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武专利>正文

防治真菌、细菌的农药和防治蜗牛、蛞蝓的农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993 阅读:5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的农药按五水硫酸铜70~85%、表面活性剂1.2~4.0%、无水碳酸钠余量的重量份进行配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的农药按五水硫酸铜70.5~78%、速灭威或灭多威0.1~0.5%,表面活性剂1.2~4.0%,无水碳酸钠余量进行配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两种农药的生产方法,即将五水硫酸铜用滚筒式烘干机在100~150℃温度下热烘,至检测硫酸铜失去化合态水13~18%时停止热烘;将其它组份进行室内封干,检测含水量小于3%,将烘干的硫酸铜进行机械粉碎,然后用2~4mm孔径的筛网进行过目;按配方比例将各成分投入混合机混合并用双层塑料袋进行分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药效稳定,防治病虫害效果好,保质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如黄瓜霜霉病、蚕豆赤斑病、 柑桔溃疡病等的农药多数制成可湿性粉剂使用,生产制造方法是用原 药、载体、填料、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剂充分混合并粉碎得很细,大 多为有机杀菌剂,对病害作用位点单一,易产生抗药性,药效期较短。 而目前无机防病制剂大多采用反应后原药如碱式硫酸铜、碱式碳酸铜加有关助剂后经超细粉碎或气流粉碎成极细粉而成,细度大多为5 30微米,防病效果偏低。而常用的防治上述病害的25%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或波尔多液通常配制成2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并不理 想,且用药量大。目前国内防治蜗牛的农药以颗粒剂为主,如6%的甲奈威 四聚 乙醛,国外有6%的密达颗粒剂,生产方法是用吸附法将有效成份吸 附于惰性物质上,通常上述制品的粒粗为0.24 0.47cm之间,杀虫 方法采用在苗前、苗期时进行撒施,其药效只能持续3 5天,用量 300 500克/亩,因此其药效期短,用药量大,对作物无直接保护作用,而且对农田有益天敌和家禽都有毒害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的农药及其 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的农 药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的农药,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 五水硫酸铜 70% 85% 表面活性剂 1.2% 4.0%无水碳酸钠 余量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二丁基萘磺酸钠或二丁基萘磺酸钠 与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更进一步的,二丁基萘磺酸钠与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混合物 的重量份比例为(H): (9 6)。本专利技术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农药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一、 将五水硫酸铜用滚筒式烘干机在100 150。 C温度下热烘, 至检测硫酸铜失去化合态水13 18%时停止热烘;将表面活性剂进行 室内封干,检测含水量小于3%即可;二、 将烘干的硫酸铜进行机械粉碎,然后用2 4mm孔径的筛网 进行过目;三、 按配方比例将各成分投入混合机混合;四、用双层塑料袋进行分装。本专利技术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的农药,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五水硫酸铜 70.5% 78% 速灭威或灭多威 0.1% 0.5%表面活性剂 1.2% 4.0%无水碳酸钠 余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二丁基萘磺酸钠或 二丁基萘磺酸钠与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更进一步的,二丁基萘磺酸钠与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混合物 的重量份比例为(卜4): (9 6)。本专利技术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农药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一、 将五水硫酸铜用滚筒式烘干机在100 150° C温度下热烘, 至检测硫酸铜失去化合态水13 18%时停止热烘;将速灭威或灭多威 在室内进行封干,检测含水量小于3%即可;表面活性剂也进行室内 封干,检测含水量小于3%即可;二、 将烘干的硫酸铜进行机械粉碎,然后用2 4mm孔径的筛网 进行过目;三、 按配方比例将各成分投入混合机混合;四、 用双层塑料袋进行分装。本专利技术中二丁基萘磺酸钠,俗称拉开粉,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化学名称为1, 4一双丁烷萘一6—磺酸钠,其丁基为正丁基,其结构,易溶于水,在强酸、强碱介质及硬水中都稳定,并在低温下亦有良好的效果。它不但润湿渗透性好,而且分 散、增溶等综合性能也好,还具有起泡性差,泡沬不稳定的优点,常 温下是固体,来源较方便,特别适合于作可湿性粉剂的润湿剂。本专利技术中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溶于 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具有乳化稳定性好,流动性好,适应水温、水质范 围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复配剂,其结构式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至30之间的整数。本专利技术两种农药加水后即生成雾絮状的碱式碳酸铜悬浮于水中。 用这种雾絮状的碱式碳酸铜溶液和相同剂量的碱式碳酸铜原粉配制 的药液在均加入拉开粉的情况下进行防治真菌、细菌病害和蜗牛、蛞蝓重复试验相比,前者防治效果普遍要高后者28—39.5%,防治效果 差异非常显著。本专利技术两种农药中因碳酸钠加入量少,根据硫酸铜与碳酸钠化学反应式分子量计算,防治蜗牛、蛞蝓配方中尚有31.55%的硫酸铜未 参加反应,防治真菌、细菌病害配方中尚有56.06%的硫酸铜未参加 反应,过剩的硫酸铜在水中均呈离子状态存在,与反应生成的碱式碳 酸铜缓慢释放铜离子共同发挥防蜗防病作用。两农药配方制成的溶液 PH=4—6,呈弱酸性,稳定性能好,参配药剂不易分解,又可与常规 药肥(PH《7)混用。本专利技术的两种农药配方中对硫酸铜、碳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的粉粒 要求较粗,其中硫酸铜用2—4imn孔径网筛过目,颗粒最大粒径可达 3. 5咖,因硫酸铜、碳酸钠均易溶于水,加入水中15秒钟即全部溶解, 粉粒越粗,粉粒间空隙越大,相互间接触面越小,则制剂越疏松越稳 定安全,储存时间越长。本专利技术的两种农药一般可以储存4一5年不 降解,不变质,而常规农药的保质期只有两年。经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的表面活性剂二丁基萘磺酸钠大大增强了农 药的防治效果,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农药配方采用200倍水兑 制,对大豆农作物进行喷药一次,其灭蜗率达到85—96.5%,防治地 面蜗牛效果达到8L 5—87. 6%,药效期长达20—28天。而未加入表 面活性剂的农药对地面蜗牛防治效果只有35. 2—41. 7%。本专利技术的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农药防治效果同样显著,以 重量份硫酸铜81%、碳酸钠16.5%, 二丁基萘磺酸钠2.5%组方,并 用1: 500倍水稀释,进行喷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可达85.17— 89.67%,比l: 1: 200倍波尔多液效果高10. 5—25.41%,比25%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防治效果高22.2—35.67%。在防治蚕豆赤斑病上,本专利技术农药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8. 17—82.67%,比h 1: 200 倍波尔多液高10. 7—22. 39%,比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防治 效果高27.43—32.33%,药效期长达12—20天。但同时硫酸铜的用 量比波尔多液用量少了 60—67%的量,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对五水硫酸铜采用滚筒式烘干机进行加热烘千,使其失 去化合态水13—18%,使产品达到干燥稳定安全的效果,而原来采用 的人工日晒,去化合态水较少,导致产品稳定期短,只能达到2年保 质期。本专利技术同时在分装时釆用双层塑料薄膜包装,也延缓了产品本 身吸潮变质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配方简单、生产工艺简单、农药防治病虫害效 果好,农药保质期长。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的农药,其组方按重量百分比 为五水硫酸铜70千克,二丁基萘磺酸钠1.2千克,无水碳酸钠28.8 千克。按如下步骤 一、将五水硫酸铜用滚筒式烘千机在100 150 ° C温度下热烘,至捡测硫酸铜失去化合态水13 18%时停止热烘; 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室内封干,检测含水量小于3%即可;二、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农作物真菌、细菌病害的农药,其特征是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 五水硫酸铜 70%~85% 表面活性剂 1.2%~4.0% 无水碳酸钠 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武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