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558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平车。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平车中无放置水封瓶的装置,并且现有平车中的护栏过高,而引流管长度有限,导致需要使用水封瓶的患者在使用平车时只能进行夹管操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款平车,给平车上设置了水封瓶固定盒,用于放置水封瓶,使得患者的水封瓶能够稳定的放置在该装置内,并且在该水封瓶固定盒内设置可调节大小的水封瓶放置仓,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水封瓶,同时,将扶手设置为U型开口结构,使得水封瓶的引流管能够自然的垂下,从而解决了现有平车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体装置包括:平车本体、水封瓶固定盒和两个引流管保护构件。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平车


[0001]本技术涉及平车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平车。

技术介绍

[0002]水封瓶是胸膜腔闭式引流术的基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胸、胸腔积液及手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0003]进行上述治疗的患者需要使用到水封瓶,并且使用时要确保水封瓶的位置低于胸腔。一些患者在手术后转运、外出检查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转运时需要使用到平车,而现有的平车中并没有放置水封瓶的装置,并且现有平车中的护栏过高,而引流管长度有限,考虑到转运途中可能会发生脱管或引流液反流的情况,在转运患者时,只能夹管运送病人,这样的操作方式是十分危险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气胸的病人转运途中使用夹管操作是极易导致皮下气肿的。
[0004]公开号为CN 204618606 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平车,包括车体、车架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车体和车架的四根立柱,所述车体的一端设置有输液架,所述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护栏,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置物架和氧气筒架,通过在车体的两侧设置可相对其翻起、放平和垂下的护栏,提高了病人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将护栏放平,能够方便的将无法站立的病人从平车上平移至病床、手术台等;通过在车架上设置由两个用于放置氧气筒的斜形罐以一定的角度拼接而成氧气筒架,便于需要输氧的病人在转移过程中将氧气瓶放置在车架上即可,无需病人家属或医护人员手持;通过在车架上设置置物架,便于放置一些在病人转移过程中所需要的重量较轻的医疗仪器,并且将置物架设置成中间下凹型,防止平车推动过程中医疗仪器掉落。
[0005]但是,该多功能医用平车具有以下问题:第一,该多功能医用平车的护栏为实心结构,当使用水封瓶的患者使用该平车时,由于水封瓶的引流管长度有限,所以将引流管从护栏的上方绕过护栏之后,其引流管所剩长度无法满足将水封瓶放置在置物架上的需求。第二,该多功能医用平车的置物架中未设置固定结构,当患者的水封瓶放置在置物架内后,转运途中水封瓶会跟随着平车的移动而在置物架内左右晃动,存在撒漏的风险,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平车中无放置水封瓶的装置,并且现有平车中的护栏过高,而引流管长度有限,导致需要使用水封瓶的患者在使用平车时只能进行夹管操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设计一款平车,给平车上设置水封瓶固定盒,用于放置水封瓶,使得患者的水封瓶能够稳定的放置在该装置内,并且在该水封瓶固定盒内设置可调节大小的水封瓶放置仓,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水封瓶,同时,将扶手设置为U型开口结构,使得水封瓶的引流
管能够自然的垂下,从而解决了现有平车中无放置水封瓶的装置,导致需要使用水封瓶的患者在使用平车时只能进行夹管操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0008]一种改良平车,包括平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车本体的两个扶手的中部均开设有用于引流管通过的开口,所述平车本体底部的两个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水封瓶的水封瓶固定盒,所述平车本体顶部的两个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一引流管保护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水封瓶固定盒内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水封瓶放置仓,每个水封瓶放置仓内沿水封瓶放置仓的长度方向均滑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挡板。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水封瓶放置仓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每个所述挡板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与对应的滑轨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水封瓶放置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顶部活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引流管保护构件均包括导向件和保护壳,所述导向件设置在平车本体顶部的支撑杆上,所述保护壳活动设置在导向件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为组装结构,所述保护壳包括保护壳元件一和保护壳元件二,所述保护壳元件一和保护壳元件二均活动设置在导向件上,所述保护壳元件一与保护壳元件二活动连接为一个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上还开设有两个用于保护壳限位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分别与所述保护壳元件一和保护壳元件二卡合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改良平车中设置了水封瓶固定盒,使用时可将患者的水封瓶放置在水封瓶固定盒的水封瓶放置仓内,并且水封瓶放置仓为可调节结构,可将不同尺寸的水封瓶稳定的放置在其中,不会由于平车的移动而洒漏,并且能够确保水封瓶的位置始终低于胸腔,杜绝了安全隐患,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0017]本技术改良平车中扶手的中部设置有U型开口,使得患者的引流管能够通过该开口自然的垂下,一方面解决了现有平车的扶手过高而引流管长度有限所带来的无法放置水封瓶的问题,另一方面引流管自然垂下也确保了水封瓶的正常使用,杜绝了由于引流管向上挂在扶手上带来的引流管中液体流动不畅的问题。
[0018]本技术改良平车中设置了引流管保护构件,使用时将引流管放置在引流管保护构件中,一方面引流管保护构件给引流管套上了一个外壳,对引流管管体进行了保护,避免了由于平车转运过程中引流管撞击或剐蹭到其他物体上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引流管保护构件也能够对引流管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避免了由于平车转运过程中引流管跟随平车运动而发生摆动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0019]本技术改良平车中的引流管保护构件中设置了保护壳,并且保护壳为组装结构,使用时将保护壳组装起来,收纳时可将保护壳拆开,通过磁吸设计,使得保护壳可以收纳至平车本体顶部的支撑杆上,方便快捷,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中保护壳为收纳状态并且挡板未限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保护壳为使用状态并且挡板限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4]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中挡板和滑轨的平面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中保护壳元件一和保护壳元件二的横向剖面俯视图;
[0027]图中:1.扶手;2.水封瓶固定盒;201.水封瓶放置仓;202.挡板;2021.滑块;2022.磁铁块;2023.把手;203.滑轨;3.导向件;301.卡槽;4.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平车,包括平车本体、水封瓶固定盒2和两个引流管保护构件,下面结合附图1

7,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所示,平车本体中扶手1的中部由上向下开设有U型开口。平车本体底部的前后两个支撑杆上设置有水封瓶固定盒2。水封瓶固定盒2为顶部开放的盒体结构,并且其前后两侧均为钩状结构,用于将水封瓶固定盒2稳定的悬挂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平车,包括平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车本体的两个扶手(1)的中部均开设有用于引流管通过的开口,所述平车本体底部的两个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水封瓶的水封瓶固定盒(2),所述平车本体顶部的两个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一引流管保护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瓶固定盒(2)内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水封瓶放置仓(201),每个水封瓶放置仓(201)内沿水封瓶放置仓(201)的长度方向均滑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挡板(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封瓶放置仓(201)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203),每个所述挡板(202)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滑块(2021),每个所述滑块(2021)与对应的滑轨(203)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平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珍覃梦琳梁月新陶英萍覃小玲陆韬颖李静赵燕华覃素情谭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