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76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该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中,壳体内部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具有排风口以及开口朝下的吸尘口,刮条连接在壳体上且至少布置在吸尘口周向上的后侧,通过在刮条上开设吸风口,使刮条在地刷模块移动时的前后摆动能够对应的开闭吸风口,这样地刷模块后退或者停机的瞬间,由于刮条不再受向后的地面摩擦力,因此能向前摆动至与壳体留有间隔而打开吸风口,这样一来,容易形成水渍的刮条外缘区域就能通过吸尘口与导流通道流体连通,而刮条上残留或者遗漏的水渍就能在负压气流的吸力作用下完全进入壳体内部的导流通道内,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水渍在地面产生。免水渍在地面产生。免水渍在地面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家庭清洁工具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技术介绍

[0002]清洁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家庭用便携式清洁设备,最早以吸尘器形式出现,且仅能在干环境下使用,为了满足更多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应对湿环境,例如洗地机等产品被研发了出来。现有的洗地机大多采用前置的滚刷结构,通过在机壳前侧设置能相对机壳转动的滚刷,就能实现对滚刷转动所覆盖到的面积进行扫刷清洁,十分方便。同时,为了避免湿环境清扫之后在地面上留下水渍,现有的洗地机通常设置有刮水条,利用清洁机前进或者后退时的驱动力,使刮水条在与地面接触后产生摩擦,从而起到刮水的作用,并将水聚拢至吸尘腔内,以便与杂物一起被负压一起吸走。现有的刮水条通常是固定在清洁机壳体的底部,利用刮水条自身柔性所具有的形变来适配地面,但是这样固定连接的形式也具有一定弊端,在刮水条长时间用后,其柔性材质通常会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化,这就导致在刮水过后仍然会具有水渍残留,硬化程度越严重,水渍残留越多,十分不便。
[0003]为此,一部分带有刮条的清洁机通过刮水条摆动的方式解决水渍问题,例如专利号为CN201710680218.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就公开了《地刷及其清洗吸尘器》,其刮条采用前后整体摆动的设计形式,相比于局部形变,刮条整体摆动能够使参与刮水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硬化部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但是这样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仍然不能有效抑制清洁后水渍的残留,尤其是当清洁机停机或者后退时,刮条不再与其所在位置的壳体后侧抵靠,水滴很容易在刮条的缝隙处滴露,造成水渍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利用刮条进气以避免水渍残留的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地刷模块的清洁机。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包括:
[0007]壳体,其内部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具有排风口以及开口朝下的吸尘口,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所述排风口位于吸尘口的下游;
[0008]刮条,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沿着地刷模块的行进方向,至少布置在所述吸尘口周向上的后侧,且能在地刷模块前进或者后退的状态下对应地向后或者向前摆动;
[0009]所述刮条上还开设有吸风口,在地刷模块处于前进状态下,所述刮条向后摆动至与壳体相抵,从而关闭所述吸风口;在地刷模块处于后退状态下,所述刮条向前摆动至与壳体留有间隔而打开吸风口,从而使刮条的外缘区域通过吸尘口与导流通道流体连通。
[0010]实现吸尘的负压吸口可以是不同的结构布局,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罩壳,所述基座前侧具有开口朝下的槽口,所述罩壳装配在所述槽口内,且其底部的开口形成所述吸尘口。
[0011]为了便于刮条的装配,优选地,所述罩壳在环绕吸尘口的周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刮条能装配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2]为了确保地刷模块在前进时,壳体能够封堵吸风口,避免刮条漏风而影响吸力,优选地,所述罩壳在吸尘口的后沿具有向下延伸的阻挡壁,所述刮条在装配于安装槽内的状态下与阻挡壁之间留有间隙,且在地刷模块处于前进状态下,所述刮条向后摆动至与壳体之罩壳的阻挡壁相抵,从而关闭所述吸风口。
[0013]为了更加在刮条向后翻转时与刮条更加贴合,优选地,所述阻挡壁自上而下向后倾斜布置。
[0014]为了避免吸尘口侧部漏水,优选地,所述刮条包括布置在所述吸尘口后侧的第一连接段以及自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向前延伸并分别对应位于吸尘口旁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段,所述吸风口开设在第一连接段上。
[0015]为了确保引流不漏水的区域足够大,优选地,所述吸风口至少有两个,各所述吸风口沿着第一连接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6]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机,具有上述的地刷模块,还包括有用于分离流体的分离模块以及提供负压源的风机模块,所述地刷模块、分离模块和风机模块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依次布置,所述分离模块的进口端与壳体之排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分离模块的出口端与所述风机模块的进口端流体连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中,通过在刮条上开设吸风口,使刮条在地刷模块移动时的前后摆动能够对应的开闭吸风口,这样地刷模块后退或者停机的瞬间,由于刮条不再受向后的地面摩擦力,因此能向前摆动至与壳体留有间隔而打开吸风口,这样一来,容易形成水渍的刮条外缘区域就能通过吸尘口与导流通道流体连通,而刮条上残留或者遗漏的水渍就能在负压气流的吸力作用下完全进入壳体内部的导流通道内,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水渍在地面产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地刷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刮条与罩壳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地刷模块的整体结构剖视图(流体走向);
[0022]图5为清洁机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包括壳体1和刮条2。上述的壳体1内部具有导流通道10,该导流通道10具有开口
朝下的吸尘口1a以及排风口1b,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排风口1b位于吸尘口1a的下游,实现吸尘的负压吸口可以是不同的结构布局,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包括基座11和罩壳12,基座11前侧具有开口朝下的槽口13,罩壳12装配在槽口13内,且其底部的开口形成吸尘口1a。这里提到的地刷模块适用于清洁机中,以洗地机为例,该清洁机还包括有用于分离流体的分离模块02以及提供负压源的风机模块03,且上述的地刷模块01、分离模块02和风机模块03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依次布置,分离模块02的进口端与壳体1之排风口1b流体连通,分离模块02的出口端与风机模块03的进口端流体连通。
[0025]本实施例中的刮条2连接在壳体1上,且沿着地刷模块的行进方向,至少布置在吸尘口1a周向上的后侧,且能在地刷模块前进或者后退的状态下对应地向后或者向前摆动。具体而言,为了便于刮条的装配,罩壳12在环绕吸尘口1a的周侧上开设有安装槽14,刮条2能装配在安装槽14内。且为了避免吸尘口侧部漏水,优选地,刮条2包括布置在吸尘口1a后侧的第一连接段21以及自第一连接段21的两端向前延伸并分别对应位于吸尘口1a旁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段22,吸风口20开设在第一连接段21上。
[0026]当然,上述的结构设计还不足以确保刮条不留水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刮条2上还开设有吸风口20,在地刷模块处于前进状态下,刮条2向后摆动至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包括:壳体(1),其内部具有导流通道(10),所述导流通道(10)具有排风口(1b)以及开口朝下的吸尘口(1a),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所述排风口(1b)位于吸尘口(1a)的下游;刮条(2),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且沿着地刷模块的行进方向,至少布置在所述吸尘口(1a)周向上的后侧,且能在地刷模块前进或者后退的状态下对应地向后或者向前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2)上还开设有吸风口(20),在地刷模块处于前进状态下,所述刮条(2)向后摆动至与壳体(1)相抵,从而关闭所述吸风口(20);在地刷模块处于后退状态下,所述刮条(2)向前摆动至与壳体(1)留有间隔而打开吸风口(20),从而使刮条(2)的外缘区域(1c)通过吸尘口(1a)与导流通道(10)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基座(11)和罩壳(12),所述基座(11)前侧具有开口朝下的槽口(13),所述罩壳(12)装配在所述槽口(13)内,且其底部的开口形成所述吸尘口(1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2)在环绕吸尘口(1a)的周侧上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刮条(2)能装配在所述安装槽(14)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凌峰倪晓龙曹斌张旭东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