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视觉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电路板,壳体包括:底板,电路板贴设于底板,电路板背离底板的一面安装有灯珠;上桶盖,具有收容腔,上桶盖连接于底板并遮盖灯珠,上桶盖的内壁全部设置为反光面,上桶盖上设有用于使被检测物体经过的避让通道,避让通道与收容腔相连通,灯珠的光线射出后通过反光面进行漫反射以使收容腔内的光线从不同角度交错射向经过避让通道的被检测物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被检测物体结构的表面特征缺陷被光线充分照射,使得缺陷更明显,更容易检测出被检测物体表面的特征缺陷,节省检测时间,提升检测效率。提升检测效率。提升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视觉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透明玻璃材质产品、金属产品、铝箔等产品的表面划痕或其他缺陷检测以及物料外光检测过程中,通常使用常规的线性检测光源,这种线性检测光源一般多采用面光源,一般应用于生产机械部件的流水线上,当生产出的机械部件在随着流水线的传动经过面光源的照射区域时,通过相机对被检测物进行拍摄从而获取被检测物的特征缺陷。
[0003]然而现有的面光源目前只能直射打亮被测物体,照射角度单一,对于一些柱形结构、多面体结构以及不规则形体结构的被检测物的表面特征缺陷来说,由于这写结构的表面通常是弧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面光源的光斑照在其表面不均匀,使得这类被检测物体表面的特征缺陷不够明显,从而导致检测的物料存在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多种形状的被检测物体,同时又能提升检测效果,更容易检测出被检测物体表面特征缺陷的光源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
[0007]底板,所述电路板贴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面安装有灯珠;
[0008]上桶盖,具有收容腔,所述上桶盖连接于所述底板并遮盖所述灯珠,所述上桶盖的内壁全部设置为反光面,所述上桶盖上设有用于使被检测物体经过的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灯珠的光线射出后通过所述反光面进行漫反射以使所述收容腔内的光线从不同角度交错射向经过所述避让通道的被检测物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沿第一方向贴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灯珠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灯珠均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横纵排布于所述电路板;
[0010]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与所述第一底板分离设置的第二底板;
[0012]所述上桶盖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安装臂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安装臂,所述避让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灯珠沿第二方向排布的间隔距离自靠近所述避让通道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所述灯珠沿第三方向排布的间隔距离相等。
[0014]进一步地,所述避让通道沿第一方向的高度范围在所述第一安装臂或所述第二安装臂沿第一方向高度的3/4~4/5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桶盖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对向设置的顶盖;
[0016]所述顶盖的中心处设有第一穿孔;
[0017]所述第一安装臂上设有两个沿第二方向对向设置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安装臂上设有两个沿第二方向对向设置的第三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三穿孔沿第三方向对向设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三穿孔的直径范围在所述第一安装臂或所述第二安装臂沿第一方向高度的1/6~1/7之间。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三穿孔沿第一方向到所述避让通道两端的垂直距离相等。
[0020]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面采用白色油漆材质涂抹形成。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上桶盖和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桶盖内壁全部设置为反光面,灯珠的光线射出后经过反光面进行漫反射以使收容腔内的光线从不同角度交错射向经过避让通道的被检测物体,使得光线对被检测物体各个部分的表面进行打亮,从而使被检测物体结构的表面特征缺陷被光线充分照射,使得缺陷更明显,更容易检测出被检测物体表面的特征缺陷,节省检测时间,提升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光源装置;111、壳体;121、电路板;131、底板;141、灯珠;211、上桶盖;11a、收容腔;231、反光面;11b、避让通道;311、被检测物体;411、第一底板;412、第二底板;511、第一安装臂;512、第二安装臂;212、顶盖;213、第一穿孔;214、第二穿孔;215、第三穿孔;611、进料口;612、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为方便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叙述,该第一方向为附图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附图中的前后方向,第三方向为附图中的左右方向。其中,x轴箭头方向作为后文中的“上”方向,y轴箭头方向作为后文中的“后”方向,z轴箭头方向作为后文中
的“右”方向,在本申请的实际应用中,并不以此为限。
[0032]请参照图1
‑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100,包括壳体111和安装于壳体111内的电路板121,壳体111包括底板131和连接底板131的上桶盖211;电路板121贴设于底板131,电路板121背离底板131的一面安装有灯珠141;上桶盖211具有收容腔11a,上桶盖211连接于底板131并遮盖灯珠141,上桶盖211的内壁全部设置为反光面231,上桶盖211上设有用于使被检测物体311经过的避让通道11b;在本实施例中,避让通道11b与收容腔11a相连通,灯珠141的光线射出后通过反光面231进行漫反射以使收容腔11a内的光线从不同角度交错射向经过避让通道11b的被检测物体311。
[003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31设置为第一底板411和与第一底板411分离设置的第二底板412;上桶盖211包括连接于第一底板411的第一安装臂511和连接于第二底板412的第二安装臂512,避让通道11b设于第一安装臂511和第二安装臂512之间。
[0034]如图3所示,可选的,避让通道11b设置为矩形空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电路板贴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面安装有灯珠;上桶盖,具有收容腔,所述上桶盖连接于所述底板并遮盖所述灯珠,所述上桶盖的内壁全部设置为反光面,所述上桶盖上设有用于使被检测物体经过的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灯珠的光线射出后通过所述反光面进行漫反射以使所述收容腔内的光线从不同角度交错射向经过所述避让通道的被检测物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沿第一方向贴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灯珠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灯珠均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横纵排布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与所述第一底板分离设置的第二底板;所述上桶盖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安装臂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安装臂,所述避让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沿第二方向排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晶,邓皓匀,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锐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