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75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市电输入端、整流滤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电压取样模块、MOS管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市电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正310V电压;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取样模块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取样模块以及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与MOS管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MOS管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MOS管驱动模块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输出稳定的电压,使电机保持稳定转动,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尤其涉及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风扇作为家用电器,常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电风扇大多采用市电供电的单一模式进行工作,在实际使用时会发现其存在诸多不足。现有的风扇采用市电进行供电,市电会产生一定的电压波动,导致电机工作电压不稳定,影响电机的转速,减少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输出稳定的电压,使电机保持稳定转动,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市电输入端、整流滤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电压取样模块、MOS管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
[0005]所述市电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正310V电压;
[0006]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取样模块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正310V电压转换为正15V电压和正5V电压;
[0007]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取样模块以及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压取样模块用于检测电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与MOS管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MOS管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MOS管驱动模块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外部电机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降压芯片U5、电阻R4、电容C4、极性电容EC1、电阻R51、电阻R50、二极管D12、电感L1、二极管D13、电阻R15、电阻R16、稳压芯片U6、极性电容EC5、电容C11、正15V输出端、极性电容EC6、正5V输出端和电容C60;
[0009]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五引脚至第八引脚以及电阻R5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二引脚、所述电容C4、所述极性电容EC1的负极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1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C1的正极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端、极性电容EC5的正极端、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以及正15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6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6的输出端与正5V输出端、极性电
容EC6的正极端以及电容C6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6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60的另一端接地。
[0010]优选的,所述降压芯片U5采用的芯片型号为OB2227M。
[0011]优选的,所述稳压芯片U6采用的芯片型号为78L05。
[0012]优选的,所述MOS管驱动模块包括电压转换电路、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和W相驱动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感L2、电容C10和VCC输出端,所述电感L2的一端与正15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以及VCC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VCC输出端与所述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和W相驱动电路电连接;
[0013]所述U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电阻R23、电阻R24、电容C15、电容C1、电容C2、电阻R11、二极管D1以及电容C14,所述电阻R23的一端以及电阻R24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电容C15的一端与VCC输出端、电阻R11的一端以及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八引脚以及电容C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和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
[0014]所述V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电阻R25、电阻R26、电容C17、电容C3、电容C22、电阻R12、二极管D2以及电容C16,所述电阻R25的一端以及电阻R26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2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电容C17的一端与VCC输出端、电阻R12的一端以及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八引脚以及电容C1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和第二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
[0015]所述W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电阻R27、电阻R28、电容C19、电容C23、电容C24、电阻R13、二极管D3以及电容C18,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以及电阻R28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4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3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电容C19的一端与VCC输出端、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八引脚以及电容C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与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和第三MOS管驱动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的芯片型号为RX32S10。
[0017]优选的,还包括调速模块,所述调速模块与电位器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并将电位器产生的电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芯片。
[0018]优选的,还包括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市电输入端、整流滤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电压取样模块、MOS管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市电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正310V电压;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取样模块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正310V电压转换为正15V电压和正5V电压;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取样模块以及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压取样模块用于检测电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芯片;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与MOS管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MOS管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MOS管驱动模块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外部电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降压芯片U5、电阻R4、电容C4、极性电容EC1、电阻R51、电阻R50、二极管D12、电感L1、二极管D13、电阻R15、电阻R16、稳压芯片U6、极性电容EC5、电容C11、正15V输出端、极性电容EC6、正5V输出端和电容C60;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与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五引脚至第八引脚以及电阻R5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二引脚、所述电容C4、所述极性电容EC1的负极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5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1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C1的正极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端、极性电容EC5的正极端、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以及正15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6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6的输出端与正5V输出端、极性电容EC6的正极端以及电容C6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C6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60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芯片U5采用的芯片型号为OB2227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芯片U6采用的芯片型号为78L0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扇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驱动模块包括电压转换电路、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和W相驱动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感L2、电容C10和VCC输出端,所述电感L2的一端与正15V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以及VCC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VCC输出端与所述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和W相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U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一MOS管驱动芯片、电阻R23、电阻R24、电容C15、电容C1、电容C2、电阻R11、二极管D1以及电容C14,所述电阻R23的一端以及电阻R24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以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有光梁伟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璎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