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纳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91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一种自动收纳柱,伸缩式转向柱具有在下护套下端与下护套上端之间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的下护套和在上护套下端与上护套上端之间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上护套,具有制动器,被构造为在所述下护套与所述上护套之间施加压力以将所述上护套从延伸的操作位置移动到缩回的收纳位置。的收纳位置。的收纳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收纳柱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No.63/289,954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


[0003]以下描述涉及转向柱组件,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可缩回、可收纳的转向柱组件。

技术介绍

[0004]车辆越来越多地设置有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具有安装到转向柱的致动器,以实现转向柱的一个或多个同轴对准的管(还称为护套)的动力驱动的伸缩运动。致动器通常能够移动同轴对准的管以进行精细的相对调整,以便将诸如方向盘的转向构件最佳地定位到舒适的位置,用以由驾驶员手动地使车辆转向。此外,致动器通常被构造为将同轴对准的管移动到完全缩回的收纳位置,从而允许驾驶员容易地进出。额外地,在具有自主驾驶系统的现代车辆中,在车辆被自主驾驶期间,转向柱可以移动到收纳位置,从而允许额外驾驶空间用以提高舒适性。
[0005]在自主控制期间将转向柱移动到收纳位置的能力提出了对提供最佳补充充气约束器(通常称为安全气囊)的额外挑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包括:管状下护套,在下护套下端与下护套上端之间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管状上护套,在上护套下端与上护套上端之间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第一致动器组件,被构造为在正常使用期间为所述管状下护套与所述管状上护套之间的相对伸缩运动提供动力,以使所述管状上护套在手动操作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二致动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管状下护套与所述管状上护套之间施加气体和/或流体压力,以在碰撞状况期间将所述管状上护套从所述手动操作位置移动到所述收纳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是烟火式致动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其中,所述烟火式致动器在所述管状下护套与所述管状上护套之间施加气压,以在碰撞状况期间将所述管状上护套从所述手动操作位置移动到所述收纳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下护套与所述管状上护套之间的管状中间护套,所述管状中间护套被构造为,当所述管状上护套朝向所述收纳位置移动时,相对于所述管状下护套和所述管状上护套进行伸缩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其中,所述管状中间护套具有总体上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腔体,并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反应构件,所述气压被配置为作用在所述反应构件上,以使所述反应构件平移通过所述腔体,于是使所述管状上护套朝向所述收纳位置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其中,所述反应构件固定到所述管状上护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其中,所述腔体延伸到止动表面,所述反应构件被构造为,在平移通过所述腔体时接合所述止动表面,于是所述管状上护套和所述管状中间护套被所述气压偏置,以共同地相对于所述管状下护套移动到所述收纳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还包括将所述管状上护套和所述管状下护套能操作地彼此耦接的齿轮组件,并且还包括第三致动器,其被构造为解耦所述齿轮组件,以允许所述管状上护套和所述管状下护套在不受所述齿轮组件阻碍的情况下相对于彼此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驱动的伸缩式转向柱,其中,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到所述管状上护套的上齿轮齿条、能释放地固定到所述管状下护套的下齿轮齿条、以及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所述下齿轮齿条和所述上齿轮齿条啮合以能操作地耦接所述上齿轮齿条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
申请(专利权)人: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