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海上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电池板设计的支架,其结构是通过钢索将支架连接,再将电池板固定在钢索上,大规模排列形成方阵。专利号CN202210609844.0,专利名称耐风阻阶梯式光伏支架,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前撑杆(21
‑
5)、中部连接柱(21
‑
6)、后撑杆(21
‑
7)为单层三角形支撑,纵向连接索(35)穿过连接组件(3),此结构为单层受力,上层无受力点;2、第一连接钢缆(21
‑
10)、第二连接钢缆(21
‑
11)在安装不便,且受力不均;3、纵向连接索(35)承受第一连接钢缆(21
‑
10)、第二连接钢缆(21
‑
11)、阶梯型连接组件21与连接组件3的多方向的力,当一方向受力时,容易造成受力不均,使应力降低;4、斜上拉钢绞线一(21r/>‑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海上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基础桩(2)、基础桩(2)与基础桩(2)之间的钢索(9),所述钢索(9)包括钢索一(9
‑
1)、钢索二(9
‑
2)、钢索三(9
‑
3)、钢索四(9
‑
4),其特征在于:钢索一(9
‑
1)、钢索二(9
‑
2)、钢索三(9
‑
3)、钢索四(9
‑
4)分别穿过若干个阶梯式连接组件(5)、承重连接组件(7)或阶梯式承重连接组件(8)与两侧的基础桩(2)连接,连接索(3)穿过若干个阶梯式连接组件(5),其两端分别与边桩二(4)连接,阶梯式连接组件(5)穿过若干个托索组件(6)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基础桩(2)连接;上连接索(1
‑
5)、下连接索(1
‑
6)分别穿过若干个阶梯式连接组件(5)其两端分别与边桩一(1)连接;所述基础桩(2)与基础桩(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边桩一(1)、连接索(3)、边桩二(4)、阶梯式连接组件(5)、承重连接组件(7)或阶梯式承重连接组件(8),所述的若干个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承重连接组件(7)包括管件一(7
‑
1)、管件二(7
‑
2)、线夹一(7
‑
3)、管件三(7
‑
4)、线夹二(7
‑
5)、线夹三(7
‑
6)、连接组件三(7
‑
8)、线夹四(7
‑
9),管件三(7
‑
4)固定在中立柱(1
‑
4)顶部,管件一(7
‑
1)、管件二(7
‑
2)分别安装在管件三(7
‑
4)两侧,管件一(7
‑
1)、管件二(7
‑
2)上分别设置有线夹二(7
‑
5)、线夹三(7
‑
6),管件一(7
‑
1)长度大于管件二(7
‑
2)长度,管件三(7
‑
4)上端设置有线夹一(7
‑
3),连接组件三(7
‑
8)安装在中立柱(1
‑
4)上,连接组件三(7
‑
8)一端与线夹四(7
‑
9)的下夹片通过螺丝固定;阶梯式承重连接组件(8)包括管件三(8
‑
1)、管件二(8
‑
2)、线夹五(8
‑
3)、线夹六(8
‑
4)、线夹七(8
‑
5)、线夹八(8
‑
6)、线夹九(8
‑
7)、连接组件四(8
‑
8)、线夹十(8
‑
9),管件三(8
‑
1)、管件二(8
‑
2)一侧上端分别设置有线夹六(8
‑
4),另一侧下端分别设置有线夹九(8
‑
7),管件三(8
‑
1)侧部设置有线夹八(8
‑
6),管件二(8
‑
2)侧部设置有线夹七(8
‑
5),连接组件四(8
‑
8)固定在中立柱(1
‑
4)上,连接组件四(8
‑
8)一端与线夹十(8
‑
9)的下夹片通过螺丝固定;中立柱(1
‑
4)顶部设置有线夹五(8
‑
3);管件三(8
‑
1)、管件二(8
‑
2)长度相同;阶梯式连接组件(5)包括撑杆一(5
‑
1)、撑杆二(5
‑
2)、连接件(5
‑
3)、连接杆一(5
‑
4)、撑杆三(5
‑
5)、撑杆四(5
‑
6)、线夹组件(5
‑
7)、连接杆二(5
‑
8)、钢绞线压码组件(5
‑
9)、线夹十一(5
‑
10),撑杆一(5
‑
1)、撑杆二(5
‑
2)底端均安装在连接件(5
‑
3)上,撑杆一(5
‑
1)另一端钢绞线压码组件(5
‑
9)与连接杆一(5
‑
4)一端连接,撑杆二(5
‑
2)另一端通过钢绞线压码组件(5
‑
9)与连接杆一(5
‑
4)中部连接;连接杆一(5
‑
4)一端固定在撑杆三(5
‑
5)上,撑杆三(5
‑
5)、撑杆四(5
‑
6)底端均安装在线夹组件(5
‑
7)上,撑杆三(5
‑
5)、撑杆四(5
‑
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钢绞线压码组件(5
‑
9)与连接杆二(5
‑
8)的两端连接,撑杆一(5
‑
1)、撑杆二(5
‑
2)、撑杆三(5
‑
5)、撑杆四(5
‑
6)上均设置有线夹十一(5
‑
10),线夹十一(5
‑
10)的安装高度相互对称;阶梯式连接组件(5)还包括第一连接索(5
‑
11)、第二连接索(5
‑
12),第一连接索(5
‑
11)穿过若干个连接件(5
‑
3)、弧形托索线夹一(6
‑
3)与弧形托索线夹二(6
‑
4)的组合件,第二连接索(5
‑
12)穿过若干个线夹组件(5
‑
7)、弧形托索线夹三(6
‑
6)与弧形托索线夹四(6
‑
7)的组合件,第一连接索(5
‑
11)、第二连接索(5
‑
12)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基础桩(2)上;连接杆一(5
‑
4)的长度大于连接杆二(5
‑
8)的长度;托索组件(6)包括连接组件一(6
‑
1)、固定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灏海,李泽,姜美娇,
申请(专利权)人:阿奇立新能源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