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72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2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和电子设备。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包括具有第一馈电端的第一辐射枝节以及具有第二馈电端的第二辐射枝节;第一馈电部,耦合至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第二天线单元,包括具有第三馈电端的第三辐射枝节以及具有第四馈电端的第四辐射枝节;第二馈电部,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所述第三馈电端和所述第四馈电端;以及耦合枝节,经由所述第一馈电端和所述第二馈电端耦合至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并且经由所述第三馈电端而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通过设置耦合枝节,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能够实现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的有效隔离。同时,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都能够实现对水平面的基本全面覆盖,在不影响天线的覆盖率的同时提高了天线的各种性能。种性能。种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的实施例主要涉及天线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和包括该天线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天线是一种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设备,广泛而言为电磁波的电子元件。天线应用于广播和电视、点对点无线电通讯、雷达和太空探索等系统。从物理学上讲,天线是一个或多个导体的组合,由它可因施加的时变电压或时变电流而产生辐射的电磁场,或者可以将它放置在电磁场中,由于场的感应而在天线内部产生时变电流并在其终端产生时变电压。
[0003]随着移动系统的发展,多频段、多天线系统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空间小的天线单元之间容易发生强烈的相互耦合,扭曲阵列天线的性能。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技术作为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数据传输速率上升的空间,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线作为无线系统不可或缺的终端组件,其性能优劣决定了系统整体的表现。随着无线系统不断向着小型化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100),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01),包括具有第一馈电端(1013)的第一辐射枝节(1011)以及具有第二馈电端(1015)的第二辐射枝节(1012);第一馈电部(1014),耦合至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1)的所述第一馈电端(1013)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015);第二天线单元(102),包括具有第三馈电端(1023)的第三辐射枝节(1021)以及具有第四馈电端的第四辐射枝节(1022);第二馈电部(1024),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单元(102)的所述第三馈电端(1023)和所述第四馈电端;以及耦合枝节(103),经由所述第一馈电端(1013)和所述第二馈电端(1015)耦合至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1),并且经由所述第三馈电端(1023)而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单元(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耦合枝节(103)包括第一枝节(1031)和第二枝节(1032),所述第一枝节(1031)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枝节(1011)和所述第三辐射枝节(1021)之间,所述第二枝节(1032)电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枝节(1012)和所述第三辐射枝节(10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耦合枝节(103)的所述第一枝节(1031)和所述第二枝节(10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三辐射枝节(1021)的不同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枝节(1011)的所述第一馈电端(1013)和所述第二辐射枝节(1012)的所述第二馈电端(1015)间隔形成第一缝隙,所述第三辐射枝节(1021)的所述第三馈电端(1023)和所述第四辐射枝节(1022)的所述第四馈电端间隔形成第二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1)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102)共线且间隔开,并且所述耦合枝节(103)位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1011)和所述第二辐射枝节(1012)的同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1)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102)平行且间隔开,所述耦合枝节(103)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1)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102)的间隔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枝节(1011),所述第二辐射枝节(1012),所述第三辐射枝节(1021)或所述第四辐射枝节(1022)的宽度大于所述耦合枝节(103)的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所述第一辐射枝节(1011)的宽度,或所述第二辐射枝节(1012)的宽度,或所述第三辐射枝节(1021)的宽度,或所述第四辐射枝节(1022)的宽度与所述耦合枝节(103)的宽度的比例在4:1~1:1的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张琛李肖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