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环路-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56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刺激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刺激仪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迷走神经作为最主要的人体副交感神经成分,与交感神经一起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即植物神经系统。迷走神经不受意识支配而自主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内环境平衡以及应激反应等,是人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神经调节系统之一。迷走神经包含A、B类和无髓鞘的C类纤维,从内脏传输感觉信息,可以通过孤束核投射到下丘脑、杏仁核和前脑,并通过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其他皮层区域。
[0003]长期以来,科学界存在着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进而调节神经功能的设想,由此诞生的植入性迷走神经刺激,目前已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调控治疗,是应用最广泛的神经调控手段之一。美国以及我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分别于 1997 年和 2000年批准了植入性迷走神经刺激的治疗。尽管其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作为植入性有创调控手段,存在包括植入部位感染、血肿和声带麻痹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其高昂的费用也为使用者增加了经济负担,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0004]近年来,人们聚焦于无创性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包括基于迷走神经耳支分布的耳甲迷走神经刺激和直接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然而,现有的无创性迷走神经刺激仪仍有以下缺点:
[0005](1)迷走神经耳支的解剖分布个体化差异大,刺激效果不稳定;
[0006](2)迷走神经耳支的有效刺激纤维比重低,其有效刺激反应纤维(A、B类神经纤维)几乎比迷走神经颈支少6倍,可能不足以充分调节蓝斑,激活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0007](3)现有的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仪(gammacore)为手持

双电极设计,刺激范围小,当使用者定位不够准确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时,刺激电场将无法有效覆盖迷走神经,从而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0008](4)手持设备可实现的刺激时间短暂,难以适配需要较长时间应用的需求;
[0009](5)现有的迷走神经刺激仪为单环路设计,无法实现同步交叉刺激、固定频率差谐频刺激、周期爆发性刺激(burst)等刺激模式,限制了其使用场景和适用人群。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现有刺激仪在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
[0011]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包括刺激仪本体、电极片、液晶显示屏、电源接口、信号产生器、控制器,所述刺激仪本体上连接有两个用于形成交叉电场的电极片组,电极片组包含两个电极片,刺激仪本体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屏,一个电极片组的两个电极片与信号产生器连接形成
第一个电回路组件,另一个电极片组的两个电极片与信号产生器连接形成第二个电回路组件,刺激仪本体上设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与四个电极片电连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信号产生器包括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两个电回路组件上。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控制器包括通道调节模块、频率调节模块、强度控制模块,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用于调节脉冲频率的频率调节模块上,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用于使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同步产生连续脉冲电流并形成同步双回路交叉电场的通道调节模块上,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用于调节脉冲强度的强度控制模块上。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刺激仪本体内固定有四个球头,电极片的背端设有球形窝,四个球头分别与四个电极片的球形窝相配合。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刺激仪本体通过可拔插接口与电极片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电极片是由导线连接的贴附式导电凝胶电极。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电极片为神经刺激电极。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刺激仪本体上设有用于握持的弧形凹面。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避免了耳迷走刺激变异性大的问题,扩大颈部刺激的有效刺激范围,同时实现长时间、多模式刺激,实现不同人群、不同使用场景的有效刺激应用。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球头和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框架图;
[0025]图中1. 刺激仪本体,2. 电极片,3. 液晶显示屏,4. 球头,5. 弧形凹面,6. 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球头和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框架图。
[0027]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包括刺激仪本体1、电极片2、液晶显示屏3、电源接口6、信号产生器、控制器,所述刺激仪本体1上连接有两个用于形成交叉电场的电极片组,电极片组包含两个电极片2,刺
激仪本体1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屏3,一个电极片组的两个电极片2与信号产生器连接形成第一个电回路组件,另一个电极片组的两个电极片2与信号产生器连接形成第二个电回路组件,刺激仪本体1上设有电源接口6,电源接口6与四个电极片2电连接。
[0028]信号产生器包括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两个电回路组件上。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产生的脉冲频率为0

100KHz,刺激波宽为10

10000us,通断比ON/OFF为0

3600s/0

3600s。
[0029]控制器包括通道调节模块、频率调节模块、强度控制模块,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用于调节脉冲频率的频率调节模块上,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用于使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同步产生连续脉冲电流并形成同步双回路交叉电场的通道调节模块上,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刺激仪本体(1)、电极片(2)、液晶显示屏(3)、电源接口(6)、信号产生器、控制器,所述刺激仪本体(1)上连接有两个用于形成交叉电场的电极片组,电极片组包含两个电极片(2),刺激仪本体(1)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屏(3),一个电极片组的两个电极片(2)与信号产生器连接形成第一个电回路组件,另一个电极片组的两个电极片(2)与信号产生器连接形成第二个电回路组件,刺激仪本体(1)上设有电源接口(6),电源接口(6)与四个电极片(2)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信号产生器包括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两个电回路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环路

交叉电极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包括通道调节模块、频率调节模块、强度控制模块,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用于调节脉冲频率的频率调节模块上,第一电脉冲产生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产生模块分别电连接在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连坤靳光远王雨珂亓蕾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嘉速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