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0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该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包括第一管状接头、第二管状接头、第一卡箍、第二卡箍、连接装置、以及锁闭装置;其中,第一管状接头部分地套设在第二管状接头外侧,连接装置连接第一卡箍、第二卡箍的一端,锁闭装置连接第一卡箍、第二卡箍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卡箍、第二卡箍、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斜面,在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连接处出现松动时,锁闭装置收紧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收紧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之间的配合。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动防止管路连接处泄漏。连接处泄漏。连接处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柔性卡箍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属于飞机水废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废水系统供水管路通常采用AS1650系列柔性连接。在该种连接方式中,连接位置的两管接头对接,使用单个密封圈进行密封,并使用卡箍进行固定。该连接方式没有预留对接处的调节余量,在管路安装过程中,多次扭动接头位置,对接处若发生松脱,无自动收紧效果,易造成卡箍松脱;另外密封胶圈,会出现老化,破损等现象,这种连接方式不能自动压紧密封圈,造成管路接口位置泄漏。同时现有连接方式,没有相应的泄漏检测功能,若管路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泄漏情况,无法及时发现并报警,为飞机安装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其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些缺陷,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动防止管路连接处泄漏。
[0004]本技术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管路柔性卡箍组件来实现,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包括第一管状接头、第二管状接头、第一卡箍、第二卡箍、连接装置、以及锁闭装置;
[0005]其中,所述第一管状接头部分地套设在所述第二管状接头外侧,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二卡箍的一端,所述锁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二卡箍的另一端;
[0006]其中,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二卡箍、所述第一管状接头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斜面,在所述第一管状接头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连接处出现松动时,所述锁闭装置收紧所述第一卡箍和所述第二卡箍,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收紧所述第一管状接头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之间的配合。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动防止管路连接处泄漏。
[0008]较佳的是,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接头插入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位置。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适当设置的第一密封件,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动防止管路连接处泄漏。
[0010]较佳的是,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接头与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端面的连接处。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适当设置的第二密封件,能进一步自动防止管路连接处泄漏,达到双重密封的效果。
[0012]较佳的是,所述第一卡箍包括设置于其内侧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卡箍包括设置于其内侧表面上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在接头位置发生泄漏时,所述
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导通,和/或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导通。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在管路接头位置发生泄漏后自动检测并报警。
[0014]较佳的是,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导通信号,并将导通信号转化为航电系统的输入信号,输入到航电系统。
[00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若特殊极限情况下密封圈因故发生老化、密封性能减弱时,管路出现泄漏,能第一时间通过泄漏检测电极及数据采集系统,将泄漏信息通过航电系统发送至系统控制软件进行报故,以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维护。
[0016]较佳的是,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00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防止电极与卡箍之间短路。
[0018]较佳的是,所述锁闭装置包括扣板、弹性体、挂环、挂钩,其中,所述扣板、所述挂钩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二卡箍,所述扣板与所述弹性体连接,所述弹性体与所述挂环连接;在锁闭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二卡箍时,所述挂环与所述挂钩连接;当卡箍松紧变动时,所述锁闭装置通过所述弹性体使卡箍保持紧固状态。
[00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适当结构设计的锁闭装置,能在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连接处出现松动时,收紧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收紧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之间的配合,以达到防止泄漏的效果。
[0020]较佳的是,所述锁闭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于所述扣板与所述弹性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于所述弹性体与所述挂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相连接,且能相互沿直线运动,以限制所述弹性体只能沿直线运动。
[00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适当设置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能更好地达到防止泄漏的效果。
[0022]较佳的是,所述扣板、所述挂钩分别借助于第一铰链轴、第二铰链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卡箍、所述第二卡箍。
[002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将锁闭装置适当地连接于第一卡箍、第二卡箍,从而能更好地达到防止泄漏的效果。
[0024]较佳的是,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号采集装置和信号转换装置,其中,所述信号采集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极连接,用于采集电极之间的导通信号,所述信号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导通信号转换为航电系统的输入信号。
[002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信号采集装置和信号转换装置,能进行泄漏信息的及时采集和及时转换。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的一立体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的另一立体图。
[0029]图4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的横向剖视图。
[0030]图4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中的锁闭装置的一安装示意图。
[0031]图4C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中的锁闭装置的另一安装示意图。
[0032]图4D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中的锁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中的电极安装示意图。
[0034]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的数据采集原理图。
[0035]附图标记列表
[0036]1:第一卡箍;
[0037]2:第二卡箍;
[0038]3:第一管状接头;
[0039]4:第二管状接头;
[0040]5:连接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包括第一管状接头(3)、第二管状接头(4)、第一卡箍(1)、第二卡箍(2)、连接装置(5)、以及锁闭装置(6);其中,所述第一管状接头(3)部分地套设在所述第二管状接头(4)外侧,所述连接装置(5)连接所述第一卡箍(1)、所述第二卡箍(2)的一端,所述锁闭装置(6)连接所述第一卡箍(1)、所述第二卡箍(2)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卡箍(1)、所述第二卡箍(2)、所述第一管状接头(3)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4)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斜面,在所述第一管状接头(3)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4)连接处出现松动时,所述锁闭装置(6)收紧所述第一卡箍(1)和所述第二卡箍(2),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收紧所述第一管状接头(3)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4)之间的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01),所述第一密封件(401)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接头(4)插入所述第一管状接头(3)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402),所述第二密封件(40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接头(4)与所述第一管状接头(3)端面的连接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1)包括设置于其内侧表面上的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所述第二卡箍(2)包括设置于其内侧表面上的第三电极(201)和第四电极(202),在接头位置发生泄漏时,所述第一电极(101)和所述第二电极(102)之间导通,和/或所述第三电极(201)和所述第四电极(202)之间导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柔性卡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柔性卡箍组件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导通信号,并将导通信号转化为航电系统的输入信号,输入到航电系统。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莹曹灿肖世旭王重朱翀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