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08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包括:分流管汇,包括一组分流管、一组底撬座,分流管相对设于底撬座上,且与底撬座连接;分流管包括分流阀门、一组液动闸阀、一组手动平板闸阀、一组分流头,分流阀门设于底撬座上方,且通过短管法兰与另一侧分流管中的分流阀门连接,液动闸阀、手动平板闸阀、分流头依次设于分流阀门的两侧,且分流阀门与液动闸阀、手动平板闸阀、分流头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通径大,流速平稳,适用于大排量、快速压裂作业,耐冲蚀性能较强,提高了分流管汇的使用寿命,一体化设计,抗震能力强,结构紧凑连接方便,提升了压裂施工效率,节约成本,安全可靠,可有效实现远程控制,使压裂工作更加稳定。使压裂工作更加稳定。使压裂工作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


[0001]本技术属于钻采压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

技术介绍

[0002]在近年油气探明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比例上升速度在逐年加大。低渗透油气藏渗透率、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绝大多数油气井需要通过实施压裂措施增加产能。目前国内正在推广致密油水平井、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大排量作业,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施工呈现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注入发展趋势,压裂作业主要依靠分流管汇连接高低压管汇、压裂车进行压裂,但国内现有分流管汇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不易进行调节适应,贴合度低,不易进行移动,操作比较费时力,从而造成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硫化物、二氧化碳等腐蚀性气体,传统的分流管汇长时间受这些物质腐蚀,随着腐蚀程度的加深,其承载能力会不断下降,如140MPa级高压管汇无法长期在140MPa工作压力环境中使用,只能在低于额定工作压力环境下使用。因此便需要一种在175MPa超高压下具备耐冲蚀性能的分流管汇,满足长期在140MPa及以上压力环境中使用的要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管汇(1),包括一组分流管(2)、一组底撬座(3),所述分流管(2)相对设于底撬座(3)上,且与底撬座(3)连接;所述分流管(2)包括分流阀门(4)、一组液动闸阀(5)、一组手动平板闸阀(6)、一组分流头(7),所述分流阀门(4)设于底撬座(3)上方,且通过短管法兰与另一侧的分流管(2)中的分流阀门(4)连接,所述液动闸阀(5)、手动平板闸阀(6)、分流头(7)依次设于分流阀门(4)的两侧,且所述分流阀门(4)与液动闸阀(5)、手动平板闸阀(6)、分流头(7)依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门(4)分别采用压裂四通(40)、压裂九通(41),所述压裂四通(40)通过短管法兰与压裂九通(4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动闸阀(5)包括下阀罩(50)、下导杆(51)、下阀盖(52)、阀体(53)、阀座(54)、阀板(55)、阀杆(56)、上阀盖(57)、支架(58)、缸体(59)、活塞(510)、缸盖(511)、指示器(512),所述下阀盖(52)、下阀罩(50)依次设于阀体(53)下侧,且彼此间依次连接,所述下导杆(51)设于阀体(53)内,且其下端延伸至下阀罩(50)内,所述下导杆(51)与下阀盖(52)连接,所述阀板(55)设于下导杆(51)上端,所述阀座(54)设于阀板(55)外侧,所述上阀盖(57)、支架(58)、缸体(59)、缸盖(511)依次设于阀体(53)上侧,且彼此间相互连接,所述上阀盖(57)与阀体(53)连接,所述活塞(510)设于缸体(59)内,所述阀杆(56)设于阀板(55)上端,且与阀板(55)连接,所述阀杆(56)上端延伸至缸体(59)内,且与活塞(510)连接,所述指示器(512)设于下阀罩(50)内侧,且与下导杆(5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75MPa超高压耐冲蚀分流管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平板闸阀(6)包括下阀罩二(60)、下导杆二(61)、下阀盖二(62)、阀体二(63)、阀座二(64)、阀板二(65)、阀杆二(66)、上阀盖二(67)、转动螺母(68)、手轮(69)、上护罩(610)、滚珠丝杠(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春吴伟张金亮
申请(专利权)人: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