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83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单元和一个以上的第二装配单元;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端盖进风口;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包括第一壳体、两组第一发电机主体和隔筒,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隔筒端部安装固定,每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均包括同轴安装的第一定子、第二转子和第一离心风扇,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壳体出风口,所述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隔筒进风口;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的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一壳体端部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两所述第一离心风扇形成的散热风共用了同一所述第一壳体出风口,其不仅具有简单的散热结构,整个电机结构也更紧凑。整个电机结构也更紧凑。整个电机结构也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机同轴串联使用时,常用有两种做法:一是每个待串联的电机单体为一个完整的电机,然后每个待串联的电机单体直接同轴串联,该种串联方法,优点是可以灵活的增减串联的电机单体,但缺点是串联时,为使每个电机单体的散热互不影响,常需将相邻两电机单体的间距隔的比较远,而这常导致电机单体串联后,形成的电机的整体轴向长度较长,占地较大,结构不紧凑;另一种是在一个电机壳体内串联数组定子、转子对,这种串联方法,电机的结构相对紧凑,但无法灵活增减串联的定子、转子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单元和一个以上的第二装配单元;其中,
[0005]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端盖进风口;
[0006]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包括第一壳体、两组第一发电机主体和隔筒,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隔筒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隔筒远离的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的一端侧,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隔筒端部安装固定,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同轴镜像对称连接,每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均包括同轴依次安装的第一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一离心风扇,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壳体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出风口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径向外侧,所述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隔筒进风口;
[0007]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的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隔筒的一端侧、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一壳体端部安装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有的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的同一侧,所有的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均同轴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隔筒一一间隔排列、且相邻两两连接。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装配单元,所述第一装配单元、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和所述第三装配单元依次排列分布;所述第三装配单元包括第二壳体和一组第二发电机主体,所述第二发电机主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发电机主体包括同轴依次安装的第二定子、第二转子和第二离心风扇,所述第二定子和所述第二转子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扇靠近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一端敞开,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壳体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扇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三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
的所述隔筒固定安装。
[0010]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的设置,可形成散热风的同时,还可使散热风由所述第一离心风扇的径向输出,以便散热风的出风口如所述第一壳体出风口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而非端壁上,避免串联的第一发电机主体均由端壁进出风时,串联的发电机主体需间隔较长的轴向距离,来让串联的第一发电机主体各自己的散热风互不干扰,也就是说,相比轴流风扇,所述第一离心风扇的设置,可让串联电机内串联的发电机主体可更为紧凑的安装,安装后轴向总长度可更短。
[0011]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一方面,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内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内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的散热风均由同一所述第一壳体出风口出,两所述第一离心风扇形成的散热风共用了同一所述第一壳体出风口,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不仅具有简单的散热结构,整个电机结构也更紧凑。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和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各自形成模块化的单元,串联电机内发电机主体数量要求不同时,不用将串联电机整体换掉,只需在原有串联电机上增、减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即可,如增加一个所述第二装配单元,让所述发电机单元内具有四个发电机主体。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所述发电机单元具有更为灵活应用的装配结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串联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实心箭头表示第一路风的路径,单边箭头表示第二路风的路径,双边箭头表示第三路风的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的较佳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包括依次排列分布的第一装配单元10、第二装配单元20和第三装配单元30;其中,
[0017]所述第一装配单元10包括端盖1,所述端盖1上开设有端盖进风口11;
[0018]所述第二装配单元20包括第一壳体2、两组第一发电机主体3和隔筒4,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隔筒4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壳体2位于所述隔筒4远离的所述第一装配单元10的一端侧,所述第一壳体2与所述隔筒4端部安装固定,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且同轴镜像对称连接,每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均包括同轴依次安装的第一定子31、第一转子32和第一离心风扇33,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33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壳体2上开设有第一壳体出风口21,所述第一壳体出风口21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33径向外侧,所述隔筒4的侧壁上开设有隔筒进风口41;
[0019]所述第三装配单元30包括第二壳体5和一组第二发电机主体6,所述第二发电机主体6位于所述第二壳体5内,所述第二发电机主体6包括同轴依次安装的第二定子61、第二转子62和第二离心风扇63,所述第二定子61和所述第二转子62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扇63靠近
所述第二装配单元20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5靠近所述第二装配单元20的一端敞开,所述第二壳体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壳体出风口51,所述第二壳体出风口51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扇63的径向外侧;
[0020]所述第一装配单元10的所述端盖1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20的所述第一壳体2端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三装配单元30的所述第二壳体5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20的所述隔筒4固定安装。
[0021]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二装配单元20内具有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所述第三装配单元30内具有一组所述第二发电机主体6,也就是说,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内一共有三组串联的发电机主体,三组串联的发电机主体串联使用,具有更大的输出范围。
[0022]本技术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较佳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设有所述第一离心风扇33,所述第二发电机主体6设有所述第二离心风扇63,工作时,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和所述第二发电机主体6可各自对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3和所述第二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单元和一个以上的第二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端盖进风口;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包括第一壳体、两组第一发电机主体和隔筒,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隔筒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隔筒远离的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的一端侧,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隔筒端部安装固定,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同轴镜像对称连接,每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均包括同轴依次安装的第一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一离心风扇,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壳体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出风口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发电机主体的所述第一离心风扇径向外侧,所述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隔筒进风口;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的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隔筒的一端侧、与所述第二装配单元的所述第一壳体端部安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电机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峰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纳集电电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