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81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包括:头部固定底板,颈部弧形托板,其底部通过滑块安装在安装槽内,下支撑杆,其下端伸入下滑动槽内并被卡住,颈部弧形卡板,颈部弧形卡板的左端与颈部弧形托板的左端铰接,其右端对应颈部弧形托板右端设置、且包覆住颈部弧形托板右端,上支撑杆,其上端伸入上滑动槽并被卡住,止血板,与下支撑杆的上端活动连接,用于在下支撑杆的带动下移动至靠近患者出血处,其外壁用于上支撑杆下端抵在其上进而对患者出血位置进行压迫止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很好的只对出血位置进行按压止血,快速止血、且可以长时间按压、按压力量均匀、不会损伤气管。伤气管。伤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救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颈动脉属于靠近心脏的大动脉,如其破裂出血,可在短时间导致患者休克死亡。既往当颈动脉受伤或术后,需他人用双手对伤口进行长时间地使劲按压。这不仅增加了人力负担,而且容易在按压者疲劳后出现按压质量的下降。传统的缠绕压迫止血法容易损伤到另一侧的颈动脉或位居颈部前侧的气管功能。因此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的压迫止血一直是
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时需依靠人力长时间按压、按压力量不均匀、易损伤气管或另一次颈动脉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包括:
[0005]头部固定底板,水平设置,其上自前向后开设有安装槽,
[0006]颈部弧形托板,水平走向,其开口向上,其底部通过滑块安装在安装槽内,用于自前向后沿着安装槽滑动,在颈部弧形托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的下导向条,两个相对设置的下导向条相互配合形成下滑动槽,
[0007]下支撑杆,其下端伸入下滑动槽内并被卡住,
[0008]颈部弧形卡板,水平走向,其开口向下,在颈部弧形卡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的上导向条,两个相对设置的上导向条相互配合形成上滑动槽,颈部弧形卡板的左端与颈部弧形托板的左端铰接,其右端对应颈部弧形托板右端设置、且包覆住颈部弧形托板右端,颈部弧形卡板的右端通过连接绳调节其与颈部弧形托板之间的距离,
[0009]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对称设置,其上端伸入上滑动槽并被卡住,
[0010]止血板,与下支撑杆的上端活动连接,用于在下支撑杆的带动下移动至靠近患者出血处,其外壁用于上支撑杆下端抵在其上进而对患者出血位置进行压迫止血。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头部定位壳体,为半球状,其开口朝向颈部弧形托板一侧,其下端固定在头部固定底板上侧、且位于颈部弧形托板的后侧,用于卡住患者头顶,进而与颈部弧形托板相互配合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固定。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托板,为弧形,其开口向上,位于颈部弧形托板的上侧,其底部与颈部弧形托板的中心固定连接,用于将患者的颈部向上托起,方便对出血位置进行止血。
[0013]进一步地,颈部弧形卡板的中央位置,自前向后开设有呼吸槽,呼吸槽用于患者的咽喉部位自下而上伸出,避免对患者的咽喉位置压迫,进而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螺杆,左右向设置,第一螺杆用于穿过头部固定底板并顶紧滑块,进而卡住颈部弧形托板。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螺杆,前后向设置,第二螺杆用于穿过下导向条并顶紧下支撑杆,对其进行固定。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螺杆,前后向设置,第三螺杆用于穿过上导向条并顶紧上支撑杆,对其进行固定。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头部固定底板和固定托板将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进行固定,避免在止血过程中患者头部向后或者向前移动,还通过安装槽调整头部固定底板的位置,进而适应不同个体,增大适用范围;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相互配合进而调节止血板的位置,由于上支撑杆可沿着颈部弧形卡板滑动,而下支撑杆可沿着颈部弧形托板滑动,因此,通过滑动可以调整止血板的位置,进而方便医护人员根据不同患者调整止血板的位置;
[0020]3、本技术通过在颈部弧形卡板的中央位置开设呼吸槽,避免在止血过程中对患者的咽喉位置产生压迫,因为在止血过程中,颈部弧形卡板是非常靠近患者咽喉位置的,并且为了保证止血的效果,会将颈部弧形卡板与颈部弧形托板之间的距离调整至刚好适应患者颈部尺寸,这样方便对出血位置进行压迫,因此,就容易对患者的咽喉位置产生压迫,所以通过设置呼吸槽避免出现这种问题;
[0021]4、本技术可以很好的只对出血位置进行按压止血,快速止血、且可以长时间按压、按压力量均匀、不会损伤气管。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4]其中:1、头部固定底板;2、颈部弧形托板;3、下支撑杆;4、颈部弧形卡板;5、上支撑杆;6、止血板;7、头部定位壳体;8、固定托板;9、呼吸槽;10、安装槽;11、下导向条;12、上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头部固定底板1、颈部弧形托板2、下支撑杆3、颈部弧形卡板4、上支撑杆5、止血板6。
[0027]头部固定底板1水平设置,头部固定底板1上自前向后开设有安装槽10,颈部弧形托板2水平走向,颈部弧形托板2开口向上,颈部弧形托板2的底部通过滑块安装在安装槽10内,颈部弧形托板2用于自前向后沿着安装槽10滑动。
[0028]在颈部弧形托板2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的下导向条11,两个相对设置的下导向条11相互配合形成下滑动槽,下支撑杆3的下端伸入下滑动槽内并被卡住。
[0029]颈部弧形卡板4水平走向,颈部弧形卡板4开口向下,在颈部弧形卡板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的上导向条12,两个相对设置的上导向条12相互配合形成上滑动
槽。
[0030]颈部弧形卡板4的左端与颈部弧形托板2的左端铰接,颈部弧形卡板4的右端对应颈部弧形托板2右端设置、且包覆住颈部弧形托板2右端,颈部弧形卡板4的右端通过连接绳调节其与颈部弧形托板2之间的距离。
[0031]上支撑杆5与下支撑杆3对称设置,上支撑杆5的上端伸入上滑动槽并被卡住,止血板6与下支撑杆3的上端活动连接,止血板6用于在下支撑杆3的带动下移动至靠近患者出血处,止血板6的外壁用于上支撑杆5下端抵在其上向下按压进而对患者出血位置进行压迫止血。
[0032]本技术还包括:头部定位壳体7,头部定位壳体7为半球状,头部定位壳体7开口朝向颈部弧形托板2一侧,头部定位壳体7的下端固定在头部固定底板1上侧、且位于颈部弧形托板2的后侧,头部定位壳体7用于卡住患者头顶,进而与颈部弧形托板2相互配合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固定。
[0033]传统的缠绕压迫止血法容易损伤到另一侧的颈动脉或位居颈部前侧的气管功能。因此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的压迫止血一直是
的难点。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3对止血板6进行固定,使得止血板6靠近患者的出血位置,然后利用上支撑杆5对止血板6进行向下按压,达到止血的效果,并且上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3可以进行左右向调节,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节。
[0034]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固定底板(1),水平设置,其上自前向后开设有安装槽(10),颈部弧形托板(2),水平走向,其开口向上,其底部通过滑块安装在安装槽(10)内,用于自前向后沿着安装槽(10)滑动,在所述颈部弧形托板(2)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的下导向条(11),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下导向条(11)相互配合形成下滑动槽,下支撑杆(3),其下端伸入下滑动槽内并被卡住,颈部弧形卡板(4),水平走向,其开口向下,在所述颈部弧形卡板(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的上导向条(12),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上导向条(12)相互配合形成上滑动槽,所述颈部弧形卡板(4)的左端与颈部弧形托板(2)的左端铰接,其右端对应颈部弧形托板(2)右端设置、且包覆住颈部弧形托板(2)右端,所述颈部弧形卡板(4)的右端通过连接绳调节其与颈部弧形托板(2)之间的距离,上支撑杆(5),与所述下支撑杆(3)对称设置,其上端伸入上滑动槽并被卡住,止血板(6),与所述下支撑杆(3)的上端活动连接,用于在下支撑杆(3)的带动下移动至靠近患者出血处,其外壁用于上支撑杆(5)下端抵在其上进而对患者出血位置进行压迫止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动脉术区手术切口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部定位壳体(7),为半球状,其开口朝向颈部弧形托板(2)一侧,其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栋郭万刚高春城刘浩戴慧苗孙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