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000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硬质道路、透水道路和地面,所述硬质道路和透水道路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硬质道路和透水道路均设置于地面上表面,所述硬质道路远离透水道路的一侧设有散水坡,所述散水坡上表面靠近硬质道路一侧的高度大于散水坡上表面远离硬质道路一侧的高度,所述散水坡远离硬质道路的一侧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散水坡和硬质道路均平行,所述种植槽内底部填充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边种植有植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靠近种植槽的硬质道路上大部分的雨水能够通过散水坡流至种植槽内,将种植槽内的种植土湿润,从而实现对植被的灌溉,进而减少了平时人工用饮用水对植被灌溉的次数,节约了水资源。源。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筑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
[0003]目前许多建筑区域内的道路的旁边设置有绿化带和排水沟,路面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水沟排走,绿化带需要定期灌溉。但是,建筑区域内路面的雨水是通过排水沟直接排至市政排水系统内,没有对雨水加以利用,反而还需要用饮用水对附近的绿化带进行灌溉,从而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解决建筑区域内路面的雨水直接被排走,反而还需要用饮用水对附近的绿化带进行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包括硬质道路、透水道路和地面,所述硬质道路和透水道路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硬质道路和透水道路均设置于地面上表面,所述硬质道路远离透水道路的一侧设有散水坡,所述散水坡上表面靠近硬质道路一侧的高度大于散水坡上表面远离硬质道路一侧的高度,所述散水坡远离硬质道路的一侧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散水坡和硬质道路均平行,所述种植槽内底部填充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边种植有植被,所述种植土靠近硬质道路一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种植土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置于地面上且位于透水道路远离硬质道路的一侧,所述透水道路底部设有透水砂层,所述透水砂层内预埋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远离硬质道路的一端与排水沟连通,所述排水沟的深度大于种植槽的深度。
[0006]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一步:所述透水管外壁上密布有透水孔,所述透水管远离硬质道路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远离透水管的一端与排水沟固定连通。
[0007]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一步:所述散水坡上表面与种植土上表面的交界处铺设有卵石缓冲带。
[0008]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一步:所述散水坡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平水横纹,所述平水横纹均与硬质道路平行。
[0009]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一步:所述散水坡上表面远离硬质道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水条,所述阻水条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散水坡上表面靠近硬质道路一侧的高度,所述阻水条与硬质道路平行,所述阻水条上侧开设有若干个等
距排列的八字形排水孔。
[0010]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一步:所述八字形排水孔底部高于散水坡上表面远离硬质道路一侧的高度,所述八字形排水孔靠近硬质道路的一端口的尺寸小于八字形排水孔靠近种植槽的一端口的尺寸。
[0011]本技术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一步:所述排水沟上端口铺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盖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靠近种植槽的硬质道路上大部分的雨水能够通过散水坡流至种植槽内,将种植槽内的种植土湿润,从而实现对植被的灌溉,进而减少了平时人工用饮用水对植被灌溉的次数,节约了水资源。
[0014]2、本技术中散水坡上设置的平水横纹能够将流过散水坡上表面的雨水摊平,使流经散水坡上表面的雨水分布更加均匀,能够防止因硬质道路路面不平整而导致对植被灌溉的雨水分布不均匀。
[0015]3、本技术中设置的卵石缓冲带能够防止雨水直接对内的种植土的冲刷,防止种植土部分土壤被水流冲走,同时,阻水条上八字形排水孔的设置不仅能够使从散水坡向植被灌溉的雨水分布更加圆形还能够降低水流的冲击力,能够进一步避免种植土部分土壤被水流冲走。
附图说明
[0016]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7]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阻水条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硬质道路;2、透水道路;3、地面;4、散水坡;5、种植槽;6、种植土;7、植被;8、第一排水管;9、排水沟;10、盖板;11、透水砂层;12、透水管;13、透水孔;14、第二排水管;15、卵石缓冲带;16、平水横纹;17、阻水条;18、八字形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实施例。
[0023]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4]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5]图1

3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包括:硬质道路1、透水道路2和地面3,所述硬质道路1和透水道路2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硬质道路1和透水道路2均设置于地面3上表面,所述硬质道路1远离透水道路2的一侧设有散水坡4,所述散水坡4上表面靠近硬质道路1一侧的高度大于散水坡4上表面远离硬质道路1一侧的高度,所述散水坡4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侧设有种植槽5,所述种植槽5、散水坡4和硬质道路1均平行,所述种植槽5内底部填充有种植土6,所述种植土6上边种植有植被7,所述种植土6靠近硬质道路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8,所述第一排水管8远离种植土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排水沟9,所述排水沟9上端口铺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盖板10,通过盖板10的设置,能够便于排水沟9的检修且能够防止人员掉入排水沟9内,所述排水沟9设置于地面3上且位于透水道路2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侧,所述透水道路2底部设有透水砂层11,所述透水砂层11内预埋有透水管12,所述透水管12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端与排水沟9连通,具体的,所述透水管12外壁上密布有透水孔13,所述透水管12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水管14,所述第二排水管14远离透水管12的一端与排水沟9固定连通,所述排水沟9的深度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道路(1)、透水道路(2)和地面(3),所述硬质道路(1)和透水道路(2)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硬质道路(1)和透水道路(2)均设置于地面(3)上表面,所述硬质道路(1)远离透水道路(2)的一侧设有散水坡(4),所述散水坡(4)上表面靠近硬质道路(1)一侧的高度大于散水坡(4)上表面远离硬质道路(1)一侧的高度,所述散水坡(4)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侧设有种植槽(5),所述种植槽(5)、散水坡(4)和硬质道路(1)均平行,所述种植槽(5)内底部填充有种植土(6),所述种植土(6)上边种植有植被(7),所述种植土(6)靠近硬质道路(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8),所述第一排水管(8)远离种植土(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排水沟(9),所述排水沟(9)设置于地面(3)上且位于透水道路(2)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侧,所述透水道路(2)底部设有透水砂层(11),所述透水砂层(11)内预埋有透水管(12),所述透水管(12)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端与排水沟(9)连通,所述排水沟(9)的深度大于种植槽(5)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12)外壁上密布有透水孔(13),所述透水管(12)远离硬质道路(1)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潇赵威张福英权清鹏陈竹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