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50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栽培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包括外壳、踏板块、筒体和注射管,外壳的中部左右两侧开设槽口,外壳的中部嵌套设置有踏板块,注射管贯穿外壳和筒体内部设置,推杆嵌入注射管内部设置,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塞,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按压端,推杆的上端嵌套设置有复位弹簧,注射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洒器,注射管的顶部与把手固定连接,把手与按压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该装置通过按压端受到作用力向下时,按压端会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利用了弹簧的压力对推杆进行限位,使得喷射出来的药液达到自动定量的效果,有利于幼苗的生长。有利于幼苗的生长。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栽培工具
,具体为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育苗移栽是现代农业经常采用的一种栽培措施,由于播种育苗密度大,如果在原床上继续培养两年生长以上的苗木,就会造成营养面积小,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苗木枝叶少,苗干细弱,地下根量也少,造林成活率低的不良后果,为了培育健壮苗木,必须进行移苗,移苗该方法可提高单位土地出苗率,便于集中精细管理,节约种子,提高了成活率,减少弱苗的产生,降低了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育苗移栽可按预期的规格栽培和选苗定苗,有利于保证田间种植密度;
[0003]现有的技术一般采取开穴后在移苗穴中喷施生根剂、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而后将苗木移栽于穴中埋土定植,但栽培要开穴在进行喷射的药液,该方法步骤较多,操作时费工费力,工作效率较低,且喷射的药液的使用量不同,使得部分幼苗达不到精准的药液用量,从而影响幼苗的存活率;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以解决上述装置幼苗开穴后需要进行喷射的药液,操作时费工费力和喷射的药液的使用量不同,使得部分幼苗达不到精准的药液用量,从而影响幼苗的存活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幼苗开穴后需要进行喷射的药液,操作时费工费力和喷射的药液的使用量不同,使得部分幼苗达不到精准的药液用量,从而影响幼苗的存活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包括外壳、踏板块、筒体和注射管,所述外壳的中部左右两侧开设槽口,所述外壳的中部嵌套设置有踏板块,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筒体,所述注射管贯穿外壳和筒体内部设置,所述推杆嵌入注射管内部设置,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外壳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两个扩土块;
[0007]所述踏板块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绳,两个所述扩土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端,所述筒体的底部嵌套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按压端,所述推杆的上端嵌套设置有复位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踏板块的呈“工”型结构,所述踏板块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钢绳与固定端进行固定连接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筒体贯穿通孔嵌套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底部与外壳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注射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洒器,所述注射管的顶部与把手固定连
接,所述把手与按压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大小与注射管内壁贴合密封设置。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扩土块的内壁呈镂空设置,两个所述扩土块与外壳进行合页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踏板块的中部嵌入外壳的左右两侧开设的槽口进行活动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通过设置踏板块受到作用力向下时,踏板块的中部向下挤压压力弹簧,当松开踏板块时,压力弹簧进行强力的回弹,使得踏板块向上快速运动,利用踏板块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的钢绳对着固定端进行一个拉动的作用力,使得固定端带动扩土块进行扩张,从而达到自动开穴的目的,提高了开穴的工作效率。
[0016]2、其次,该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通过设置按压端受到作用力向下时,按压端会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同时推杆向下带动活塞进行向下运动,当放开按压端时,复位弹簧将自动回弹,此时的按压端受到复位弹簧的回弹势能,使得按压端进行向上运动,同时按压端带动推杆回到初始位置,利用了弹簧的压力对推杆进行限位,使得喷射出来的药液达到自动定量的效果,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注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踏板块和扩土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外壳1、踏板块2、钢绳201、通孔202、筒体3、压力弹簧301、注射管4、喷洒器401、推杆5、活塞501、按压端502、复位弹簧503、把手6、扩土块7、固定端7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
[0023]实施例1: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包括外壳1、踏板块2、筒体3和注射管4,外壳1的中部左右两侧开设槽口,外壳1的中部嵌套设置有踏板块2,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筒体3,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6,外壳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两个扩土块7;
[0024]踏板块2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绳201,两个扩土块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端701,筒体3的底部嵌套设置有压力弹簧301;
[0025]踏板块2的呈“工”型结构,踏板块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202,钢绳201与固定端701进行固定连接设置,筒体3贯穿通孔202嵌套设置有压力弹簧301,压力弹簧301底部与外壳固定连接,两个扩土块7的内壁呈镂空设置,两个扩土块7与外壳1进行合页连接,踏板块2的中部嵌入外壳1的左右两侧开设的槽口进行活动连接;
[0026]在使用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时,可通过一手抓住把手6,将扩土块7对向需要开穴的位置后,可通过脚踩踏板块2,将扩土块7插入土壤内,当踏板块2向下滑动时,踏板块2的中部向下挤压压力弹簧301,当松开踏板块2时,压力弹簧301进行强力的回弹,使得踏板块2向上快速运动,利用踏板块2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的钢绳201对着固定端701进行
一个拉动的作用力,使得固定端701带动扩土块7进行扩张,从而达到开穴的目的。
[0027]实施例2:参考说明书附图2

4可得知,实施例2与实施1的不同在于:注射管4贯穿外壳1和筒体3内部设置,推杆5嵌入注射管4内部设置,推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塞501,推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按压端502,推杆5的上端嵌套设置有复位弹簧503,注射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洒器401,注射管4的顶部与把手6固定连接,把手6与按压端50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03,活塞501的大小与注射管4内壁贴合密封设置;
[0028]在上述基础上,当开穴完成后可通过按压端502向下挤压,当按压端502向下时会对复位弹簧503进行压缩,同时推杆5向下带动活塞501进行向下运动,活塞501在注射管4内部进行推进时会产生负压,使得注射管4内部的药液通过喷洒器401进行喷射出来,当放开按压端502时,复位弹簧503将自动回弹,此时的按压端502受到复位弹簧503的回弹势能,使得按压端502进行向上运动,同时按压端502带动推杆5回到初始位置,利用了弹簧的压力对推杆5进行限位,使得喷射出来的药液达到自动定量的效果,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包括外壳(1)、踏板块(2)、筒体(3)和注射管(4),所述外壳(1)的中部左右两侧开设槽口,所述外壳(1)的中部嵌套设置有踏板块(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筒体(3),所述注射管(4)贯穿外壳(1)和筒体(3)内部设置,推杆(5)嵌入注射管(4)内部设置,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6),所述外壳(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两个扩土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块(2)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绳(201),两个所述扩土块(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端(701),所述筒体(3)的底部嵌套设置有压力弹簧(301),所述推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活塞(501),所述推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按压端(502),所述推杆(5)的上端嵌套设置有复位弹簧(5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苗移苗穴用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块(2)的呈“工”型结构,所述踏板块(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202),所述钢绳(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旭东庄芮宁庄轩恺王嘉佳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盛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