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079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属于混凝土现场浇注技术领域。该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车载泵、直管、泵管、管道支架、水平管以及布料机,车载泵设置在长纵坡的坡顶位置处,车载泵与泵管连接,泵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泵管形成通路,管道支架安装在长纵坡上,管道支架用于支撑泵管,泵管的自由端与水平管连接,水平管的自由端与布料机固定连接,布料机设置在作业面处,车载泵、泵管、水平管以及布料机连接形成通路,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通过安装车载泵、直管、泵管、管道支架、水平管以及布料机的配合,实现了长纵坡大跨度大体积的混凝土输送。实现了长纵坡大跨度大体积的混凝土输送。实现了长纵坡大跨度大体积的混凝土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现场浇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交通强国战略的落地,一大批山区高速公路纷纷上马。在山区地貌特有的施工条件下,大跨度桥梁在高速公路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区地貌的两岸山体陡峭,无便道可直达施工场地,给桥梁基础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0003]现有技术中心对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输送通常采用塔吊浇筑或者传送带浇筑进行施工,塔吊浇筑虽然施工成本低廉,但是工期长,施工效率低下,传送带浇筑需要专门设计传送带,造价高昂,因此,现有技术中对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混凝土输送的施工工期和造价不可兼得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存在着工期与造价不可兼得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车载泵、直管、泵管、管道支架、水平管以及布料机,所述车载泵设置在长纵坡的坡顶位置处,所述车载泵与所述泵管连接,所述泵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泵管形成通路,所述管道支架安装在长纵坡上,所述管道支架用于支撑所述泵管,所述泵管的自由端与所述水平管连接,所述水平管的自由端与所述布料机固定连接,所述布料机设置在作业面处,所述车载泵、所述泵管、所述水平管以及所述布料机连接形成通路。
[0006]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通过安装所述车载泵、所述直管、所述泵管、所述管道支架、所述水平管以及所述布料机的配合,实现了长纵坡大跨度大体积的混凝土输送,所述车载泵提供动力,混凝土在所述车载泵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直管、所述泵管以及所述水平管输送到所述布料机内部,所述车载泵、所述直管、所述泵管、所述管道支架、所述水平管以及所述布料机都是常见物品,不需要额外购置设计,因此,能够节省大量的额外费用,从而实现节省工期的同时减少造价。
[0007]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管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标准管节,所述标准管节的自由端与所述调整管节固定连接,所述调整管节与所述弯头固定连接,所述弯头与所述布料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混凝土的流速。
[0008]进一步地,所述泵管之间设置有过度结构,所述过度结构包括水平锚管、防护栏以及十字扣件,所述水平锚管有钢管搭设而成,所述锚管端头采用所述十字扣件搭设成所述防护栏,所述泵管固定在所述水平管上,所述过度结构用于避免高度落差过大导致的局部
堵塞。
[0009]进一步地,所述泵管的外侧设置有保湿层,所述保湿层围设在所述泵管的外壁,防止高温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造成堵管。
[0010]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安装车载泵、直管、泵管、管道支架、水平管以及布料机的配合,实现了长纵坡大跨度大体积的混凝土输送,车载泵提供动力,混凝土在车载泵的作用下通过直管、泵管以及水平管输送到布料机内部,车载泵、直管、泵管、管道支架、水平管以及布料机都是常见物品,不需要额外购置设计,因此,能够节省大量的额外费用,从而实现节省工期的同时减少造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泵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上述附图中:1、车载泵;2、直管;3、泵管;4、管道支架;5、水平管;6、布料机;7、标准管节;8、调整管节;9、弯头;10、过度结构;11、水平锚管;12、防护栏;13、十字扣件;14、保湿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车载泵1、直管2、泵管3、管道支架4、水平管5以及布料机6,所述车载泵1设置在长纵坡的坡顶位置处,所述车载泵1与所述泵管3连接,所述泵管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泵管3形成通路,所述管道支架4安装在长纵坡上,所述管道支架4用于支撑所述泵管3,所述泵管3的自由端与所述水平管5连接,所述水平管5的自由端与所述布料机6固定连接,所述布料机6设置在作业面处,所述车载泵1、所述泵管3、所述水平管5以及所述布料机6连接形成通路。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通过安装所述车载泵1、所述直管2、所述泵管3、所述管道支架4、所述水平管5以及所述布料机6的配合,实现了长纵坡大跨度大体积的混凝土输送,所述车载泵1用于给混凝土运输提供动力,所述车载泵1采用SY5133THB

9018C

6E型车载泵,混凝土在所述车载泵1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直管2、所述泵管3以及所述水平管5输送到所述布料机6内部,所述车载泵1、所述直管2、所述泵管3、所述管道支架4、所述水平管5以及所述布料机6都是常见物品,不需要额外购置设计,因此,能够节省大量的额外费用,从而实现节省工期的同时减少造价。
[0017]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如图1所示,所述水平管5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标准管节7,所述标准管节7的自由端与所述调整管节8固定连接,所述调整管节8与所述弯头9固定连接,所述弯头9与所述布料机6的输入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混凝土的流速。
[0018]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如图1所示,所述泵管3之间设置有过度结构10,所述过度结构10包括水平锚管11、防护栏12以及十字扣件13,所述水平锚管11有钢管
搭设而成,所述水平锚管11端头采用所述十字扣件13搭设成所述防护栏12,所述泵管3固定在所述水平管5上,所述过度结构10用于避免高度落差过大导致的局部堵塞。
[0019]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如图2所示,所述泵管3的外侧设置有保湿层14,所述保湿层14围设在所述泵管3的外壁,通常在所述泵管3的表面包一层草包用水保持湿润状态,草包价格便宜,吸水性强,能够有效防止高温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造成堵管。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有益效果仅仅是在特定情况下与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实施方案相比达到更好的有益效果,而不是要在行业中直接达到最优秀使用效果。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泵(1)、直管(2)、泵管(3)、管道支架(4)、水平管(5)以及布料机(6),所述车载泵(1)设置在长纵坡的坡顶位置处,所述车载泵(1)与所述泵管(3)连接,所述泵管(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泵管(3)形成通路,所述管道支架(4)安装在长纵坡上,所述管道支架(4)用于支撑所述泵管(3),所述泵管(3)的自由端与所述水平管(5)连接,所述水平管(5)的自由端与所述布料机(6)固定连接,所述布料机(6)设置在作业面处,所述车载泵(1)、所述泵管(3)、所述水平管(5)以及所述布料机(6)连接形成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纵坡大落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5)的自由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黎明贾优秀王志永李华东李瑞黄许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