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02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构件领域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包括底座、长侧边、短侧边、顶盖、灌浆槽、限位钢筋和补浆孔;所述底座呈长方体,底座顶部固定有第一U型钢筋;所述长侧边固定于底座长边的顶部,长侧边水平方向的两侧固定有第二U型钢筋;所述短侧边固定于所述底座短边的顶部,短侧边内侧固定有第三U型钢筋;所述第二U型钢筋和第三U型钢筋相邻。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底座与四个侧板互相之间的连接节点均预留了足够的钢筋,且各个节点使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连接,此种方式组成的电力井结构稳定,并形成封闭的空间,还在底座上预留了止水钢板,起到防漏水的效果。漏水的效果。漏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领域的
,具体是指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井是地下管线或管道中重要的构筑物。传统电力井一般为砌砖或者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两种形式,砌砖式电力井存在工期长,作业效率低,操作不便捷等缺点;整体式预制电力井存在制作难度大、单个构件重量大、运输成本高、吊装设备要求高等缺点。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21767927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力井,包括:底座、多块侧板以及盖板,所述侧板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燕尾块,且另一侧设置有供所述燕尾块滑移嵌入的燕尾槽,所述侧板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插杆,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所述插杆穿设的插孔,所述插杆的下端侧壁设置有用于钩紧所述底座下端面的卡钩。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预制式和模块化的电力井,实现电力井的分体生产和现场组装施工,施工时不受场地环境的影响,并且结构强度高,施工周期快。
[0004]上述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但侧板之间仅采用尾槽和榫卯的连接的方式并不稳定,且各部分间无封闭连接,存在漏水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其底座与四个侧板互相之间的连接节点均预留了足够的钢筋,且各个节点使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连接,此种方式组成的电力井结构稳定,并形成封闭的空间,还在底座上预留了止水钢板,起到防漏水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包括底座、长侧边、短侧边和顶盖;
[0008]所述底座呈长方体,所述底座顶部沿外周竖直固定有多个第一U型钢筋的开口端;
[0009]两所述长侧边固定于所述底座两长边的顶部,所述长侧边的两侧水平固定有多个第二U型钢筋的开口端;
[0010]两所述短侧边固定于所述底座两短边的顶部,所述短侧边内侧的两端水平固定有多个第三U型钢筋的开口端;所述第二U型钢筋与所述第三U型钢筋交错设置;
[0011]所述长侧边、所述短侧边的底部均开设有灌浆槽;所述灌浆槽罩设在所述第一U型钢筋外;
[0012]所述顶盖固定在所述长侧边顶部、所述短侧边顶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长侧边顶部、所述短侧边顶部均间隔竖直固定有限位钢筋;所述顶盖上开设竖直贯通的灌浆孔;所述限位钢筋固定在所述灌浆孔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长侧边、所述短侧边均开设有竖直贯通的补浆孔;所述补浆孔与所述灌浆槽相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长侧边的内侧、所述短侧边的内侧均横向开设有模具定位孔;所述
模具定位孔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001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部固定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贴于所述底座顶部外周设置;所述第一U型钢筋固定在所述止水钢板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钢筋延伸出所述长侧边或者所述短侧边的长度,小于顶盖的厚度。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预先在工厂生产各个部件,运送至现场后在进行组装,使其相较于传统的现场施工的电力井施工周期短;相较整体式预制电力井运输成本低,吊装设备要求低。
[0020]2、预制形式的构件尺寸精度高、外观质量好。
[0021]3、底座与四个侧板互相之间的连接节点均预留了足够的钢筋,且各个节点使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连接,使形成的空间结构稳定。
[0022]4、底座上预留了止水钢板,起到防止电力井漏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5]图3为底座、长侧边和短侧边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0026]图4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长侧边的俯视斜视图;
[0028]图6为长侧边的仰视斜视图;
[0029]图7为短侧边的俯视斜视图;
[0030]图8为短侧边的仰视斜视图;
[0031]图9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33]1、底座;11、第一U型钢筋;12、止水钢板;2、长侧边;21、第二U型钢筋;3、短侧边;31、第三U型钢筋;4、顶盖;41、灌浆孔;5、模具定位孔;6、灌浆槽;7、限位钢筋;8、补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5]参见图1至图9,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包括底座1、长侧边2、短侧边3和顶盖4;
[0036]所述底座1呈长方体,所述底座1顶部沿外周竖直固定有多个第一U型钢筋11的开口端;
[0037]两所述长侧边2固定于所述底座1两长边的顶部,所述长侧边2的两侧水平固定有多个第二U型钢筋21的开口端;
[0038]两所述短侧边3固定于所述底座1两短边的顶部,所述短侧边3内侧的两端水平固定有多个第三U型钢筋3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U型钢筋21与所述第三U型钢筋31交错设置;
[0039]所述长侧边2、所述短侧边3的底部均开设有灌浆槽6;所述灌浆槽6罩设在所述第一U型钢筋11外;
[0040]所述顶盖4固定在所述长侧边2顶部、所述短侧边3顶部。
[0041]底座1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上表面外围布置第一U型钢筋11,第一U型钢筋11的布置高度略低于长侧边2及短侧边3中的灌浆槽6的高度。底座1的第一U型钢筋11起到与长侧边2、短侧边3之间的连接作用。长侧边2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两侧布置平行于内表面的第二U型钢筋21,起到加强与短侧边3之间的连接作用,长侧边2底部预留灌浆槽6,起到与底座1连接的作用。短侧边3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两侧布置垂直于内表面的第三U型钢筋31,起到加强与长侧边2之间的连接作用,短侧边3底部预留灌浆槽6,起到与底座1连接的作用。长侧边2与短侧边3两者呈直角布置,长侧边2的侧面紧贴与短侧边3的内表面上。短侧边3、长侧边2之间的内部连接节点采用模具封堵。顶盖4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底座1、长侧边2、短侧边3各部分之间的节点采用现场支模浇筑的连接方式。顶盖4与长侧边2、短侧边3之间采用灌浆料填充的方式。
[0042]进一步的,所述长侧边2顶部、所述短侧边3顶部均间隔竖直固定有限位钢筋7;所述顶盖4上开设竖直贯通的灌浆孔41;所述限位钢筋7固定在所述灌浆孔41内。
[0043]长侧边2和短侧边3的顶部布置有限位钢筋7,限位钢筋7外伸的长度略小于顶盖4的厚度,起限位和固定顶盖4的作用。顶盖4外围布置数个灌浆孔41,长侧边2、短侧边3顶部的限位钢筋7从此孔穿入。
[0044]进一步的,所述长侧边2、所述短侧边3均开设有竖直贯通的补浆孔8;所述补浆孔8与所述灌浆槽6相连通。
[0045]所述长侧边2、所述短侧边3的上部预留有补浆孔8,补浆孔8贯通至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长侧边(2)、短侧边(3)和顶盖(4);所述底座(1)呈长方体,所述底座(1)顶部沿外周竖直固定有多个第一U型钢筋(11)的开口端;两所述长侧边(2)固定于所述底座(1)两长边的顶部,所述长侧边(2)的两侧水平固定有多个第二U型钢筋(21)的开口端;两所述短侧边(3)固定于所述底座(1)两短边的顶部,所述短侧边(3)内侧的两端水平固定有多个第三U型钢筋(3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U型钢筋(21)与所述第三U型钢筋(31)交错设置;所述长侧边(2)、所述短侧边(3)的底部均开设有灌浆槽(6);所述灌浆槽(6)罩设在所述第一U型钢筋(11)外;所述顶盖(4)固定在所述长侧边(2)顶部、所述短侧边(3)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预制电力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侧边(2)顶部、所述短侧边(3)顶部均间隔竖直固定有限位钢筋(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张永辉王培新余永强周勇黄身浩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