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1962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包括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加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出水管一端通过消防泵与消防水池连接,另一端与隧道消防干管连接,第一电磁阀安装在出水管上并位于消防泵与隧道消防干管之间,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加热设备通过第一管道串联后与第一电磁阀并联连接,第二电磁阀和温度检测设备安装在隧道消防干管上。本申请利用隧道消防干管的独立环网特征,通过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加热设备对流经局部消防管路的消防水进行定点供热,解决了隧道消防系统主管道防冻问题,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智能运维、按需供热、降低防冻系统运营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减排的目的。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公路隧道消防防冻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隧道数量显著增加,大量寒区公路隧道建成并投入使用。季节性低温导致寒区隧道结构出现裂缝、渗水结冰、混凝土剥落和冬季消防水源结冰现象,在保温措施不到位时会引起消防管道冻结问题,致使火灾工况下水消防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为此需要消耗较多的热能维持消防管道温度高于冻结温度,在保证冬季水消防功能的前提下节能成为寒区隧道水消防防冻技术的关键问题。
[0003]现有的水消防防冻常规处治措施有隔热防冻法、加热防冻法和保温法,也有以上方法组合使用,其中加热防冻法有电加热和供暖两种措施。最普遍的是电拌热辅以隔热层法,也有一些隧道消防管路在冬季空管运行,个别隧道消防管路充填防冻液或灭火剂。
[0004]但是,电拌热辅以隔热层法的运营成本普遍较高。整个电拌热系统工作必须在线监测控制,在电拌热意外失效的情况下,要能够及时发现和抢修。实际应用中电拌热系统故障频繁,养护难度很大,甚至有些隧道故障率过高,即便设置了相关的设备设施,也不能保证消防水管不冻结,被迫冬季放空。
[0005]消防管路空管运行的方式受管网充水时间5min的制约难以满足要求,会贻误最佳灭火时机。
[0006]防冻液充填管道能够实现不冻结,但应保证防冻液无毒,不能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同时需要解决在升温时吸纳防冻液的膨胀量,降温时填补防冻液的收缩量。从目前少量应用案例结果看来,乙二醇防冻液造成管道大规模盐蚀和结晶,燃煤锅炉供暖法在个别隧道有成功应用,但也存在运营成本高和污染环境问题。
[0007]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寻找一种性能可靠、便于管养且功耗较低的水消防系统防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水消防防冻系统不便于管养、功耗和成本高的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泵、出水管和隧道消防干管,所述出水管一端通过所述消防泵与所述消防水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隧道消防干管连接;还包括第一管道、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加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出水管上并位于所述消防泵与所述隧道消防干管之间,所述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所述加热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温度检测设备安装在所述隧道消
防干管上。
[0011]作为优选,所述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为变频循环水泵。
[0012]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设备为空气源热泵。
[0013]作为优选,所述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所述加热设备均设有两个。
[0014]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检测设备至少设有两个。
[0015]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检测设备为温度传感器。
[0016]作为优选,还包括流量变送器,所述流量变送器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上。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道上还设有阀门。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泵、出水管、隧道消防干管、第一管道、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加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出水管一端通过消防泵与消防水池连接,另一端与隧道消防干管连接,第一电磁阀安装在出水管上并位于消防泵与隧道消防干管之间,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加热设备通过第一管道串联后与第一电磁阀并联连接,第二电磁阀和温度检测设备安装在隧道消防干管上。本申请利用隧道消防干管的独立环网特征,通过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加热设备对流经局部消防管路的消防水进行定点供热,解决了隧道消防系统主管道防冻问题,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智能运维、按需供热、降低防冻系统运营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0020]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加热设备均设有两个,实现一备一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申请,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申请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002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组成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的控制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消防泵房;2、消防水池;3、消防泵;4、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装置;41、加热设备;42、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43、第一控制柜;44、第二控制柜;5、第一管道;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温度检测设备;9、隧道消防干管;10、出水管;11、流量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
[00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0029]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申请表述的范畴。
[0030]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包括消防水池2、消防泵3、出水管10、隧道消防干管9、第一管道5、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42、加热设备41、至少两个温度检测设备8、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优选的,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42为变频循环水泵,加热设备41为空气源热泵,温度检测设备为温度传感器;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42和加热设备41均设有两个,实现一备一用。
[0031]本申请中,出水管10一端通过消防泵3与消防水池2连接,另一端与隧道消防干管9连接;第一电磁阀6安装在出水管10上并位于消防泵3与隧道消防干管9之间,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42和加热设备41通过第一管道5串联后与第一电磁阀6并联连接,第一管道5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泵、出水管和隧道消防干管,所述出水管一端通过所述消防泵与所述消防水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隧道消防干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加热设备、温度检测设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出水管上并位于所述消防泵与所述隧道消防干管之间,所述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和所述加热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温度检测设备安装在所述隧道消防干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压自循环驱动设备为变频循环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压自循环和定点供热的隧道水消防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贵刘红枫赵宝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消睿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