内安装有高压
发生器;火球引燃室中端一侧设置有火球观察孔,其火球观察孔与高压点火电极相照应;所述火球引燃室的一端连接与火球导管,其火球导管由出口法兰与烟囱连接。
[0006]所述仪表风风压转换腔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台阶,其连接台阶上设置有外螺纹便于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的牢固连接;所述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为倒L状,其两者内设内螺纹,与仪表风风压转换腔连接台阶上的外螺纹相适应。
[0007]燃料气流量转换腔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台阶,其连接台阶上设置有外螺纹,以便于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的牢固连接;所述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为倒L状,其两者内均设内螺纹,与燃料气流量转换腔连接台阶上的外螺纹相适应。
[0008]所述火球观察孔外周为六棱体,其六棱体中间安装有透视镜。
[0009]所述仪表风一次孔板、仪表风二次孔板、燃料气一次孔板、燃料气二次孔板均为立板,其立板的中心为通孔。
[0010]实施例、所述高压防护帽为立式腔体,其立式腔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连接台阶,其下端的台阶设置有内螺纹,上端的台阶设置有外螺纹。
[0011]本技术的应用方法及意义是,比以前的装置设计更精密、燃料气与仪表风的配比更精准稳定。本装置在管道内依靠燃料气与仪表风的精准配比,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在燃料气压力为0.1——0.3MPa、仪表风气体压力为0.1——0.6MPa下稳定充分燃烧,在管道内形成燃烧火焰球,靠混合好的气体源源不断的推送,直至把火焰球推送至高架火炬燃烧器的长明灯,点燃长明灯。燃烧可靠,火焰不受风力大小的影响、其特殊原理结构保证了抗风、防雨等性能要求;由于自身附带点火装置可电压转换(直流24v交流220v),孔板设计精准,压力设定好后能与DCS工业系统链接,实现自动一体化控制。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仪表风进口法兰2、燃料气进口法兰3燃料气连接管4、仪表风连接管5、仪表风开闭阀6、燃料气开闭阀7、燃料气连接头8、仪表风连接头9、仪表风调压阀10、燃料气减压阀11、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2、燃料气一次孔板13、燃料气流量转换腔14、燃料气二次孔板15、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6、燃料气仪表显示器17、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18、仪表风一次孔板19、仪表风风压转换腔20、仪表风二次孔板21、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22、仪表风仪表显示器23、仪表风导管24、火球引燃室25、火球观察孔26、高压点火电极27、高压防护帽28、火球导管29、出口法兰30、高压点火控制箱31、高压发生器32、高压电缆。
[0013] 图2为燃料气导管链接头的示意图,图中11、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2、燃料气一次孔板13、燃料气流量转换腔14、燃料气二次孔板15、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
[0014]图3为仪表风导管链接头的示意图,图中17、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18、仪表风一次孔板19、仪表风风压转换腔20、仪表风二次孔板21、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
[0015]图4为仪表风二次孔板的示意图,图中20、仪表风二次孔板。
[0016]图5为火球观察孔的示意图,图中25、火球观察孔。
[0017]图6为高压防护帽的示意图,图中27、高压防护帽。
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本技术包括仪表风进口法兰1、燃料气进口法兰2燃料气连接管3、仪表风连接管4、仪表风开闭阀5、燃料气开闭阀6、燃料气连接头7、仪表风连接头8、仪表风调压阀9、燃料气减压阀10、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1、燃料气一次孔板12、燃料气流量转换腔13、燃料气二次孔板14、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5、燃料气仪表显示器16、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17、仪表风一次孔板18、仪表风风压转换腔19、仪表风二次孔板20、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21、仪表风仪表显示器22、仪表风导管23、火球引燃室24、火球观察孔25、高压点火电极26、高压防护帽27、火球导管28、出口法兰29、高压点火控制箱30、高压发生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火炬地面火球发射器,它包括仪表风进口法兰(1)、燃料气进口法兰(2)燃料气连接管(3)、仪表风连接管(4)、仪表风开闭阀(5)、燃料气开闭阀(6)、燃料气连接头(7)、仪表风连接头(8)、仪表风调压阀(9)、燃料气减压阀(10)、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1)、燃料气一次孔板(12)、燃料气流量转换腔(13)、燃料气二次孔板(14)、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5)、燃料气仪表显示器(16)、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17)、仪表风一次孔板(18)、仪表风风压转换腔(19)、仪表风二次孔板(20)、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21)、仪表风仪表显示器(22)、仪表风导管(23)、火球引燃室(24)、火球观察孔(25)、高压点火电极(26)、高压防护帽(27)、火球导管(28)、出口法兰(29)、高压点火控制箱(30)、高压发生器(31)、高压电缆(32),其特征是:所述仪表风连接管(4)的端口由仪表风进口法兰(1)连接在配风管上,仪表风连接管(4)上顺序安装有仪表风开闭阀(5)、仪表风连接头(8)、仪表风调压阀(9),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17):所述第一仪表风导管连接头(17)与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21)内为仪表风风压转换腔(19),其仪表风风压转换腔(19)的两侧安装有仪表风一次孔板(18)、仪表风二次孔板(20);仪表风风压转换腔(19)的上面安装有仪表风仪表显示器(22),第二仪表风导管连接头(21)的外侧连接有仪表风导管(23);仪表风导管(23)与火球引燃室(24)连接;所述燃料气连接管(3)由燃料气进口法兰(2)连接在燃料气管道上;燃料气连接管(3)上顺序连接有燃料气开闭阀(6)、燃料气连接头(7)、燃料气减压阀(10);在燃料气减压阀(10)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1)、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5),其第一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1)、第二燃料气导管连接头(15)的中间为燃料气流量转换腔(13),燃料气流量转换腔(1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燃料气一次孔板(12)、燃料气二次孔板(14);所述燃料气流量转换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杨学勇陈军卫张腾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中龙燃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