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57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包括内核组件以及外管组件;所述内核组件包括用于连接至IVUS主机上的接头组件以及连接于接头组件的柔性传动轴,柔性传动轴内设置有线缆,在柔性传动轴的远端设置有探头;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套管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内核组件的柔性传动轴插入至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连接于伸缩组件,通过所述伸缩组件可以实现柔性传动轴在套管内的相对移动从而对探头组件进行回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优化了超声换能组件与线缆的粘接结构,从而减小装配工艺复杂程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装配工艺的成品率,解决了在将超声换能组件装入外壳中时线缆正极导线或负极导线与超声换能组件分离的问题。声换能组件分离的问题。声换能组件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属于血管内超声成像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安装在导管头端的超声换能组件,360
°
旋转实时采集血管横截面影像,基本不存在观察盲区。准确测量管腔面积、斑块大小,判断斑块性质,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临界病变的评估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一般包括成像内核,外管和适配成像导管的主机。其工作原理是将导管通过导丝送至目标区域的远端,通过成像内核的旋转回撤对目标区域进行360
°
的立体扫描,通过超声换能组件将信号传输至主机,形成不同位置的截面成像,从而指导医生来诊断此血管的病变情况。
[0003]超声换能组件与线缆的粘接是制作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中比较复杂的工艺方法,且制作良品率比较低。如图1所示为现阶段粘接超声换能组件与线缆的工艺和方法,其中线缆正极和负极通过导电胶与超声换能组件连接。且在装配过程中,线缆112a和超声换能组件112粘接之后再装入外壳中,超声换能组件112包括超声换能器以及安装座,线缆112a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叉后分别连接至超声换能组件112两侧的接线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线缆112a和超声换能组件112的分离,造成导管损坏。
[0004]由于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中的成像内核需要基于X射线使其在血管内的位置可见,所以现有的技术是将导管探头处的零件上镀金、钨等对X射线吸收率较高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涂层,显影效果受制于涂层厚度,涂层厚度越薄,显影效果越差。镀上涂层后的最大弊端就是探头在外鞘管中高速旋转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涂层脱落,脱落的涂层进入血管后会造成血栓等一些严重的病变。另一种技术是将在探头周围焊接或者粘接上铂环、金环等对X射线吸收率较高金属环。该技术的缺点是:由于成像内核和外鞘管的配合间隙较小,在成像内核上添加金属环,可能会造成流体不通畅或者造成成像内核旋转不均的问题。其次,在内核上的探头旁额外增加金属环后,会使探头部分长度增长,导致导管探头在迂曲病灶环境下难以通过甚至损坏,且该技术需要将金属环焊接或者粘接到成像内核上,其工艺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解决了在将超声换能组件装入外壳中时线缆正极或负极与超声换能组件分离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包括内核组件以及外管组件;所述内核组件包括用于连接至IVUS主机上的接头组件以及连接于接头组件的柔性传动轴,柔性传动轴内设置有线缆,在柔性传动轴的远端设置有探头;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套管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内核组件的柔性传动轴插入至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连接于伸缩组件,通过所述伸缩组件可以实现柔性传动轴在套管内的相对移动从而对探头组件进行回撤;所述探头包括柔性传动轴、超声换能组件、外壳以及线缆;所述外壳为筒状,一端为开放
端,另一端设置有封头,所述超声换能组件能够在所述开放端进入至外壳内部,并被封装在外壳内;所述超声换能组件的设置有超声换能器的一侧为工作面,与工作面相对的一侧为相对面,所述外壳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所述超声换能组件的工作面朝向所述第一缺口部,相对面朝向第二缺口部,从而使超声波能够穿过第一缺口;所述线缆穿过柔性传动轴并且连接于所述超声换能组件,所述线缆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在所述超声换能组件的工作面和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接线部,所述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的分叉部位粘接于所述超声换能组件靠近所述开放端的一侧,并且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贴附在超声换能组件的侧壁上并分别连接于两个接线部。
[0007]所述外管组件还包括注水管,所述注水管连通于所述伸缩组件,通过所述注水管能够向套管内注入生理盐水。
[0008]所述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通过导电胶粘接在两个所述接线部上。
[0009]所述外壳和/或封头为X射线显影材质制成。
[0010]所述X射线显影材质包括铂、钽、铱、金或钨材质,或者包括铂、钽、铱、金和钨中至少两种组成的合金材质。
[0011]所述柔性传动轴是弹簧管。
[0012]所述封头为圆顶封头。
[0013]所述柔性传动轴与外壳之间以及外壳与封头之间相互粘接或者焊接固定。
[0014]所述封头为球状封头,在所述外壳的端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球状封头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并能够自由转动,球状封头的一部分凸出至所述外壳外侧。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优化了超声换能组件与线缆的粘接结构,从而减小装配工艺复杂程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装配工艺的成品率,解决了在将超声换能组件装入外壳中时线缆正极导线或负极导线与超声换能组件分离的问题;
[0017]2、使用了X射线显影材质制成外壳或封头,可以在X射线下能显影,且制作工艺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管探头在X射线下的显影涂层脱落问题以及成像内核旋转不均匀的问题;
[0018]3、通过将封头设置为球状封头,将球状封头安装在外壳端部的容纳槽内,球状封头能够自由转动,从而可以将探头与套管内侧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在内核组件弯曲时能够降低在套管内进行轴向运动的阻力,有利于通过更迂曲的病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超声换能组件与线缆的粘接机构示意图。
[0020]图2为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内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探头的实施例一的装配过程一示意图。
[0023]图5为探头的实施例一的装配过程二示意图。
[0024]图6为探头的实施例一的装配过程三示意图。
[0025]图7为探头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探头的实施例二中外壳与球状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图8中的A

A向剖视图。
[0028]图10为探头的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如图2、3所示,本技术中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包括内核组件1以及外管组件2。所述内核组件1包括用于连接至IVUS主机上的接头组件12以及连接于接头组件12的柔性传动轴111,柔性传动轴111内设置有线缆112a,在柔性传动轴111的远端设置有探头11。所述外管组件2包括套管23、注水管21以及伸缩组件22,所述套管23的远端封闭,所述内核组件的柔性传动轴111插入至所述套管23内,通过所述伸缩组件22可以实现柔性传动轴111在套管23内的相对移动从而对探头11组件进行回撤;通过所述注水管21能够向套管2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组件以及外管组件;所述内核组件包括用于连接至IVUS主机上的接头组件以及连接于接头组件的柔性传动轴,柔性传动轴内设置有线缆,在柔性传动轴的远端设置有探头;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套管以及伸缩组件,所述内核组件的柔性传动轴插入至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连接于伸缩组件,通过所述伸缩组件可以实现柔性传动轴在套管内的相对移动从而对探头组件进行回撤;所述探头包括柔性传动轴、超声换能组件、外壳以及线缆;所述外壳为筒状,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设置有封头,所述超声换能组件能够在所述开放端进入至外壳内部,并被封装在外壳内;所述超声换能组件的设置有超声换能器的一侧为工作面,与工作面相对的一侧为相对面,所述外壳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所述超声换能组件的工作面朝向所述第一缺口部,相对面朝向第二缺口部,从而使超声波能够穿过第一缺口;所述线缆穿过柔性传动轴并且连接于所述超声换能组件,所述线缆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在所述超声换能组件的工作面和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接线部,所述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的分叉部位粘接于所述超声换能组件靠近所述开放端的一侧,并且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贴附在超声换能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杰宋晓聪陈东韩雷赵士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