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79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包括钻井和支撑机构,钻井的顶部设置有基座,基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导管辊,所述支撑机构传送出换热管。通过设置负重机构,克服了换热器对换热管埋设过程中从上往下用力的不足的缺点,同时在负重机构上设置振动器,振动器的振动能够使负重机构进行摇摆,从而增加从上往下的作用力;通过设置支撑机构防止换热管在埋设过程中,换热管牵引时造成缠绕的缺点,同时设置对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之间距离的调节,方便对不同直径的换热管进行支撑限位。支撑限位。支撑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
,具体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并提供生活热水的一种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 采用热泵技术为建筑物供热可大大降低供热的燃料消耗, 不仅节能,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燃烧矿物燃料而引起的CO2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在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下换热器的安装是地源热泵系统施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安装的成功与否以及安装质量好坏是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
[0003]申请号CN200810237256.9专利技术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
技术介绍
提出 目前的实际工程来看,人工下管主要的缺点是:速度慢、需大量人力,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机械下管主要是利用钻孔机辅助下管,但是在使用钻杆辅助下管时, 钻孔机无法进行打孔作业,降低了钻孔速度,影响施工进度,而且下管过程中易造成换热器破坏。
[0004]现有的埋设装置在埋设过程中,换热管下井存在从上往下用力的不足的缺点,而且存在换热管之间会造成缠绕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包括钻井和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钻井的顶部设置有基座,基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导管辊,所述支撑机构传送出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经过导管辊伸入钻井内,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U型管头,U型管头外设置有负重机构;
[000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放置在地面上,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在支撑架上滑动,所述换热管均在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之间导向。
[0009]其中,所述负重机构包括钢护筒, 所述U型管头位于钢护筒内, 所述钢护筒内的其余空间和U型管头的上部填充混凝土, 钢护筒的底端铰接有配重,所述配重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振动器。
[0010]其中,所述支撑架的侧壁设置有U型座,U型座内转动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端伸出U型座外并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螺纹杆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反方向的螺纹,且两个相反方向的螺纹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母,所述螺母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伸出支撑架
外并设置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且两个第一限位辊和两个第二限位辊分别位于同一侧。
[0011]其中,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条形滑孔,两个所述连接杆在条形滑孔内滑动。
[0012]其中,所述转杆的一端伸出其中一个支撑板外并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导管辊的转动。
[0013]其中,所述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上中间处均开设有放管槽。
[00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负重机构, 克服了换热器对换热管埋设过程中从上往下用力的不足的缺点,同时在负重机构上设置振动器,振动器的振动能够使负重机构进行摇摆,从而增加从上往下的作用力;通过设置支撑机构防止换热管在埋设过程中,换热管牵引时造成缠绕的缺点,同时设置对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之间距离的调节,方便对不同直径的换热管进行支撑限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支撑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钻井;2、支撑机构;201、支撑架;202、第一限位辊;203、第二限位辊;3、基座;4、支撑板;6、导管辊;7、换热管;8、U型管头;9、钢护筒;10、配重;11、振动器;12、U型座;13、螺纹杆;14、螺母;15、连接杆;16、横杆;17、第一伺服电机;18、条形滑孔;19、第二伺服电机;20、放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包括钻井1和支撑机构2,
[0022]钻井1的顶部设置有基座3,基座3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板4,两个支撑板4之间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导管辊6,支撑机构2传送出换热管7,换热管7经过导管辊6伸入钻井1内,换热管7上设置有U型管头8,U型管头8外设置有负重机构。转杆的一端伸出其中一个支撑板4外并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19,第二伺服电机19用于驱动导管辊6的转动;
[0023]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支撑架201放置在地面上,支撑架20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两个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在支撑架
201上滑动,换热管7均在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之间导向,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上中间处均开设有放管槽20。
[0024]通过设置支撑机构2防止换热管7在埋设过程中,换热管7牵引时造成缠绕的缺点,同时设置对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之间距离的调节,方便对不同直径的换热管7进行支撑限位。
[0025]负重机构包括钢护筒9, U型管头8位于钢护筒9内, 钢护筒9内的其余空间和U型管头8的上部填充混凝土, 钢护筒9的底端铰接有配重10,配重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振动器11,通过设置负重机构, 克服了换热器对换热管7埋设过程中从上往下用力的不足的缺点,同时在负重机构上设置振动器11,振动器11的振动能够使负重机构进行摇摆,从而增加从上往下的作用力;
[0026]支撑架201的侧壁设置有U型座12,U型座12内转动设置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顶端伸出U型座12外并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17,螺纹杆1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反方向的螺纹,且两个相反方向的螺纹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母14,螺母14上设置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伸出支撑架201外并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包括钻井(1)和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1)的顶部设置有基座(3),基座(3)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板(4),两个支撑板(4)之间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导管辊(6),所述支撑机构(2)传送出换热管(7),所述换热管(7)经过导管辊(6)伸入钻井(1)内,所述换热管(7)上设置有U型管头(8),U型管头(8)外设置有负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支撑架(201)放置在地面上,支撑架(20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在支撑架(201)上滑动,所述换热管(7)均在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辊(202)和第二限位辊(203)之间导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机构包括钢护筒(9), 所述U型管头(8)位于钢护筒(9)内, 所述钢护筒(9)内的其余空间和U型管头(8)的上部填充混凝土, 钢护筒(9)的底端铰接有配重(10),所述配重(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振动器(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廷云张燕良张文裴志强苗为佳周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圣克莱尔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