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88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负荷开关。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包括负荷开关体和控制器开合的操作机构,负荷开关体设置在密封壳体内,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操作机构和灭弧室的动触头相连,动触头上部设有和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管和内套在外套管内的内套管,内套管可沿外套管上下运动,灭弧室内充有SF6绝缘气体,灭弧室内设有提高绝缘气体压力的导流槽,动触头和静触头采用Cu-W合金,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弹簧,弹簧的两端各设置一拐臂,两拐臂的另一端形成铰接,其中一拐臂通过主导电杆和动触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负荷开关灭弧效果好、简单易控制的新型负荷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属于电力设备

技术介绍
在高压电力传输中,要进行隔离电源,以保证电力传输的可靠和安全,现在的隔离 装置常采用刀闸,但在开关瞬间分闸时,常产生电弧,如果不及时灭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但刀闸没有灭弧装置,仅能分断很小的回路电流,且刀闸体积大,占用空间大,而且容易损 坏,不易维修,使用起来非常不经济;为此人们开发了新型的隔离装置负荷开关,但如今使 用的负荷开关其结构复杂,灭弧速度慢,且其动静触头使用寿命短,同时作为控制动静触头 分闸和合闸的操作机构是负荷开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是保证负荷开关能否顺利、及时 合闸、分闸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操作机构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缺陷,零部件众多、 装配困难,由于结构复杂,也容易造成机构的损坏和不稳定性,同时也不易于维修,留下了 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弧效果好、简单易控制的新型负荷开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负荷开关体和控制器开合的操作机构,负荷开 关体设置在密封壳体内,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操作机构和灭弧室的动 触头相连,动触头上部设有和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管和内套 在外套管内的内套管,内套管可沿外套管上下运动,灭弧室内充有SF6绝缘气体,灭弧室内 设有提高绝缘气体压力的导流槽,动触头和静触头采用Cu-W合金,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 弹簧,弹簧的两端各设置一拐臂,两拐臂的另一端形成铰接,其中一拐臂通过主导电杆和动 触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主回路负荷开关带有灭弧效果,灭弧室内设高绝缘性能的SF6气体,通 过压缩具有高绝缘性的SF6气体对动静触头瞬间分间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为了使SF6气 体长期能使用,把灭弧室设置在一密封壳体内,以提高绝缘、灭弧效果,同时也提高经济性; 为了提高灭弧效果,提高绝缘气体的冲击压力,在灭弧室内设有导流槽,使绝缘气体从以截 面相对较小的通道中以高压的方式冲击电弧,以达到迅速灭弧的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为了提 高动、静触头的使用寿命,采用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Cu-W合金,电弧对其影响较小,能在较 长时间内保持触头的稳定。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机构通过弹簧的松开、拉紧来带动动触头的上下运动,使动静 触头接触和分离,达到合闸、分闸的结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确保电 力传输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中1为负荷开关体、2为操作机构、3为主导电杆。图2为本专利技术荷开关体合闸时的结构示意中4为静触头、5为动触头、6为导流槽、7为外套管、8为内套管。图3为负荷开关动静触头分闸瞬间的结构示意4为开关分闸时的结构示意5为本专利技术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中9为拐臂一、10为弹簧、11为拐臂二、12为轴。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负荷开关体1和控制器开合的操作机构2,负荷开关体1设置在密封壳 体内,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5,操作机构2和灭弧室的动触头5相连,动触 头5上部设有和动触头5配合的静触头4,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管7和内套在外套 管7内的内套管8,内套管8可沿外套管7上下运动,灭弧室内充有SF6绝缘气体,灭弧室内 设有提高绝缘气体压力的导流槽6,动触头54和静触头4采用Cu-W合金,所述的操作机构 包括一弹簧10,弹簧10的两端各设置一拐臂,两拐臂的另一端形成铰接,其中一拐臂通过 主导电杆3和动触头5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先对负荷开关体1的灭弧过程做说明开关合闸时,动静触头接触,回路导通;动静触头分开的瞬间,两者之间产生电弧,灭弧室中的外套管7固定不动,动触头5随着内套 管8向下运动,压缩处于灭弧室内的SF6绝缘气体,SF6绝缘气体通过导流槽6向上喷射, 在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绝缘面,使电弧消失,从而达到保护负荷开关的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动 静触头优先选用梅花瓣式的结构,使电场更加均勻、对电流的特性好。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机构2工作过程为本专利技术设置在开关体上,和动触头5连接,通过 转动操作拐臂一 9,当操作拐臂一 9和拐臂二 11成一直线时,这时弹簧10也已经储能最大 化,同时也是弹簧10通过轴12的死点,当通过死点的一刹那,弹簧10释放能量,带动拐臂 二 11向下运动,拐臂二 11通过主导电杆3和灭弧室相连,将灭弧室迅速分开,反之则为合 闸。权利要求一种负荷开关,包括负荷开关体和控制器开合的操作机构,负荷开关体设置在密封壳体内,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操作机构和灭弧室的动触头相连,其特征在于,动触头上部设有和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管和内套在外套管内的内套管,内套管可沿外套管上下运动,灭弧室内充有SF6绝缘气体,灭弧室内设有提高绝缘气体压力的导流槽,动触头和静触头采用Cu-W合金,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弹簧,弹簧的两端各设置一拐臂,两拐臂的另一端形成铰接,其中一拐臂通过主导电杆和动触头连接。全文摘要一种负荷开关。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包括负荷开关体和控制器开合的操作机构,负荷开关体设置在密封壳体内,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操作机构和灭弧室的动触头相连,动触头上部设有和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管和内套在外套管内的内套管,内套管可沿外套管上下运动,灭弧室内充有SF6绝缘气体,灭弧室内设有提高绝缘气体压力的导流槽,动触头和静触头采用Cu-W合金,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弹簧,弹簧的两端各设置一拐臂,两拐臂的另一端形成铰接,其中一拐臂通过主导电杆和动触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负荷开关灭弧效果好、简单易控制的新型负荷开关。文档编号H01H33/91GK101834091SQ20091002591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薛贵翔 申请人:扬州北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荷开关,包括负荷开关体和控制器开合的操作机构,负荷开关体设置在密封壳体内,包括灭弧室和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操作机构和灭弧室的动触头相连,其特征在于,动触头上部设有和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管和内套在外套管内的内套管,内套管可沿外套管上下运动,灭弧室内充有SF6绝缘气体,灭弧室内设有提高绝缘气体压力的导流槽,动触头和静触头采用Cu-W合金,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弹簧,弹簧的两端各设置一拐臂,两拐臂的另一端形成铰接,其中一拐臂通过主导电杆和动触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贵翔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北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