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95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无纺布,其为一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解决了现有弹性无纺布在舒适性方面无法给出具体限定,造成舒适的稳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基于此,还提出一种带有弹性无纺布的吸收物品,用于解决吸收物品穿戴时要不舒适性稳定的技术问题。时要不舒适性稳定的技术问题。时要不舒适性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0001]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无纺布及吸收物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中,特别是拉拉裤产品中,腰围部件通常都采用上下两层无纺布夹持多个弹性橡筋的方式进行设置,如中国专利号:CN202121462723.5公开的一种弹性腰围无纺布,包括上层弹性无纺布、下层弹性无纺布以及夹设在两者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由为100-400根橡筋排布在同一平面组成,所述橡筋的直径为10d-200d之间,所述上层弹性无纺布、下层弹性无纺布与弹性元件复合后的拉伸倍率为1-5倍之间的任意数值;将复合后的材料拉伸两倍,单根橡筋压强为9.5-750N/m2之间的任意数值;复合后的材料透气率为480-2600cc/cm2/sec之间的任意数值。其解决了现有的弹性腰围材料欠缺舒适性的问题。
[0003]现有的弹性腰围的弹性橡筋的设置往往是具有较大的间距,间距通常设置在2mm至3mm的区间,而弹性橡筋的直径通常是在0.1mm至0.5mm。虽然,已经有许多吸收物品在腰围部分将弹性橡筋的间距缩小、弹性橡筋的直径缩小、弹性橡筋的数量增加,但是并没有一个较为有效的标准设置,对于弹性橡筋与间距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没有较为准确的限制,而且也存在穿着舒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弹性无纺布,其解决了现有弹性无纺布在舒适性方面无法给出具体限定,造成舒适的稳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基于此,还提出一种带有弹性无纺布的吸收物品,用于解决吸收物品穿戴时要不舒适性稳定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弹性无纺布,其为一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11-50条,或者51-100条,或者101-200条,或者201-400条。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橡筋的直径为0.01mm至0.3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层合体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所述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中分别至少设置有五条以上的弹性橡筋,当层合体拉伸至平直时,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和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或小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上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区域与下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
[0009]进一步的,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0010]进一步的,下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下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0011]进一步的,中区域包括上弹性过渡区、下弹性过渡区,所述上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且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所述下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区域还包括位于上弹性过渡区与下弹性过渡区之间的中弹性过渡区,所述中弹性过渡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小于下弹性过渡区的弹性拉力。
[0013]进一步的,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的宽度比值为1:(1~5):(1~2)。
[0014]一种吸收物品,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沿纵向方向分别具有前腰区、裆区、后腰区,所述后腰区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紧固相连,或者所述后腰区的左右两侧与前腰区可拆卸重复连接,所述前腰区和/或后腰区包括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
[00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弹性无纺布,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这样可以给定一个较好的弹性橡筋的分布状态,使得这种弹性无纺布在使用时,特别是在应用于吸收制品时,在腰围部分会具有较好的舒适性。而且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确定选择对应的透气面积占比,从而实现不同性能下的透气性的需求,而且当透气面积占比较低时,可以通过打孔的方式来实现透气性能的增加。其实现了对于舒适性与透气性的协调问题,并侧重于舒适性。
[0017]另外,各弹性橡筋是分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均布的,另外一种是根据人体的曲线设置成不同的间距分布。
[0018]弹性无纺布分配为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并具体限定了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和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上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区域与下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上区域可以实现有效的锁紧目的,并通过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的增大,来减少勒痕的产生。而下区域主要起到紧贴的目的,其减少了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减少了分布密度。而中区域主要起到稳定的目的,其一是保证弹性腰围形状的稳定,减少折皱,其二是保证透气性能的稳定,提供更好的透气效果,其三是保证包覆性能的稳定,实现一定程度的紧贴感,但又不会产生勒感。
[0019]本方案中,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的弹性橡筋数量均应大于5条,较佳的数量范围应该在20:20:10,并通过各区域宽度的不同,来实现密度的不同,通过弹性橡筋粗细的调节来实现弹性大小的调节。而对于各弹性橡筋的长度,应尽量保持在一个数值上下偏移,不宜
有较大差距,从而保证形成弹性腰围后整体保持较好的外观造型。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这样可以有效保障上区域拉力的均匀性,可以有效保证上区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外观的均匀性。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减小,这样也可以有效保证上区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外观的均匀性。下区域的具体设置与上区域的功能效果是相似的。通过上弹性过渡区、下弹性过渡区的设置,可以避免因为弹性拉力变化太大而导致连接部位产生较大折皱,使得穿戴产生不舒适感,或者使得外观形成较大鼓包等不良状态。通过设置,可以形成弹性拉力的平缓过渡。并且设置了中弹性过渡区,可以实现更好的平缓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无纺布,其为一层合体,所述层合体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及夹持设于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的多条弹性橡筋,各弹性橡筋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定义各相邻弹性橡筋之间的中心间距的平均值为L,定义各弹性橡筋的直径的平均值为D,定义透气面积占比为(L-D)/L,L的取值范围为0.1mm至5mm,10%<透气面积占比<80%,或者透气面积占比>90%,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8条至1100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筋的数量为11-50条,或者51-100条,或者101-200条,或者201-400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筋的直径为0.01mm至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合体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所述上区域、中区域、下区域中分别至少设置有五条以上的弹性橡筋,当层合体拉伸至平直时,上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和大于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下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大于或小于中区域的弹性拉力的平均值,上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区域与下区域中的弹性橡筋的分布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弹性拉力的差值小于10%,或者上区域中的各弹性橡筋的拉力由上至下依次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素敏
申请(专利权)人:米润泉州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