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转换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9138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6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型转换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模型转换方法包括:获取待转换的原始模型文件以及转换配置参数;根据转换配置参数构建转换环境,转换环境为可供转换工具运行的环境;在转换环境下利用转换工具对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目标模型文件。该方法根据转换配置参数自动构建转换环境并自动完成模型转换,显著提高了模型转换效率,避免了人为风险,降低了人力成本。降低了人力成本。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型转换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学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型转换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手机的拍照质量不断提升,可以应对更多的复杂场景和问题,这些显著的变化得益于神经网络模型在移动端的应用。然而,不同的手机设备依托的芯片不同,在部署侧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训练框架下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在不同厂商的手机上部署时所应用的推理框架是不同的,因此在训练好模型后,还需要经历从训练模型到推理模型的转换、适配、对分、性能评估等过程,才能真正将模型投入使用。
[0003]目前,对于模型转换,通常的做法是由人工在服务器上部署一套或多套转换环境进行手工转换,该过程耗时较长,且容易引入人为错误,不利于模型的快速部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转换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转换方法,包括:获取待转换的原始模型文件以及转换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构建转换环境,所述转换环境为可供转换工具运行的环境;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目标模型文件。
[0007]上述方法根据转换配置参数自动构建转换环境并自动完成模型转换,显著提高了模型转换效率,避免了人为风险,降低了人力成本。
[0008]另外,该方法可以实现为一个线上的模型转换系统,用户在进行模型转换时统一都通过该系统进行,即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模型转换步骤,而不再依靠用户的个人经验进行转换环境的配置以及资源管理,从而有利于改善转换过程中的错误复现困难、转换过程难以规模化、在人力资源发生变更时(例如,有经验的开发人员离职)系统难以继续迭代的问题。并且,在有新设备引入时,只要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更新(支持新的转换流程),所有用户都可以受益,从而有利于新设备的快速引入和验证。
[0009]注意,上述方法中的模型,可以是神经网络模型,但也可以是其他模型。
[00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构建转换环境,包括:获取模型转换通用的基础镜像,并根据所述基础镜像构建容器;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获取所述转换工具以及所述转换工具运行所依赖的资源;所述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目标模型文件,包括:在所述容器中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目标模型文件。
[0011]不同的模型转换任务依赖于不同的转换环境,基础镜像可以认为是这些转换环境
中公共的部分,例如,操作系统、Python开发包、C++开发包等,这部分内容不会轻易修改,并且可以保证其正确性,从而基于基础镜像可以创建出“干净的”容器。
[0012]而容器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可以在每个容器中加入针对于不同模型转换任务的个性化部分,比如不同的转换工具以及这些转换工具所依赖的资源。利用容器执行转换任务,可以使得各个转换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独立运行,互不干扰,即使某个转换任务在运行时发生了错误,最多也只会破坏其所在容器的内部环境,不会影响其他转换任务的运行,从而有效保障了模型转换过程的稳定性,对模型的批量转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且,随着转换任务执行完毕,容器也就销毁了,不会遗留下未解决的错误。
[00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环境包括所述转换工具运行所依赖的资源,所述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构建转换环境,包括: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从资源管理服务器上获取所述资源。
[0014]资源管理服务器可以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在需要构建转换环境时将资源拉取到执行模型转换任务的服务器上,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用户都使用相同的资源集合,避免了由每个用户自己进行资源维护,资源分布零散、资源版本管理混乱的问题。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目标模型文件,包括: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确定转换流程,所述转换流程包括模型转换所涉及的至少一个转换模块;在所述转换环境下执行所述转换流程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目标模型文件;其中,所述转换流程中的转换模块在执行时调用所述转换工具。
[0016]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可将每个转换环节实现为一个转换模块(转换模块中可以包含一些脚本或者转换工具),然后通过串联转换模块形成完整的转换流程,从而实现了转换过程的模块化。各转换模块可以灵活进行组合,并且在不同的转换流程中进行重用,每个转换模块还可以单独进行维护。
[00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从资源管理服务器获取,通过在所述容器中执行转换流程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所述转换流程包括模型转换所涉及的至少一个转换模块;模型转换在线上的模型转换系统中进行,所述模型转换系统的更新包括以下三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础镜像的更新:在线下测试好新的基础镜像后,将对应于所述新的基础镜像的构建脚本上传至线上,并基于所述构建脚本在线上构建所述新的基础镜像;所述资源的更新:在线下测试好新的资源包后,将所述新的资源包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服务器;所述转换流程的更新:在线下测试好新的转换模块后,将所述新的转换模块上传至线上,和/或,在线下测试好新的转换流程后,将所述新的转换流程的描述参数上传至线上。
[0018]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型转换系统的更新过程,该更新过程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基础镜像的更新、资源的更新以及转换流程的更新,如果这三个层面都存在更新,可以依次进行。并且,更新内容对所有的系统用户都是统一的,所有用户都可以受益,避免了各用户独自进行方法的更新和维护所带来的管理混乱的问题。
[00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目标模型文件,包括: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多级转换,得到所述目标模型文件;其中,每级转换得到一个中间模型文件,最后一级转换得到的中间模型文件为所述目标模型文件。
[0020]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原始模型文件并非一次性转换为目标模型文件,而是经过若干次中间转换后才转换为目标模型文件,此举一方面可以降低转换难度(现有转换工具可能不支持直接一次性完成转换),另外也使得转换流程可以拆分为多个转换模块,从而进行模块化管理。
[00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转换的原始模型文件以及转换配置参数,包括:从终端设备的可视化界面上获取用户提交的所述原始模型文件以及所述转换配置参数;或者,接收代码仓库发送的模型转换通知,响应所述模型转换通知,从所述代码仓库中获取用户提交的转换配置文件,并根据所述转换配置文件所指示的存储位置获取所述原始模型文件以及所述转换配置参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转换的原始模型文件以及转换配置参数;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构建转换环境,所述转换环境为可供转换工具运行的环境;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目标模型文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构建转换环境,包括:获取模型转换通用的基础镜像,并根据所述基础镜像构建容器;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获取所述转换工具以及所述转换工具运行所依赖的资源;所述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目标模型文件,包括:在所述容器中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目标模型文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环境包括所述转换工具运行所依赖的资源,所述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构建转换环境,包括: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从资源管理服务器上获取所述资源。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转换环境下利用所述转换工具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目标模型文件,包括:根据所述转换配置参数确定转换流程,所述转换流程包括模型转换所涉及的至少一个转换模块;在所述转换环境下执行所述转换流程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得到所述目标模型文件;其中,所述转换流程中的转换模块在执行时调用所述转换工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从资源管理服务器获取,通过在所述容器中执行转换流程对所述原始模型文件进行转换,所述转换流程包括模型转换所涉及的至少一个转换模块;模型转换在线上的模型转换系统中进行,所述模型转换系统的更新包括以下三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础镜像的更新:在线下测试好新的基础镜像后,将对应于所述新的基础镜像的构建脚本上传至线上,并基于所述构建脚本在线上构建所述新的基础镜像;所述资源的更新:在线下测试好新的资源包后,将所述新的资源包上传至所述资源管理服务器;所述转换流程的更新:在线下测试好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皓孙浩张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极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