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77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和用于盖合在该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该门体上设置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设置在上述门体中并具有供手握持的握持部,而上述门体的正面开设有供手伸入并通过上述握持部拉动门体的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把手隐藏设置在门体中,与现有的设置方式相比能避免外突把手带来的磕碰的问题,避免重物磕碰把手而造成门玻璃碎裂的安全隐患,同时能有效提升厨房空间的利用率。此外,门体的正面开设有供手伸入并通过上述握持部拉动门体的窗口,这样开关门时只需将手通过窗口握持把手的握持部即可,开关门操作方便。开关门操作方便。开关门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一种组合式厨房电器,它将灶具、油烟机以及烹饪装置等组合在一起。例如专利号为ZL202122910382.X(授权公告号为CN216557216U)的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ZL202122811984.X(授权公告号为CN216557213U)的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ZLCN216557213U(授权公告号为CN216521867U)的中国技术专利等。
[0003]其中,现有的烹饪装置的门把手一般凸设在门体的正面上,易磕碰到用户,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重物磕碰把手也是门体玻璃碎裂的主要原因。为此专利号为ZL201920177760.8(授权公告号为CN 209808066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烤箱门,该专利中把手设置在门框的顶部而成为隐藏式把手,门体的正面仅留有开门必须操作的扣手位,这样虽然能避免外突的把手磕碰用户,但是烹饪过程中内胆内部温度较高(尤其在烤模式下),而门体直接盖合在内胆的开口中,这样内胆内部高温势必会传递至门体上,导致门体上的门把手温度过高,握持门把手而进行开关门操作时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并能避免把手磕碰的烹饪装置。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把手正面不可视的烹饪装置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烹饪状态下把手温度过高的烹饪装置。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0008]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和用于盖合在该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该门体上设置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设置在上述门体中并具有供手握持的握持部,而上述门体的正面开设有供手伸入并通过上述握持部拉动门体的窗口。
[0009]进一步,所述把手隐藏在上述窗口口沿之后。这样能使把手正面不可视,进一步提升对把手的隐藏设置,提升烹饪装置正面的美观度。
[0010]进一步,所述窗口和上述把手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上述握持部为沿长度方向朝下凹设在上述把手上的凹槽,且上述窗口的长度至少与该凹槽的长度相匹配。手部伸入窗口插入握持部而握紧把手,接着即能拉动门体而实现开门动作。
[0011]进一步,所述窗口的长度与上述把手的长度相匹配,而上述握持部设置在该把手沿长度方向的中央处。进一步便于用户的握持操作。
[0012]进一步,所述把手设置在上述窗口的下口沿的后侧。这样手部伸入窗口,自然往下弯曲即能握持把手。
[0013]进一步,所述握持部的前槽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能与手部配合且呈凹凸状的接触面。增大手与握持部的接触摩擦力,避免握持时手部打滑。
[0014]进一步,所述内胆之上设置有带有散热风机的第一散热通道,而上述把手位于第二散热通道中,且该第二散热通道的第二散热进口与外界相通而第二散热出口与上述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散热进口相流体连通。这样散热风机工作状态下,外界冷空气通过第二散热进口进入第二散热通道中,从而能对把手进行散热冷却,避免把手温度过高,且热量随气流通过第一散热通道排放。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上下延伸地设置在上述门体中,且该第二散热通道的下端口为其第二散热进口,而上端口为其第二散热出口,同时,上述第一散热通道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上述内胆之上,且该第一散热通道的前端口为其第一散热进口而后端为其第一散热出口,上述散热风机安装在该第一散热出口上,且该散热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散热进口相流体连通而出风口与第一散热出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外界冷空气更加顺畅地进入第二散热通道中来对把手进行散热,同时热量能更加顺畅地通过第一散热通道外排,进一步提升对把手的散热效果,同时,冷空气进入第二散热通道能同时带走门体上的热量,实现对门体的散热。
[0016]进一步,所述门体包括外门板和位于该外门板之后的内门板,该内门板与外门板之间形成上述第二散热通道,门体的上端与位于该门体之上的控制面板之间上下留有间隙而形成上述窗口,而上述把手为沿左右方向罩设在上述门体的上端口上的罩体,该罩体的顶壁下凹而形成上述握持部。从而能更好地形成上述第二散热通道,并使把手能稳固地设置在第二散热通道中,且通过窗口能更加便捷地握持把手的握持部。
[0017]进一步,所述内胆之上水平设置有上安装板,该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罩设有导风板,该导风板与上安装板的上表面围成上述第一散热通道,而第一散热通道的前端竖向封设有挡板,该挡板于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散热进口的对应处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通风口,
[0018]而上述把手的横截面呈倒U型,且其后侧壁与上述挡板前后相对邻设,且该后侧壁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有与上述各第一通风口相通的第二通风口。从而能较好地形成上述第一散热通道结构,并能使第二散热通道的第二散热出口与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散热进口相连通的同时更好地带动把手上的热量,进一步提升对把手的散热效果。
[0019]进一步,所述挡板上的各第一通风口与把手上的各第二通风口一一对应,且各第一通风口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风口前后正对。从而能使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更好地相通。
[0020]进一步,所述握持部的前槽壁与把手的前侧壁共用,而后槽壁与把手的后侧壁之间沿左右方向留有前后间隙。从而能使把手的内部结构简洁,且气流能进入上述间隙,进而更好地与把手发生热交换而带走把手上的热量。
[0021]进一步,所述握持部的后槽壁相对于把手的后侧壁沿长度方向由上至下朝前倾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5]如图1~6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灶具1、烹饪装置2以及吸油烟装置3,其中,灶具1设置在烹饪装置2之上,而吸油烟装置3设置在烹饪装置2之后。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烹饪装置2为蒸烤箱,其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21和用于盖合在该内胆21的开口上的门体22,该门体22上设置有把手23。
[0036]进一步,上述把手23设置在上述门体22中并具有供手握持的握持部231,而上述门体22的正面开设有供手伸入并通过上述握持部231拉动门体22的窗口26。本技术中把手23隐藏设置在门体22中,与现有的设置方式相比能避免外突把手23带来的磕碰的问题,避免重物磕碰把手23而造成门玻璃碎裂的安全隐患,同时能有效提升厨房空间的利用率。此外,门体22的正面开设有供手伸入并通过上述握持部231拉动门体22的窗口26,这样开关门时只需将手通过窗口26握持把手23的握持部231即可,开关门操作方便。优选地,上述把手23隐藏在上述窗口26口沿之后。这样能使把手23正面不可视,进一步提升对把手23的隐藏设置,提升烹饪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21)和用于盖合在该内胆(21)的开口上的门体(22),该门体(22)上设置有把手(23),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3)设置在上述门体(22)中并具有供手握持的握持部(231),而上述门体(22)的正面开设有供手伸入并通过上述握持部(231)拉动门体(22)的窗口(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3)隐藏在上述窗口(26)口沿之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3)设置在上述窗口(26)的下口沿的后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6)和上述把手(23)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上述握持部(231)为沿长度方向朝下凹设在上述把手(23)上的凹槽,且上述窗口(26)的长度至少与该凹槽的长度相匹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6)的长度与上述把手(23)的长度相匹配,而上述握持部(231)设置在该把手(23)沿长度方向的中央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231)的前槽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能与手部配合且呈凹凸状的接触面(232)。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1)之上设置有带有散热风机(41)的第一散热通道(40),而上述把手(23)位于第二散热通道(220)中,且该第二散热通道(220)的第二散热进口(2201)与外界相通而第二散热出口(2202)与上述第一散热通道(40)的第一散热进口(401)相流体连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20)上下延伸地设置在上述门体(22)中,且该第二散热通道(220)的下端口为其第二散热进口(2201),而上端口为其第二散热出口(2202),同时,上述第一散热通道(40)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在上述内胆(21)之上,且该第一散热通道(40)的前端口为其第一散热进口(401)而后端为其第一散热出口(402),上述散热风机(41)安装在该第一散热出口(402)上,且该散热风机(41)的进风口(4101)与第一散热进口(401)相流体连通而出风口(4102)与第一散热出口(402)相流体连通。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2)包括外门板(221)和位于该外门板(221)之后的内门板(222),该内门板(222)与外门板(221)之间形成上述第二散热通道(220),门体(22)的上端与位于该门体(22)之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圣伟杨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