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71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包括储液背心,所述储液背心上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有喷射壳体;所述喷射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以及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中设置有电池,所述第二安装腔中设置有泵体,所述第三安装腔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泵体连接,所述电池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中还设置有与泵体连接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上设置有喷射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的喷射壳体将储液背心的液态灭火剂导出能有效地进行灭火,而且驱动液态灭火剂的动力来源于电机带动泵体运作,相比于传统的气瓶作为驱动源,降低了整体的体积便于运输,同时驱动源较为稳定,能在恶劣环境下进行使用。劣环境下进行使用。劣环境下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灭火设备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灾起因而设的,我们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生命危险。
[0003]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号为CN2174896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背负式高效灭火装置,属于灭火设备领域,包括料桶、气瓶和升降部,在料桶的两侧分别配合设置有喷射枪和面罩,在料桶上设有安装槽,气瓶配合在安装槽内,在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带,用于气瓶的固定,在料桶的后端设置有支撑板,升降部配合连接在支撑板上,在升降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背带,背带的下端配合连接在料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同时实现灭火与呼吸功能,设备简便,便于活动,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舒适度。
[0004]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整体的由气瓶作为驱动源,整体的体积较大不便进行穿戴,在进行灭火时负重较大,对灭火者的体能要求较高,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包括储液背心,所述储液背心上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有喷射壳体;
[0008]所述喷射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以及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中设置有电池,所述第二安装腔中设置有泵体,所述第三安装腔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泵体连接,所述电池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中还设置有与泵体连接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上设置有喷射管道,所述电机带动泵体运作,将储液背心中的液态灭火剂导入至喷射管道中喷出。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喷射壳体上还设置有托把,所述托把内设置有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与软管连接,且进液管道与软管内腔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泵体设置有泵体进液口、泵体出液口,所述泵体进液口与进液管道连接,所述转接头与泵体出液口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机与泵体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0012]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电机调速电路板,所述喷射壳体还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设置扳机,所述扳机与电机调速电路板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液背心包括外防护皮、内防护皮,所述外防护
皮、内防护皮之间为密闭的囊体。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防护皮表面开设有背心进液口、背心出液口;
[0015]所述背心出液口与软管连接,所述背心进液口处设置有密封塞。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防护皮、内防护皮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条。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多组所述连接条均匀分布在储液背心中轴线的两侧,且连接条竖直设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在进行灭火时,将储液背心中注入液态灭火剂,并且将软管连接在储液背心上,同时将软管与喷射壳体连接,之后电机带动泵体运作,将液态灭火剂从储液背心中导入至喷射壳体中,并从喷射管道中喷射而出,对火源进行灭火处理;
[0020]通过上述设置的喷射壳体将储液背心的液态灭火剂导出能有效地进行灭火,而且驱动液态灭火剂的动力来源于电机带动泵体运作,相比于传统的高压气瓶作为驱动源,整体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便于运输,也便于在船舱等狭小空间中进行使用;
[0021]同时相比于用高压气瓶作为驱动源,电机带动泵体运作较为稳定,而且能量密度更高,能在恶劣环境下进行使用,而且储液背心在对液态灭火剂进行储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起到隔绝作用,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喷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储液背心的前视图。
[0025]图中:10、喷射壳体;11、第一安装腔;12、握把;13、托把;131、进液管道;14、第二安装腔;15、第三安装腔;20、电池;21、扳机;30、泵体;31、泵体出液口;32、泵体进液口;40、转接头;41、喷射管道;50、联轴器;60、电机;70、软管;80、储液背心;81、背心进液口;82、背心出液口;83、连接条;84、外防护皮;85、内防护皮;90、电机调速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包括储液背心80,所述储液背心80上设置有软管70,所述软管70上设置有喷射壳体10;
[0029]所述喷射壳体10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第二安装腔14以及第三安装腔15,所述第一安装腔11中设置有电池20,所述第二安装腔14中设置有泵体30,所述第三安装腔15中设置有电机60,所述电机60与泵体30连接,所述电池20与电机6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14中还设置有与泵体30连接的转接头40,所述转接头40上设置有喷射管道41,所述电机60带动泵体30运作,将储液背心80中的液态灭火剂导入至喷射管道41中喷出。
[0030]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灭火时,将储液背心80中注入液态灭火剂,并且将软管70连接在储液背心80上,同时将软管70与喷射壳体10连接,之后电机60带动泵体30运作,将液态灭火剂从储液背心80中导入至喷射壳体10中,并从喷射管道41中喷射而出,对火源进行灭火处理;
[0031]通过上述设置的喷射壳体10将储液背心80的液态灭火剂导出能有效地进行灭火,而且驱动液态灭火剂的动力来源于电机60带动泵体30运作,相比于传统的高压气瓶作为驱动源,整体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便于运输,也便于在船舱等狭小空间中进行使用;
[0032]同时相比于用高压气瓶作为驱动源,电机带动泵体30运作较为稳定,而且能量密度更高,能在恶劣环境下进行使用,而且储液背心80在对液态灭火剂进行储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起到隔绝作用,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0033]具体的,所述喷射壳体10上还设置有托把13,所述托把13内设置有进液管道131,所述进液管道131与软管70连接,且进液管道131与软管70内腔连通;
[0034]所述泵体30设置有泵体进液口32、泵体出液口3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背心(80),所述储液背心(80)上设置有软管(70),所述软管(70)上设置有喷射壳体(10);所述喷射壳体(10)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第二安装腔(14)以及第三安装腔(15),所述第一安装腔(11)中设置有电池(20),所述第二安装腔(14)中设置有泵体(30),所述第三安装腔(15)中设置有电机(60),所述电机(60)与泵体(30)连接,所述电池(20)与电机(6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14)中还设置有与泵体(30)连接的转接头(40),所述转接头(40)上设置有喷射管道(41),所述电机(60)带动泵体(30)运作,将储液背心(80)中的液态灭火剂导入至喷射管道(41)中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壳体(10)上还设置有托把(13),所述托把(13)内设置有进液管道(131),所述进液管道(131)与软管(70)连接,且进液管道(131)与软管(70)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式射流灭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30)设置有泵体进液口(32)、泵体出液口(31),所述泵体进液口(32)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丁峰李政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正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