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冲击波的多腔道型球囊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血管内辅助治疗,可以在血管内产生冲击波的基于冲击波的多腔道型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内弥散性钙化病变,是钙化物质弥散性分布在血管内各层级间的一种疾病。根据血管内钙化病变的所处的不同血管位置会对人体造成不同情况的伤害。严重时,钙化物质的堆积将导致血管内狭窄,使血管内能够通过的血流减少,引起供血量不足,体细胞缺血等各类疾病。血管内钙化物质的堆积还会导致血管夹层的形成,致使血管穿孔,最终导致人体死亡的情况发生。现有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血管内设置球囊扩张导管,通过对球囊导管加高压(16atm甚至更高压力)后球囊体积与直径扩张的外扩力来打开已狭窄的弥散性钙化血管内腔,扩张过程中始终与血管内弹性体进行抗衡,再通过支架支撑被扩张开的血管内腔,防止已被扩张开的钙化病变血管由于血管内弹性体作用再收缩造成狭窄。由于扩张球囊在对血管壁进行扩张的过程中直接接触血管壁内膜,随着球囊的扩张挤压,血管壁内膜易被扩张球囊剪应力撕裂。
[0003]为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冲击波的多腔道型球囊导管,包括导管(1)、球囊(2)、电极环(3)、导管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中设有导丝腔道(11)、通血腔道(12)以及充盈腔道(13),导丝腔道(11)贯穿导管(1)的近端端头以及远端端头,球囊(2)设置在导管(1)的远端,充盈腔道(13)的近端贯穿导管(1)位于球囊(2)的这部分管体表面,充盈腔道(13)的远端贯穿导管(1)的近端,以使球囊(2)的内部与充盈腔道(13)连通,电极环(3)设有至少两个,电极环(3)套在导管(1)位于球囊(2)中的这部分管体表面,电极环(3)的近端边缘和/或远端边缘上设有环凹槽(32),电极环(3)之间的环凹槽(32)错位设置,导管(1)上设有沿导管(1)的轴线延伸的导线组(4),导线组(4)包括至少一条正极导线(41)、负极导线(42),其中,正极导线(41)与至少一个电极环(3)上的一个环凹槽(3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裸露金属线缆的裸露区域,负极导线(42)与至少一个电极环(3)的环凹槽(3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裸露金属线缆的裸露区域,在两个电极环(3)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43),连接导线(43)的近端与远端设置有与两个电极环(3)上的环凹槽(32)相对并且裸露金属线缆的裸露区域,在导线组(4)、连接导线(43)中至少裸露区域与电极环(3)的环凹槽(32)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放电间隙(31),通血腔道(12)的近端以及远端贯穿导管(1)位于球囊(2)近端和远端外的这部分管体表面,以在球囊(2)充盈后,血管内血液通过通血腔道(12)流动,在球囊(2)中设置有导电液,在导管(1)位于球囊(2)中的这部分管体上设置有显影标记(6),导管座(8)的远端与导管(1)的近端连接,在导管座(8)上设有分别与导丝腔道(11)连通的第一接口(81)、与充盈腔道(13)连通的第二接口(82),正极导线(41)和负极导线(42)的近端从导管座(8)的近端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冲击波的多腔道型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环(3)设有至少四个,电极环(3)划分为至少两组,每组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环(3),正极导线(41)的设置数量与电极环(3)的组数相同,两根正极导线(41)的裸露区域分别与其中一组电极环中的一个电极环(3)上的环凹槽(32)对应,负极导线(42)上的裸露区域与电极环(3)的组数相同,分别与每组电极环中的一个电极环(3)上的环凹槽(32)对应,当每组电极环(3)中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电极环(3)时,电极环(3)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43)。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俊雄,卢立中,
申请(专利权)人:为泰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