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端管径可调的血管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75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端管径可调的血管鞘管,包括鞘管体、旋转环和鲁尔接头;鞘管体的一端安装有记忆变径管;记忆变径管由具有弹性的记忆金属丝旋转编织而成;记忆变径管中设有多条形状自复原丝;旋转环转动安装于鞘管体的另一端,旋转环与多条形状自复原丝连接固定;旋转环的旋转用于收紧或放松形状自复原丝,形状自复原丝的收紧或放松用于控制记忆变径管的管径放大或缩小;鲁尔接头邻近旋转环布置,鲁尔接头与鞘管体连通;记忆变径管通过多条形状自复原丝在旋转环的控制下,记忆变径管的管径在一定范围内可调,可适应不同的血管直径,调整到位时记忆变径管的外周壁能密切贴合血管内壁,有利于微创介入下完成导管取栓手术。术。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端管径可调的血管鞘管


[0001]本技术涉及血管鞘管
,特别涉及一种前端管径可调的血管鞘管。

技术介绍

[0002]外周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特点是起病急,血栓形成后导致肢体远端严重缺血,若不及时处理,常常导致肢体的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
[0003]近年来,在外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肢体存活的紧急医疗状况。
[0004]外周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依靠外科手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经典的动脉血管切开Forgarty(福格替导管)导管取栓术,具体的,术中需要行4

5cm手术切口,找到并悬吊目标动脉,充分切开目标动脉,应用Forgarty趋势导管送入血管内取栓;但Forgarty导管送入的位置难以精确定位,对于有分支动脉时导管送入到具体哪一条分支动脉完全不可控,血栓取出的程度也完全凭手术医师的经验,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手术疗效不佳或失败,甚至可能Forgarty导管送入血管内膜下而医师全然不知,从而导致血管严重损失甚至破裂大出血,危及手术安全及患者生命。
[0005]而对于动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形成的动脉血栓,Forgarty导管取栓仅仅能减少血栓,对于钙化狭窄的动脉完全无效果,就算血栓取出很彻底,术后也非常容易再发血栓形成,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
[0006]近20年来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取栓手术的发展开启了光辉的新编章,在介入辅助下动脉切开取栓其良好的可视性,能精确定位Forgarty导管球囊的位置,在导丝引导下的Forgarty导管能准确送入预定的血管及其分支,术中动脉血管造影不但能准确确定血栓的位置和范围,也能完全掌握血栓是否清除干净,特别是对于合并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的病变,不但能准确掌握其范围及程度,同时可同期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血管成形术,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基本避免了误入血管内膜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因而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外周动脉血栓形成推荐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是此种手术方式仍然需要切开皮肤,游离皮下组织,找到悬吊并切开动脉血管,手术创伤仍然较大;往往需要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心肺等脏器功能有较高要求;需要能同时开展传统开刀手术和X光平板下介入手术的杂交手术室;对于部分血栓严重术中不能完全取净血栓的患者,也难以留置导管持续溶栓治疗。以上这些因素都大大限制了此种手术方法的广泛开展,也影响了该术式的临床疗效。
[0007]为了提升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克服现有动脉切开结合介入下Forgarty导管取栓治疗方式的限制,急需一种能够直接穿刺血管,从而避免切开皮肤分离并切开血管的血管鞘管,从而克服传统动脉切开结合介入下Forgarty导管取栓手术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端管径可调的血管鞘管,以克服传统动脉切开结合介入下Forgarty导管取栓手术的缺点。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端管径可调的血管鞘管,包括鞘管体、旋转环和鲁尔接头;所述鞘管体的一端安装有记忆变径管;所述记忆变径管由具有弹性的记忆金属丝旋转编织而成;所述记忆变径管中设有多条形状自复原丝;所述旋转环转动安装于所述鞘管体的另一端,所述旋转环与多条所述形状自复原丝连接固定;所述旋转环的旋转用于收紧或放松所述形状自复原丝,所述形状自复原丝的收紧或放松用于控制所述记忆变径管的管径放大或缩小;所述鲁尔接头邻近所述旋转环布置,所述鲁尔接头与所述鞘管体连通。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鞘管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直管段和歧管段;所述记忆变径管安装于所述直管段;所述歧管段分别设有控制端和取出端;所述控制端安装有所述旋转环;所述取出端与所述鲁尔接头连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忆变径管包括内层记忆金属管网和外层记忆金属管网,所述内层记忆金属管网与所述外层记忆金属管网首尾相接,所述内层记忆金属管网和所述外层记忆金属管网的编织旋向互为相反;所述内层记忆金属管网与所述外层记忆金属管网连接处为控制连接端;所述形状自复原丝与所述控制连接端连接固定,所述形状自复原丝滑动布置于所述内层记忆金属管网与所述外层记忆金属管网之间;所述形状自复原丝的缩或伸用于控制所述内层记忆金属管网和所述外层记忆金属管网的张开或闭合。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忆变径管的内外表面上均设有亲水膜。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状自复原丝藏于所述鞘管体的内外管壁之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环中心中空,所述旋转环的内圈设有限位圆柱,所述旋转环的外圈设有围边;所述围边与所述鞘管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限位圆柱插入所述鞘管体内,所述形状自复原丝与所述限位圆柱的周壁连接固定;所述血管鞘管还包括鞘芯管;所述鞘芯管穿过所述限位圆柱插入所述鞘管体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所述记忆变径管在未通过所述形状自复原丝的控制调整管径的情况下,相当于普通血管鞘管,可作为普通血管鞘管使用,方便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的各种操作及治疗。
[0017]2、所述记忆变径管的管径在一定范围内管径连续可调,同时有不同管径型号设计,可适应不同的血管直径,其管径调整到位时所述记忆变径管的外周壁能密切贴合血管内壁,有利于微创介入下完成Forgarty导管取栓手术。
[0018]3、所述记忆变径管也可用于其他血管腔内治疗的情况,例如协助血管内异物的取出,引导血管内导丝导管经该鞘管引出体外等。
[0019]4、所述记忆变径管可在X线下进行精确定位,容易准确将所述记忆变径管置入血管的血栓段附近,所述记忆变径管更接近血栓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取栓手术的成功率,避免了动脉血管的分离及切开,减少了手术的难度和创伤,拓展了手术的适应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的部分零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记忆变径管的未变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记忆变径管的变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鞘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记忆变径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记忆变径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记忆变径管的丝网结构展开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内层记忆金属管网的丝网结构展开示意图;
[0029]图9是本技术外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端管径可调的血管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体、旋转环和鲁尔接头;所述鞘管体的一端安装有记忆变径管;所述记忆变径管由具有弹性的记忆金属丝旋转编织而成;所述记忆变径管中设有多条形状自复原丝;所述旋转环转动安装于所述鞘管体的另一端,所述旋转环与多条所述形状自复原丝连接固定;所述旋转环的旋转用于收紧或放松所述形状自复原丝,所述形状自复原丝的收紧或放松用于控制所述记忆变径管的管径放大或缩小;所述鲁尔接头邻近所述旋转环布置,所述鲁尔接头与所述鞘管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直管段和歧管段;所述记忆变径管安装于所述直管段;所述歧管段分别设有控制端和取出端;所述控制端安装有所述旋转环;所述取出端与所述鲁尔接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变径管包括内层记忆金属管网和外层记忆金属管网,所述内层记忆金属管网与所述外层记忆金属管网首尾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辉李阳勇林少芒萧剑彬李强艾文佳陈子轩毕月萍王斯琪甘浩张敬玮曾琪源周爱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