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63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涉及传统医药技术,包括竹筒,所述竹筒包括第一端部、竹节隔断,所述第一端部、竹节隔断分别位于第二端部的两侧,竹筒被第二端部分隔成两个腔室;竹制药筒还包括可拆卸部件,可拆卸部件套设在第一端部的一端,所述可拆卸部件为橡胶材质,所述可拆卸部件呈筒状结构,所述可拆卸部件与竹筒大小相匹配。卸部件与竹筒大小相匹配。卸部件与竹筒大小相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


[0001]本技术涉及传统医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

技术介绍

[0002]公告号为CN21696297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土家医用药筒,在该技术中可以了解,传统的竹制药筒制造工艺中,需要选取合适大小的竹节,进一步处理成竹筒,并对竹筒进行打磨、抛光处理,该竹筒内部设置有两个竹节隔断,其中一个竹节隔断中心位置处需开设大小合适的开孔,并配以与开孔孔径大小匹配的木塞,在浸泡制作药酒竹筒时,需要木塞插入开孔中使用,术者进行治疗操作时,可将木塞拔出,并于药筒设有开孔的一端填充或包裹棉花及纱布,使筒内药液流出,进行治疗操作。
[0003]上述传统药筒在浸泡时需配合长木塞使用,长木塞取材相对困难,且传统药筒上开设的开孔孔径大小无法改变,在进行治疗操作时,需要配合使用棉花、纱布等一次性耗材,成本支出大,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同时,术者无法把控药液量,极易导致治疗时药液过度渗透或浸透不足,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克服现有技术中药筒配合使用的长木塞取材困难,且传统药筒上开设的开孔,孔径大小无法改变,在术者进行治疗操作时,需要配合使用棉花、纱布等一次性耗材,成本支出大,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同时,术者无法把控药液量,极易导致治疗时药液过度渗透或浸透不足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包括竹筒,所述竹筒包括第一端部、竹节隔断,所述第一端部、竹节隔断分别位于第二端部的两侧,竹筒被第二端部分隔成两个腔室;竹制药筒还包括可拆卸部件,可拆卸部件套设在第一端部的一端,所述可拆卸部件为橡胶材质,所述可拆卸部件呈筒状结构,所述可拆卸部件与竹筒大小相匹配。
[0006]所述竹筒表面光滑,所述竹筒长度为25

30公分。
[0007]所述竹节隔断的长度为5

7公分。
[0008]所述可拆卸部件的长度不小于4公分,不大于竹筒长度。
[0009]所述可拆卸部件为无孔橡胶套,当无孔橡胶套套设在第一端部上时,无孔橡胶套的内表面与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密封贴合。
[0010]所述可拆卸部件为有孔橡胶套,当有孔橡胶套套设在第一端部上时,有孔橡胶套的内表面与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密封贴合。
[0011]所述有孔橡胶套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流通药液的出液孔。
[0012]所述出液孔为圆形,所述出液孔的孔径不大于4公分。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无孔橡胶套代替传统木塞,解决了木塞取材困难的问题,同时无孔橡胶套的取用更便捷,简化了操作流程;(2)本技术通过可拆卸的有孔橡胶套解决传统药筒治疗时药液量不能把控的问题,防
止药液过度渗漏或浸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3)本技术中的可拆卸部件可循环使用,可拆卸部件可以进行清洗、消毒、浸泡,相比较一次性的医疗耗材,减少了成本支出,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剖面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

第一端部;2

第二端部;3

竹节隔断;4

无孔橡胶套;5

有孔橡胶套;6

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实施例:参考图1

图2所示的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包括竹筒,竹筒包括第一端部1、竹节隔断3,第一端部1、竹节隔断3分别位于第二端部2的两侧,竹筒被第二端部2分隔成两个腔室,第二端部2固定设置在竹筒内部;竹制药筒还包括可拆卸部件,可拆卸部件套设在第一端部1的一端,可拆卸部件为橡胶材质,可拆卸部件呈筒状结构,可拆卸部件与竹筒大小相匹配,可拆卸部件可清洗消毒浸泡,循环使用。
[0019]竹筒表面光滑,竹筒长度为25

30公分。
[0020]竹节隔断3的长度为5

7公分。
[0021]可拆卸部件的长度不小于4公分,不大于竹筒长度。
[002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拆卸部件为无孔橡胶套4,当无孔橡胶套4套设在第一端部1上时,无孔橡胶套4的内表面与第一端部1的外表面密封贴合。无孔橡胶套4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以制作竹制药筒为例,将竹筒放入锅中,取文武火煮两小时,取岀阴干备用,将阴干的竹筒打磨、抛光。将碾好的药料装入第一端部1中,加入烧酒,套上无孔橡胶套4,使无孔橡胶套4的内表面紧贴在第一端部1的外表面,使无孔橡胶套4的内端面与第一端部1的端面贴合,摇晃竹筒不漏液,摇匀后放入装有药酒的坛中,密封浸泡预设时间后取用。
[0023]无孔橡胶套4不仅用于竹制药筒的制作,同时也用于治疗。以滚熨法为例,无孔橡胶套4套设于药液处理过的第一端部1上,取烧酒倒入瓷碗中,点燃。将筒身在火焰上烤热,术者以手试温,以温热不烫,手能耐受为度,在患处施滚法进行治疗。传统药筒的制作方法中竹筒内设置有两个隔断,并需要在其中一个隔断上钻孔,开设的孔径大小固定,传统药筒浸泡时需配合长木塞使用,使用时采用棉花及纱布包裹,经过本技术的改良,可通过合适的无孔橡胶套4将第一端部1的开口端直接盖住,取用更便捷。
[0024]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拆卸部件为有孔橡胶套5,当有孔橡胶套5套设在第一端部1上时,有孔橡胶套5的内表面与第一端部1的外表面密封贴合。有孔橡胶套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流通药液的出液孔6。
[0025]出液孔6为圆形,出液孔6的孔径不大于4公分,出液孔6的孔径可根据使用时药液量的把控进行设置,防止药液过度渗漏或浸透不足。具体使用方法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
位的具体情况来使用,以点按熨法为例,将有孔橡胶套5套设于药液处理后的第一端部1的开口端,使有孔橡胶套5的内端面与第一端部1的端面贴合,在有孔橡胶套5上包裹绑扎外用棉布。第一端部1内放置有药液,酒精炉上烧青陶瓦一块至热,将包裹绑扎外用棉布的有孔橡胶套5在青瓦上杵热,术者以手法按熨患处或治疗点时,竹筒内的药液渗透于棉布上,与患者患处接触,达到治疗效果。传统的点按熨法,需要将药筒拔去软木塞,进料口塞满消毒纱布,外用棉布包裹绑扎,此方式采用的棉花及纱布,均是一次性耗材,成本支出较大,造成资源浪费。
[0026]同时传统方法制作出的竹制药筒上的开孔孔径无法变更,使用时药液量不能把控,本技术改良后的竹制药筒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孔径大小的有孔橡胶套5,使药量控制更精准。
[0027]术者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套设有无孔橡胶套4的竹制药筒和套设有有孔橡胶套5的竹制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筒,所述竹筒包括第一端部(1)、竹节隔断(3),所述第一端部(1)、竹节隔断(3)分别位于第二端部(2)的两侧,竹筒被第二端部(2)分隔成两个腔室;竹制药筒还包括可拆卸部件,可拆卸部件套设在第一端部(1)的一端,所述可拆卸部件为橡胶材质,所述可拆卸部件呈筒状结构,所述可拆卸部件与竹筒大小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筒表面光滑,所述竹筒长度为25

30公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隔断(3)的长度为5

7公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竹制药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部件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蓉陈凌帆印娟周明高
申请(专利权)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